美國推動聯合國制裁伊朗的背后玄機?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2010-06-11
伊朗核危機是后冷戰時期最典型的一場地區危機,它蘊含多種矛盾,涉及多方主體,因此也是理解國際政治的最好教科書。而在伊核問題這本書里,每個重大事件都是個彼此呼應的獨立章節,里邊除了表意和臺詞之外,還有諸多隱意和潛臺詞。而6月9日安理會通過制裁伊朗的1929號決議,無疑是伊核博弈中的一件大事。在其中,很多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與前3次制裁措施相比,新決議制裁是迄今“最嚴厲的制裁決議”。實際上更值得品味的,則是美國倉促啟動制裁的真實用意。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美國對伊朗怎么辦的問題
自去年ll月伊核問題陷入僵局以來,美國和伊朗就開始暗中斗法,都希望使伊核局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由此使伊核問題存在兩個前景:一條是伊朗所期望出現的,即推遲和減緩制裁,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權利。為此,伊朗半年來首次做出重要妥協,于5月17日與巴西、土耳其簽署在境外進行核燃料交換的協議,協議內容與去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條件已非常接近,因此使伊核問題出現重要緩解契機。而美國等西方國家顯然想將伊核局勢領到另一條道路,具體說,就是始終視伊朗核計劃為極大威脅,并通過和談與制裁并舉等各種辦法,迫使伊朗完全放棄核計劃。
近半年來,美國矢志醞釀制裁,早在今年2月就制定了制裁伊朗的草案,并推動聯合國五常及德國舉行多輪磋商和會談,最終就制裁問題達成一致,并于5月18日向安理會提交制裁草案。而6月9日的安理會表決結果表明美國式道路占了上風。由此不妨理解為美國外交的一大勝利。但值得關注的是,明明伊朗已經做出重要讓步,伊核危機也看到緩解曙光,美國為何卻視而不見,刻意將水攪渾?而且此前有媒體報道,當初巴西和土耳其對伊朗進行斡旋,本來得到美國默許,答應一旦斡旋成功,就推遲制裁伊朗。但當巴、土真的斡旋成功后,美國就概不認賬,繼續埋頭推進制裁?!绹皇且恢闭f要解決伊核問題嗎?
這至少表明,美國抓住伊朗核問題不放,并非全是為了“防擴散”,而更多是借伊朗核問題整治伊朗。美國在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兩場戰爭,推翻了塔利班和薩達姆政權后,伊朗已成為美國稱霸中東的最大障礙。目前,伊朗幾乎是中東影響力最大的地區大國。中東很多熱點問題背后,都有伊朗的身影。美國中東問題專家巴瑞·魯賓就認為,“伊朗是當前中東唯一的地區大國,因為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能配得上這一稱號?!眾W巴馬認為,美國對伊朗政策是解開中東困局的鑰匙。伊朗問題能否妥善解決,不僅事關伊核問題本身,而且關系著美國在中東的其他外交遺產能否盤活。因此,美國“能否贏得中東”,很大程度就是“對伊朗(核問題)怎么辦”的問題。
伊朗核問題的目的:美國借伊核問題壓服伊朗
為盡快掃除伊朗這一稱霸障礙,美國無所不用其極,而伊朗核問題正是美國用來壓服伊朗的最好借口。為了拿伊核問題大做文章,美國首先開動強大的宣傳機器,將伊朗核問題妖魔化。在西方話語霸權控制下,伊朗核計劃被等同于核擴散,因此有必要采取任何措施進行圍堵。但這種說法根本經不起事實推敲。伊朗核問題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巴列維時期,伊朗就曾大力發展核能,但當時西方國家絲毫不覺得其威脅到了“核不擴散機制”,非但不加阻止,反而積極參與其中。而在上世紀末,當易幟后的伊斯蘭政權啟動核計劃時,美國等西方國家便如臨大敵,大肆渲染其國際危害,并竭力進行圍堵。同樣是核計劃,巴列維時期不是“問題”,而到伊斯蘭政權時期就成了重大威脅。同時,以色列事實上早就擁有核武器,但美國從未覺得這是個多大的問題,更未大張旗鼓地指責以色列威脅“國際核不擴散機制”。而伊朗核計劃至今仍在和平利用核能范圍內,而且沒有發展核武的明確證據,美國卻大肆渲染。
這種明顯帶有雙重標準的做法,表明伊核問題的本質不是“核不擴散”,而是美國敵視伊朗的政治問題。伊核問題不過是美國用來壓服伊朗的方便工具罷了。只有伊核問題仍是個“問題”,美國才有理由不斷地孤立、制裁和削弱伊朗。就此而言,美國并不愿伊核問題公平公正地得到解決,而是希望該問題一直拖下去。但并非每個人都能看清事實真相。但這次美國在伊朗做出重要讓步,同意在境外進行核交換的情況下,仍倉促啟動對伊制裁進程,刻意將水攪渾的蹊蹺做法,將其借伊核問題謀霸的私心揭示得淋漓盡致。(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田文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