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成為伊美爭奪新戰場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8 |
|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評論員 田文林)3月l0日,內賈德當選后首次訪問阿富汗。這次訪問還有個小插曲,內賈德訪問日期原定于3月8日,結果當天美國防長蓋茨對阿進行“事先未對外宣布”的訪問,結果內賈德訪問被迫延后兩天。這一細節折射出美國與伊朗在大中東地區的競爭,真是針尖對麥芒,無時無處都在進行。
尼克松當年在其《真正的戰爭》一書中指出,阿富汗是“亞洲命運的十字轉門”,是大國計謀的較量場。而現如今,阿富汗儼然已成了伊朗與美國較量的新戰場。對美國來說,阿富汗是美國進軍中亞的重要跳板。
當初美國以“反恐”之名進軍阿富汗,目的就是試圖以此為契機,歷史性地深入到中亞和中東腹地。因此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奧巴馬政府雖較布什政府溫和,但卻在阿富汗不斷增兵,就是要確保阿富汗這一戰略橋頭堡安全,并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方向,繼續對伊朗形成鉗形包圍態勢。
而對伊朗來說,阿富汗是伊朗最重要的鄰國,兩國邊境線比兩伊邊境還長,阿富汗主體民族普什圖族和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均分屬于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在阿富汗還有操伊朗語的哈扎拉族,阿富汗是唯一通行波斯語的非波斯族國家。這種先天的親緣關系,使兩國在政治、歷史乃至民族宗教等方面,均有藕斷絲連的聯系。目前雙方在難民、反毒品、地區安全等問題上已形成聯動態勢。這種聯系實際也是一種雙刃劍。對伊朗來說,對阿富汗如經營得當,其可以成為對抗外部大國的戰略屏障和外交王牌;而如果經營不好,則可能成為威脅伊朗的前沿陣地。 阿富汗戰爭后,美國勢力的介入,打亂了該地區原有的脆弱平衡態勢,斗爭態勢同趨復雜化。尤其對伊朗來說,面對近在咫尺的美國軍隊,伊朗在阿富汗與美國展開了一場復雜廣泛的“影響力競爭”。這種競爭從政治、軍事、經濟,一直延伸到意識形態領域。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伊朗“兩面下注”,一方面積極拉攏和支持卡爾扎伊政府,攜手對付老對手塔利班;另一方面,鑒于卷土重來的塔利班武裝主要打擊對象是美軍,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以及“次要矛盾服從主要矛盾”原則,伊朗樂得借塔利班之手給美國制造麻煩,因此又與塔利班暗通款曲。近幾年,西方媒體頻頻爆料稱,塔利班作戰使用的武器很多來自伊朗。
美國防長蓋茨就稱,伊朗在阿富汗玩“雙面把戲”,美駐阿大使也指稱伊朗“周期性地”支持塔利班。這種政策雖倍受病詬,但也使伊朗“黑白通吃”,成為唯一與阿富汗各派力量“都說得上話的國家”。在經濟重建方面,目前阿富汗東北部和西部都有大量伊朗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作業,阿西部相當一大批學校、醫院,東北部各省相當多的道路和橋梁也出自伊朗之手。在文化影響方面,伊朗電臺則每天都向阿富汗播放反美宣傳節目,擴展自己的“軟實力”??傊?,伊朗已經成為對阿富汗局勢影響最大的外部勢力之一,其“江湖地位”連美國都不敢輕視。而這正是伊朗加強在阿富汗活動的主要目的。伊朗就是想將阿富汗做成一張與美博弈的王牌。美國要想解決阿富汗問題,乃至要加緊制裁伊朗,就必須考慮伊朗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反制能力。
面對伊朗在阿富汗滲透和擴張,美國人雖心知肚明并竭力阻遏,但總體上看,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略經營非常失敗,斗爭態勢不斷朝有利于伊朗的方向發展:當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就客觀上幫伊朗改善了地緣政治環境。這些年阿富汗混戰不斷,又使伊朗得以擴大在當地影響力。而從長遠看,美國在阿富汗的前景也十分黯淡。阿富汗看似只是彈丸小國,實則是埋葬大國霸權夢想的墳墓。無論l9世紀的英國,還是20世紀的蘇聯,都在阿富汗崇山峻嶺中折戟沉沙。當前美國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兒。美國看似無比強大,經過這么多消耗,已經沒有多少能力打消耗戰了。一位阿富汗反美武裝人員就曾開玩笑說“美國人有手表,但我們有時問”。所以,從長遠看,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看到了從阿富汗獲得更大利益的可能,即填補美國撤離阿富汗留出的“權力空白”。目前,內賈德就曾在公開場合反復敦促美國領導的軍事力量從阿富汗撤出,稱這些外國軍隊存在助長了阿富汗境內的混亂局面。伊朗一些外交官己對阿富汗政府的一些人士放話,“美國在這里也許待l0年,也許待l5年,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要離開的,不會永遠待下去,而伊朗仍是阿富汗最有價值的鄰居,如果阿富汗政府沒有遠見,現在就把我們得罪了,到時候何去何從可就難了?!币晾蚀饲霸岸Y送”l3萬阿富汗難民返鄉,實際上就是向卡爾扎伊政府施壓,警告其不要與美國走得太近。
美國在阿富汗的每一步行動,伊朗都能從中受益?!懊绹詷洌晾食藳觥保@種夢魘般的過程,是當初的美國決策者打破頭也想不到的。而一旦美國撤軍,阿富汗便有可能淪為伊朗的“戰略資產”。一想到此,美國便不寒而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