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2024年將出現世界單一貨幣
主持人權靜: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新浪視頻直播間,我是主持人權靜,如果您喜歡看書,尤其喜歡看財經類的圖書,您應該會對《貨幣戰爭》這本書印象非常的深刻,今天《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老師也來到我們直播的現場,并且帶來了他的一本新書《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歡迎您宋老師。
宋鴻兵:謝謝。
主持人權靜:當我拿到這本新書的時候,非常的精致,而且這個標題《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也非常吸引人。我注意到左上角小字里面有一行“2024年世界單一貨幣能否成為現實”。這個概念讓我覺得很震驚,2024年世界單一貨幣,您是怎么樣做出這樣大膽的設想?是因為覺得到那個時候,世界就剩下一種儲備貨幣了嗎?
宋鴻兵:大家想起來,2024年出現單一貨幣,似乎是難以想象的。我們反過來想,如果說在2007年,有人告訴你美元會出現問題,會出現重大危機,出現全世界各個國家共同申討美元的時候,可能在一年前兩年前,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從08年到現在,美元開始受到各個國家的圍攻。來自于歐美內部的反思美元體系的提法。一下這種輿論就占據了媒體的非常關鍵的位置。你會感覺到一兩年之內就發生這么大的轉變,是美元突變了,還是金融危機導致的,2024年我們現在想起來很遙遠,時間說快就快,說慢就慢。在我看來,2024年應該不是一個特別實現單一貨幣是很遙遠的進程,其實并不要遙遠。
主持人權靜:您說的單一貨幣是什么貨幣,顯然通過您剛才的論述應該不是美元?
宋鴻兵:這個世界單一貨幣應該不是美元,顯然會出現新的,我們不知道的貨幣體系,既不是美元、歐元,也不是人民幣也不是日元,會出現一個新興的貨幣,不知道叫什么名我想最后可能叫世界元,或者是什么元。
主持人權靜:現在能看到您說的世界元的雛形嗎?比如我們之前說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是類似于這樣的準貨幣這樣的東西。
宋鴻兵:其實貨幣單一概念很早就提出來,在60年代,有很多人在共同推這個事,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也不是說好像沒人嘗試過,其實大家嘗試過,最后由于力量對比的原因,美元占據了上風,美元未來的危機在我看來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現象。
60年代有人提出了一個難題,在我看來應該是盡人皆知的,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獲益要擔當世界結算貨幣和交易貨幣是存在內深性的問題的,也就是世界貿易量在擴大,就要求這個擔當儲備貨幣這樣的一個國家必須要輸出貨幣,輸出貨幣就必然會形成貿易逆差,把錢流出去,把東西買回來,這種貿易逆差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使這個國家財政出現一定問題,小則導致經濟簫條,大則導致經濟危機。這一點在60年代已經被大家看的很明確了。
這樣的局面已經運轉了38年,還能夠再運轉38年嗎?這值得每一個關注經濟,關注自身財富,關注世界大事都應該仔細和冷靜思考的事。美元再往后可能持續不了這么長時間了。為什么會提出2024年,并不是個人拍腦門想出來了,在我看來世界上有一些比如說世界單一貨幣行賄一直在研究,這個時間表也是他們提出來的準備的時間表。在我看來,這個時間表非常靠譜,有可能局面會朝那個方向發展,按照這個時間表一步一步推進。
主持人權靜:你剛才說一個國家本國的貨幣,如果成為世界的儲備會導致一系列的危機,其實這一輪的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某種程度上,美國因為它是世界儲備貨幣的持有國,而導致了過度的消費和金融各方面的泡沫引發的這場金融危機。這就不得不得出一個結論,這輪金融危機的過去和整個貨幣體系的重構是有密切的聯系,這個您覺得后金融危機時代,整個全球的金融格局,包括貨幣的格局會是什么樣子?
宋鴻兵:準確地說,這個危機并沒有結束,我們談后金融危機還稍微偏早。這個危機的根源是美元的危機,只要美元的運行機制是這樣,這場危機會不斷的反復,不斷的出現問題,并沒有從根上解決,美元輸出的巨大形成的巨大債務,這種債務可能通過美國國債,政府債,或者是私人消費的債務體現出來,結果是美國的債務會持續不斷的上升,這本書,包括上一本書,都提到這個問題,美元最后會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美元已經出現了兩次這樣的危機,一次1933年,一次是1971,美元大幅度的貶值不會有投資人以轉變資產的時機,都是以突發的情況出現,這一次是否會再一次出現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還談不長后危機,還在危機當中。
主持人權靜:而且之您前也提出過2009年9—10月份會產生金融危機的第二波,這個依據是什么?
宋鴻兵:我們可以從各個方向來看,產生金融的實質是什么?實質是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緊縮,導致一種資產價格下跌,最后演化成大量的銀行資本金被摧毀,資不抵債,從整個鏈條來看,首先是美元的整體的負債過度,一個國家和一個家庭是一回事,如果一個月收入是1萬塊錢,如果你花1.5萬,時間長會面臨一個危機,當債務總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利息支付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當你承受不了這個壓力的時候就出現違約,出現違約的時候,金融資產把你的債務賣到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債務產品,一旦出現違約,資產價格會下跌,銀行、保險公司、對沖資金大量持有這些東西作為資產,手上的資產會縮水,縮水到一定情況下,在高倍杠桿的情況下,就面臨一個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這就是整個金融危機發展的鏈條。從這個鏈條中可以看到,負債是整個金融危機的實質,出現違約是一個危機的導火索,判斷第一輪金融危機和第二論金融危機,和其他的后一輪的金融危機,要看整個金融市場的違約,什么時候大幅度的上升,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曾經提出金融危機還會有一輪,主要是根據各種情況來看,美國、歐洲,銀行的信貸,工業品的信貸,包括信用卡的卡債,房地產的債券,甚至包括政府的債券,都會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是第三季度或者是第四季度這個時間段出現重大的違約高峰期,我們看到美國人口的失業情況,下崗第5周到第14周這個時間段高達440萬人,我們知道美國的失業救濟是管26個星期,最近有延長,對少部分人管用,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面臨26周的上限。平均下來,也就是失業大概平均在第10周左右的人構成這440人的主體,這樣推算的話,再過16個星期,他們就會面臨著政府給他的救援沒有了,那個時候會出現什么問題,美國人是不存錢的,也不會找私人借錢,那時候440萬會集中出現,再過4個月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卡債沒有減少,房地產抵債貸款沒有減少,汽車貸款沒有減少,學生貸款沒有減少,怎么還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到那個時候,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違約在今年的年底會集體沖向歷史性的高峰,比如說信用卡,或者說各種債券的違約達到高峰,剛才我說了這些債券違約達到高峰,以這些金融債券打包所作出的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價格就會受到嚴重的下調的壓力,這些東西又被銀行機構,對沖資金持有作為資產,你想想會發生什么情況。
主持人權靜:這就是您說的第二波的來歷。
宋鴻兵:這就是新一輪大規模銀行資產的一個過程的開始。為什么現在我們看到銀行似乎是緩過這口氣,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游戲規則做出了調整,換句話說如果按照所謂的以市場定價,這樣的一個標準來說,現在很多銀行所持有的資產,都賣不到現在這個價格,也就是說由于改變游戲規則,舉個簡單例子,這個房子是你的資產,由于地震沒了,但是在資產負債表了,依然是定義為資產,不把它核銷,這就是改變游戲規則。我們看到銀行的利潤跟去年用的不同的規則,跟應該使用的規則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話在帳面上可以做出一些利潤來。
另外一個原因,大量金融機構持有很多資產,有表外資產,有表內資產,大規模的金融衍生產品,是表外資產,這些表外資產,是沒有真正的清楚的核算,這個到底值多少錢,沒人知道。這種資產損失規模是相當驚人的。
這也就是20號,我跟尼爾。福克森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信心滿滿,覺得危機已經過去了,實際上他認為,危機下一重心可能在歐洲銀行系統,比如說東歐的銀行系統,包括瑞士的銀行系統都有問題。如果再一次發生危機,有可能像1931年5月奧地利聯合信貸銀行垮臺,會迅速傳染全世界。在我看來,我覺得可能危機出現的重點會在美國國債市場,美國第一輪的財政刺激計劃,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當時提出第一輪7800多億刺激計劃目標是創造300—400多萬的就業機會,現在只實現15萬到20萬之間的就業機會,連1/20的目標都沒有實現,同時其他行業還在裁人。美國現在的失業率達到9.5%,現在也是游戲規則不一樣了,如果按照1933年統一標準,現在真實的失業率應該是16.7%,也就是靠近1929年大衰退平均失業率的18%,非常接近。在這樣的情況下,假設全球經濟突然反轉,走V字的反彈,是很難做到的。
主持人權靜:你說今年9—10月份會出現金融海嘯第二波,而且重點如您剛才所說應該是在美國的國債市場。什么時候可以過去?
宋鴻兵:再往后說問題更大。主要的原因,這個書上第9章專門談到這個問題,對于美國經濟來說主要發動機是消費,美國的消費拉動GDP72%,判斷美國經濟能不能復蘇或者說能不能好轉,判斷的唯一標準就是美國的消費者,能不能持續。我們看人在消費的情況下,來看人口的統計規律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最大的一批人,最大的一個出生高峰期是1946年—1964年出生7700萬,我們號稱是嬰兒潮時代的人,這些人構成美國人口1/4,勞動力1/3,這些人消費最高峰期,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是47歲,到了47歲,由于年齡大了,牙齒不好,腸胃不好,腿腳不好,不愿意做太多的運動消費,消費的能力在下降,消費的欲望在下降,更不可能借很多錢去做更大規模的投資,對于他來說,未來能力掙錢的機會在縮減,身體狀況在惡化。
主持人權靜:美國的經濟也在轉型,我們說中國的經濟在結構轉型,這輪危機當中很多人說,如果讓美國走出危機,最重要美國人要改變生活習慣。
宋鴻兵:再怎么轉變,轉變不了人口的年齡結構,這7700萬人,1962年是出生高峰,今年就應該是最大的消費峰值,過了今年這些人老了,不管你經濟怎么轉型,財政怎么刺激,貨幣政策降到0,還是幾,都無法使老人變成年輕,當人老了之后,消費的欲望和能力,對消費信貸的需求自然會下降。這是自然規律
主持人權靜:美國還能找到消費之外的第二個引擎嗎?如同中國能否找到出口之外的第二個引擎嗎?
宋鴻兵:就美國目前這個情況來看,72%的GDP由消費來拉動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是由布侖頓森體系解體以來,經過38年的慣性逐漸形成的現在這樣的機制,調整起來也絕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調整過來的。
主持人權靜:那我們給一個結論,既然您覺得第二輪金融海嘯,再往后看,似乎這場海嘯要過去很很遠,問題更大,我們知道金融危機總會過去,您覺得總會過去的時間會在哪里?
宋鴻兵:我覺得這次可能是長期簫條。
主持人權靜:多長?
宋鴻兵:如果按時間來說,很可能類似20年代,70年代,10年以上,或者是10年級別的,我稱之為消費冰河期,在這樣的冰河期里面,消費是乏力的,經濟發動機狀態運行是不正常的,它在中間很可能出現幾次,幾輪波動,和幾輪衰退,幾輪的金融市場下跌,這個是我們全世界不得不面臨的現實。
從中國的周邊環境來看,實際上外部的需求很可能在未來是不景氣,有可能美國會出現類似日本的10年衰退,或者是經濟不振,這可能是我們面臨的比較嚴重的外部環境。
主持人權靜:我們再往后看,您說面臨10年的冰河期,到時候走出這個冰河期的新生的動力是什么?
宋鴻兵:還是人口,美國下一波人口的起點是2024年,在這一波新成長的人口迅速的崛起過程中,很可能產生8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一次20年的股票大牛市,其原因是1962年出生這一批嬰兒潮的人在80年代初開始進入職場,開始就業,他們年輕有創造力,敢花錢,又結婚,又創業,這批人拉動了消費,導致了美國出現了20年,持續不斷的,中間雖然經歷了幾次小的衰退,但是無傷大體。美國下一輪經濟啟動還是要靠一波新的出生高峰期,才能拉得動,還要伴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比如說低碳經濟很可能成為美國類似于IT經濟給美國產生的影響。
主持人權靜:新能源。
宋鴻兵:不能算是新能源,我們稱之為低碳,比新能源更廣,這個可能是美國再次騰飛的新的經濟模式,但是這個東西不是馬上就能啟動。
主持人權靜:剛才我們往后看了很遠,從金融海嘯第二波到金融海嘯再往后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包括宋鴻兵老師提到經濟可能會進入一個十年的冰河期,甚至走出冰河期的動力是什么,伴隨這樣一輪往后的展望,到那時候,整個世界的金融格局,包括貨幣的格局會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作為我們今天的收尾?
宋鴻兵: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沉浸在過去20年以來,金融創新所帶來的資產膨脹的愉悅當中,或者說他覺得這是創造財富很好的手段。我認為這場金融海嘯已經把那個時代徹底終結了。我們再往后的新的時代跟以前時代不一樣了,或者說靠資產價格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國資產價格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這次已經宣告終結了。它在未來必須要做出痛苦和重大的調整,不能依靠借債來進行消費,這個觀點從最近的中美談判和他們的意圖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模式也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我們可能不能再把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而需要導向內需,以需作為真正中國發展的引擎,這樣才能保持中國經濟長遠的發展。
在這個轉型期間,全世界整個經濟需要相互合作,必然會經過鎮痛,這樣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非常順利的進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顯然是避免不了各種的波動,或者叫震動,因為是結構性的調整,而這個調整過程又是如此痛苦,時間也比較長,在這個過程中,對廣大的投資人和政府的決策者,思維的方法和投資的方法要發生一定的轉變,才能適應新的形勢。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的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充滿一輪兩輪三輪的不停的經濟振蕩和不確定的因素,大家如果要進行投資和各種這方面的考慮,不能用以前的思路來考慮未來這個世界的發展。
換句話說2008年終結的一個時代而開啟的一個新的時代,在新的拾帶重,我們可能要用新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周圍的一切和生活中的一切。
主持人權靜:如同宋老師所說,2008年我們終結了一個時代,我們站在2009年上,按您的說法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這個怎么走,可能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不過還好有像宋老師的這樣的智者,還有《貨幣戰爭》這樣的書提供更多的有益的思想和參照。
今天的時間非常的有限,我們請宋鴻兵老師對當前全球的經濟形勢包括美國的發展做了一個梳理,更多的詳細的內容還來不及一一的展開,你可以去看宋老師的書,相信更多精彩的想法在書里面會有,謝謝宋老師。
宋鴻兵:謝謝你。
主持人權靜:也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