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泛思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圍繞如何應對危機、防止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如何改革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等問題展開密集磋商。但無論是何種磋商何種機制,各方都高度重視中國的作用。
美國總統布什在宣布召開金融峰會之前,先打電話給胡錦濤主席征求意見;歐盟方面,法國總統薩科齊不僅在亞歐峰會期間大力游說中國參與峰會,支持歐盟,而且還向中方派出特使;英國、德國等歐盟主要國家也一直與中方保持熱線聯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則宣稱要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協調立場,使峰會能夠表明“亞洲意見”。 “俄羅斯等經濟體渴望至少能大聲說出對美國式資本主義和美國式貪婪的反對,以及對所有引發這場危機的事情的反對”。
歐盟目前對防止經濟危機的蔓延商定了一攬子的措施,包括設立基金、對高管薪酬設限等。歐盟還希望通過學術監督員或“全球政策委員會”來協調全球金融監管。英國駐美國大使尼格爾就表示:“我們知道目前是美國最艱難的時刻,但我們認為這些措施的立即施行是極為重要的。”當然,歐盟國家并非對救市計劃達成統一。法國比英國更希望建立一個更為嚴格的金融監管體系,而德國則對金融措施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認為這將迫使其不得不援助其它國家。西芒·約翰森認為:“看起來我們正在等待一個‘新國王’的到來。”“但如果這個周末沒有取得任何新的實質性進展,那么這會成為美國權利復活的時刻。”
巴塔查亞歡迎20國集團峰會的召開,他說,盡管24國集團的大部分國家不是20國集團的成員,但是這個峰會本身就表明,沒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參與,發達國家已經無力解決全球性的金融問題,少數幾個富裕國家再也不能關起門來,為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制定游戲規則了。他說:“需要牢記在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吸收各種各樣的國家參與國際金融管理機制。比如,巴西進入20國集團,它可能只代表它本國的利益。但是如果讓巴西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國際銀行的管理機構,它所代表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而是代表它周圍一系列國家的立場和觀點。所以全球金融管理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不斷擴大管理體系的基礎。”巴塔查亞強調,解決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動員全球各國來參與,需要世界各地協調應對和處理。這方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不容忽視。二十國集團中除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七國集團成員外,還包括歐盟、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韓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但由于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沒能直接參加,峰會未免含有試水味道。
一、G20峰會是否歡宴
以法國總統薩科齊為首的歐洲領導人和澳大利亞總理 陸克 文向布什施加壓力,要求G20舉行會議,主要是為了顯示他們的決心。薩科齊極力主張設立全球金融監管機構,美國已經拒絕了這一提議。這使我想起了已故偉人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絕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多年來,歐美國家一直無視IMF提出的處理國內經濟事務的建議,但是他們卻期望發展中國家遵守IMF的要求,以達到獲得緊急貸款的愿望。據說今年春天,IMF為美國制定出讓其銀行調整資本結構的計劃,并遞交給美國財政部,但后者對其置之不理。一位財政部官員表示,這個計劃甚至都沒有被遞交到財政部長辦公室。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說,英國和法國也一樣。
由此看來所謂的IMF對于強勢國家來說只是一個虛設的機構。最終的話語權還得落實到具體的國度。
二、美元難于金雞獨立
(華盛頓綜合電)美國經濟前景愈加暗淡,新出爐的經濟數字顯示,美國10月份的預算赤字創下新高,本財政年可能達到一萬億美元的新紀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預測,美國經濟今年第四季將巨幅萎縮2.8%,明年一整年還會滑落0.9%。美國、歐元區15國和日本首次同時陷入嚴重經濟衰退。歐元區自成立以來首次陷入經濟衰退。(布魯塞爾路透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歐洲國家愿意降低它們在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比例,以“讓位”給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巴羅佐在20國集團于華盛頓召開峰會之前,接受《國際先驅論壇報》訪問時指出,歐洲領導人承認,他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類機構的投票權過大。 該報引述巴羅佐的話說:“從我接觸過的人,以及各國首腦在討論中表現的整體態度來看,大家對于提高新興經濟體所應扮演角色持開放態度。” 巴羅佐指出,中國應該有更大的發言權,以反映其經濟影響力。
種種趨勢表明:世界的虛擬經濟體結構將會有所變動,虛擬經濟份量將會有大的調整。目前,美國在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為16.77%,德國有5.88%,英國和法國各有4.86%,中國則有3.66%的投票權。 巴羅佐在訪談中說,雖然歐洲國家的投票權總和超過美國,他們的影響力卻小得多,因為他們總是代表各政府發言,而非代表一個組織。他說:“正因為我們的代表毫無組織,我們無法發揮影響力。” 看來,美元難于一枝獨秀,歐盟的意義也在逐漸淡化。
海灣國家能否慷慨解囊,關鍵還是要看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中,它們的發言權能否增強。美國等西方國家雖然作出了一些承諾,但能否落實,怎樣落實,能不能更多地考慮海灣國家的其他政治訴求,都還是些未知數。何況海灣地區能拯救世界經濟衰退的力度和持續時間有限。
三、歐洲救市傷筋動骨
中評社香港 11月14日 電/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步入12年來最嚴重經濟衰退。該國聯邦統計局昨日稱,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倒退0.5%,收縮幅度大過預期,加上第2季錄得0.4%負增長,令該國繼2003年后再次陷入衰退,是12年來最嚴重衰退。歐盟今天將公布第3季數據,可能顯示歐元區亦陷入衰退。
(巴黎法新電)從新加坡時間昨早7時起,法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師罷工4天,抗議政府要把機師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罷工行動導致法航在第一天取消半數的中長程航班,面對高達1億歐元(約1億9220萬新元)的損失。這說明退休養老基金已非常緊張。
(倫敦路透電)英國奧運部長喬維爾近日表示,如果英國政府早知道經濟將衰退,英國就不會去申辦2012年奧運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喬維爾前幾天同一些消閑業老板聚餐時透露:“如果我們早知道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我們還會去爭辦2012年奧運會嗎?答案肯定是‘不會’”。 在2005年,倫敦籌備奧運會的預算為24億英鎊(約54億新元);去年,這個數字已經暴漲到93億英鎊(約209億新元)。英國政府已面對奧運資金嚴重短缺的壓力,現在加上金融危機的打擊,其中兩大設施可能受影響,一是造價10億英鎊的奧運村,二是造價4億英鎊的媒體中心。說明英國的實際經濟情況比預期要糟糕。
四、亞洲情況表現不一
日本力圖利用這次會議強化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以彌補無法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缺憾。但日本地方政府財務出現顯著超支情況,連退休公務員的養老金都得靠借款來解決。《朝日新聞》昨天獨家發布一項調查指出,日本有許多縣財政見底,單是支付退休金欠下的債務,就高達4200億日元(約66億新元)。另據報道,在這一輪經濟不景氣中,日本當局還有另一筆突增的財政負擔,那就是與日俱增的“失業津貼”。日本勞動部昨天發布,9月份申請失業津貼者達60萬6000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4%。東京市中心的職業安定所,每天平均還有1500人急于尋找工作。更教當局緊張的是,其中的中年失業者,比去年同個時期多出20%,這些人大多是家庭的支柱。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和主要依靠外向經濟發展的國家,1億人口的日本內部經濟發展已經飽和。盡管有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但要抵御來自美國的金融風暴還是有一定難度,且最近一段時期日元升值更使這種難度加劇。日本政府常高喊要發揮領導力,成為亞洲的領袖,但事實上卻不被看好。日本行事審慎,重團隊精神,相對的決策力不夠,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日本仗著本國財政健全、資金雄厚而提不出即時且具體的因應對策,結果日股隨美股應聲下跌,美國打個噴嚏日本就會重感冒。
就目前來看,印度聯邦和各邦政府財政赤字超過GDP的7%,成為世界上赤字最多的國家之一,聯邦赤字預計已超出2.5%的目標水平。因此,印度沒有增加政府支出的空間,雖然印度的內需空間很大,能抗住金融風暴沖擊,但要度過危機、恢復發展勢頭,還要一番功夫。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多年來,中印實控線中方一側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很好,而印方一側則十分落后。由于感到被忽視與失落,許多當地居民開始跨越實控線,去對面尋找“更加綠油油的草場”。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數據顯示, CPI漲幅連續六個月下滑這給中國央行繼續通過降息來對抗金融危機提供了更大的余地。(4萬億人民幣)財政刺激政策的作用很大,中國央行還有更大的降息空間。為中國兩年多內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其次,中國利用這個擴大內需的機會正好從空間上改善國內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狀態,完善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布局。中國的4萬億人民幣投入經濟刺激方案運作應著重于國內利益, 13億人口的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就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穩定和貢獻。
國際收支順差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中國要建設一些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必然會增加原材料需求。中國的增值稅轉型和企業新一輪的技術革新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希望美國、歐洲放松對中國的技術限制,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美國和歐洲技術。這樣有利于中國國際收支平衡,同時也可以拉動他們的經濟。
取消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視情況需要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加大對國內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國內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的占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應該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出口競爭力,而不是做人家的附屬工廠車間。另外,對外資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的控股和炒作行為要嚴加控制。政策從來就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而調整的,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
大幅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京華時報報道,據張曉強介紹,目前一些重要糧食產品的到岸價格基本上和國內目前市場價格持平。從明年新糧上市起,白小麥、紅小麥、混合小麥這3種小麥每斤的最低收購價格要分別比2008年提高13%、15.3%和15.3%,同時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也將大幅提高,會在明年適當時候宣布。這樣,可以使得中國的糧食價格和國際糧食價格形成一個相對合理的比價關系。
五、最佳過渡三幣鼎立
日前,德國阿登納基金會發布了在當前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對世界24個國家的調研專題報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地緣政治的重心已由西向東轉移,西方世界有關中國的觀點普遍認為,這個進程將會因為這次金融危機而加速。”從近段時期的國際行情的走勢也充分證實了這點:歐元、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呈貶值趨勢,同時盧布兌美元也呈貶值趨勢,人民幣兌美元保持原有狀態。
下一步是中國應該思考怎樣爭取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按照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總審計長、美國彼特·皮特森基金會總裁兼CEO大衛·沃爾克的估計,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的社保欠賬等所有隱性債務統統加在一起,那么,2007年美國的實際債務總額高達53萬億美元。如果美聯儲不敢加息,則說明美元外強中干虛弱已極。美元資產很可能會迎來新一輪暴跌。(當然這里還得看美國國內的物資保障,同時還得看美國有無其他動作,如拋出黃金,拋出儲備的石油等重要物資。)虛擬經濟是資源調配的一種方式,缺少是不行的,關鍵在于國家要有效的掌控和有效的利用這種方式,促進經濟的發展。不能因為玩不過就不玩了,那樣就會因噎廢食,導致其它的問題產生。實際上,由任何一種或幾種主權貨幣來充當惟一的國際貨幣,特里芬難題都是存在的。從嚴格規范的角度來看,金融行業作為一個資源的調配手段根本不存在所謂技術問題,只存在手法。若將手法當技術,那將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誤導,手段與技術不要混為一談。
就應對這次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來說,中國有著廣泛的市場和發展空間,目前世界不能少了中國這個能帶動世界經發展的濟動力機車。人民幣這些年來在周邊國家已初露儲蓄貨幣的端倪,隨著中國經濟的相對穩定增長,下一步就是怎樣爭取人民幣逐漸過渡成一種國際貨幣的問題了。美元、歐元、人民幣三幣鼎立不失是一種最佳阻止世界經濟衰退的選擇。
20081117凌晨于湖南商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