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國際金融專政
新華網 范躍龍
非常不幸。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正在逐步被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推定為“壞孩子”,因為來自這些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無論如何表現誠意,仍無法擺脫呼之欲出的制度約束。
目前這些新規則處于試探層面,而且西方仍對我們獻上好言好語。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一思路產生在全球化時代,卻基于老套的雙重標準,它一再提醒我們觀察金融保護主義的洶涌回潮,而其精神原動力則是西方以自我為中心的國際金融專政。
假如 托馬斯·弗里德曼續寫《世界是平的》,不知他怎樣看待近來發達金融市場對新興國家投資收購的恐懼反應。次貸危機之下,連大摩、瑞銀等西方投資銀行翹楚都四處籌錢,但當它們親吻主權基金及時送來的銀幣時,政界卻傳來冷冰冰的聲音:小心有毒。
世界是不是平的?無論答案如何,東方與西方看到的都是兩個世界。二三十年以來,新加坡等少數幾筆外匯財富在低調運作中,似乎看到了平凡做事的坦途,投資圖報的普世價值也適用于自己。但如今更多新興國家復制這一理財發明,麻煩卻出現了。世界的聚光燈加倍照射在它們身上。為便于西方甄別與處置,“主權財富基金”的概念這才被歸納出來。
西方經濟體引以為豪的是,它們奠定了現代公司制度以及金融市場的基礎,并吸取時代教訓漸次完善;它們推動了以自由貿易為先、跨國投資遞進的全球化進程。但它們也以既存秩序的維護者自居,把自己描繪成商業社會的自由旗幟,將主權基金推定為心理陰暗的“國家資本主義者”。
然而,西方為新興國家定制“最佳行為準則”,自己卻遠非純潔天使。甚至可以說,它們正是在自我反省中以己度人,才會得出主權基金有威脅的結論。西方大型公司治理結構復雜發達,卻往往爆出驚天丑聞。
美國“經濟殺手”約翰·帕金斯的現身說法,與弗里德曼的樂觀主義迎面相撞。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等合法外衣,肩負著以經濟而非武力操縱別國的任務。帕金斯那本《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的全球暢銷,與主權基金威脅論的高漲幾乎同時發生。
一個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是否透明公開?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否暗中被政府操縱?主權基金暴露身份后,這看起來是西方向東方的質問,但實際上是西方對自己有史以來善惡之舉的下意識反射。他們怕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與西方資本的輸出史相比,主權基金僅相當于河之濫觴。實際上,興風作浪的對沖基金和潛滋暗長的私募股權——發達金融市場兩大“狠角色”并不需披露所有信息。市場上的匿名性與私密性一旦喪失殆盡,預期的投資策略便無從實施。
爭議和外交辭令都未妨礙西方對主權基金陸續出臺單邊準則,并呼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內制定出一套多邊參與的全球指導規范。但產生年代、國家背景、資金結構各不同的各家主權基金怎能以一個“均碼”的準則對待?
如果國際社會是明智的,它就不應該鼓勵金融專政的出現,不應該在主權基金上無謂分神,卻嬌縱“金融大鱷”們的膨脹野心。在資本全球化舞臺上,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的投資者都需要真正的平等與自治。
西方爭相為主權基金立規
新華網
發達國家正在考慮如何對新興國家的投資一邊接受,一邊管制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尚軍、劉洪發自布魯塞爾、華盛頓 去年爆發的次貸危機捧紅了一直低調行事的主權財富基金。來自新興國家的資本注入歐美,在發達金融市場中引起爭論。盡管西方各國都不想把大筆資金拒之門外,但它們始終把經濟安全的威脅當作心頭大患。
2月18日,澳大利亞財政部公布了約束、指導主權基金對澳投資的6項行為準則,成了制訂防范措施的第一個西方國家;2月27日,歐盟27個成員國齊聚布魯塞爾,共同商討主權基金“自律”原則。西方國家對主權基金的立場日趨接近實踐,甚至有可能為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海外投資立法。
歐盟:立法之前先談“自律”
去年12月初,歐盟首次就主權基金展開了內部討論,決定暫不對主權基金采取立法規制,但將就主權基金的內部管理和透明度問題擬訂一些基本規則或指導原則。本月27日,各成員國共同討論通過了這套準則。
但準則中尚不含立法內容,而是一套要求主權基金“自律”的行為準則,包括要增進主權基金運作的透明度、可預見性和可歸責性等幾方面的要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自律”準則充分體現了歐盟對外來投資的開放姿態。
“主權基金并不壞,它提供的是機會,正如眼下的金融市場動蕩所表明的,它有助于穩定金融市場。”但巴羅佐同時強調,外國主權基金必須像歐洲的投資基金一樣,遵守一套嚴格的內部管理和信息披露規則;如果通過自愿手段無法達到提高主權基金運作透明度的目的,歐盟仍會考慮采取強制性的立法手段。
歐盟委員會的建議還有待在3月中旬召開的歐盟春季峰會上提交各成員國首腦審議。巴羅佐希望以此在歐盟層面上就主權基金形成統一立場,避免成員國各自為政。
澳大利亞:嚴審政治背景
本月18日,澳大利亞財政部長韋恩·斯旺宣布對外國投資者加大審查力度。作為首個針對主權基金提出具體規范措施的國家,澳大利亞列出了6項原則,稱其目的是“提高澳大利亞外資審查機制的透明度”。具體原則包括“保證不受政府操縱”“遠離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遵守投資地的商業規則”,等等。而嚴審投資的政治背景則是核心。
“外國政府主導的投資必須得到嚴審?!痹?項原則公布后,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說。他特別強調,原則的出臺不針對“當前部分特定公司正在進行的活動”。此番表態是為了回應媒體的普遍懷疑:新原則是否針對中國而定?
2月1日,中國鋁業公司攜手美國鋁業公司收購了力拓集團英國上市公司12%的股份,力拓是在悉尼與倫敦兩地上市的公司,其擁有的礦產幾乎全在澳大利亞境內。中鋁的收購資金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而這家銀行的股東之一就是管理主權基金的中國投資公司。
斯旺表示,澳大利亞在中鋁入股力拓前就已考慮采取措施應對主權基金了,新一屆政府仍將向外資敞開大門。
美國:欲樹立全球規范
由于美國商界急需新的融資渠道,而保守人士卻擔心主權基金代表外國政府利益,進而威脅美國經濟安全,因此處于兩難的美國政府把責任推給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這個多邊機構盡快為主權基金制定行為準則。
在IMF規則出臺前,審查外來投資的機構仍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但這個隸屬于財政部的機構迫于國會壓力對外資變得日益保守。政府多次表達了對國會的不滿,美國財長保爾森坦言,CFIUS連續以政治原因為由拒絕中國投資,給外界留下了美國不歡迎外資的印象;在美國次貸危機惡化之時,如果在吸引外資問題上不謹慎處理,將使危機更加嚴重。
“在對待主權財富基金問題上,除非美國持積極態度,否則美國將成為一個失敗者?!北驹?5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阿聯酋出席一個企業領導人論壇時說。
IMF究竟將出臺何種行為準則,必將要經歷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政界與商界、政府與國會之間的辯論和妥協。按照已公布的時間表,IMF制定的準則將于年底之前出臺。
【背景】主權基金有幾多
主權基金全稱主權財富基金,指由一國政府掌握、用于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據渣打銀行估算,各國主權基金總規模已達2.5萬億美元,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摩根士丹利公司統計,過去10個月里,受次貸危機困擾的發達國家金融機構接受了來自發展中國家近690億美元資金注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