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經濟崩潰到LTCM衰亡
作者:阿爾卑斯的火焰
俄羅斯經濟崩潰和LTCM的衰亡,看似兩樣毫不相干的事情,近日當幾個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時候,卻發現了驚人的聯系,我們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這一令我們自己都驚訝的結論,結論之所以驚人并不是因為又一次揭露了美國為了維系霸權不惜動用一切力量打垮敵人的行為,而是這個陰謀確實太大太大了.
LTCM全稱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gagement),曾經與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老虎基金(Tiger Fund)、歐米伽基金(Omega Fund)并稱當時國際四大"對沖基金".而他的管理層更是令人瞠目,也許你不認識這些名字,但僅僅是看見這寫頭銜,你會有什么感覺: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梅里韋瑟(Meriwehte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s),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及美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還有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
在這樣一芝"夢幻團隊"的領導下,LTCM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1994年成立之初,其資產凈值只有12.5億美元,而到1997年末,卻已經上升到48億美元,凈增長達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紅利達到2.82美元.
但這個輝煌的金融帝國主義崩潰也只在一瞬間. 1998年LTCM把一項賭注下在美國30年國庫卷和29年國庫卷的價格收斂上(賣空前者,買入后者),本以為可以不論價格升降都穩操勝卷。不料,亞洲和俄國的金融危機使驚恐的投資者一窩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國庫卷,結果造成30年國庫卷和29年國庫卷的價格發散,而非收斂。類似的其它幾個“收斂交易”也都以發散而告終,故“長期資本”這家著名的對沖基金不得不求助于美聯儲的“軟預算約束”以免破產并引發全球金融危機。1998年秋,LTCM步入險境。LTCM原以為風險股票與低風險股票之間的差價會縮小,加大了豪賭的力度。但事與愿違,受俄國債務危機影響,兩者間的差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類股票價值下跌44%,價值約20億美元。9月13日,LTCM的股本金43億美元幾乎全部賠光。9月23日,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以美林、摩根為首的15家國際性金融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了LTCM的90%股權,共同接管了該公司,從而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
也許我們可以把一切歸咎于風險,歸咎于對沖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我甚至用巴林銀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們不難在LTCM的興衰過程中發現一些很細微的值得我們感興趣的東西.
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個公式的基礎上的,這就是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從廣義上說,這個公式為整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來了基調,試圖將金融衍生品分析與交易系統化,計量化,理性化.這個看似優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創立者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一個問題立刻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質是什么?是投機,是賭博,當賭博的結果可以預期的時候,賭博本身的價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話,令我猛醒:"格老(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什么任憑他們胡鬧而不制止??"何止是一個不制止啊,當時波兒女士曾警告過柜臺外交易的風險,格林斯潘和萊維特(當時美國政權交易中心主席)卻一直以市場已經有了足夠的監管為理由要求波爾女士保持緘默,要知道這位波爾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她和格林斯潘以及萊維特都一起在總統的金融工作小組里任職,格老為什么要這樣?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俄羅斯的經濟.蘇聯解體了,龐大的帝國噗哧一聲消失在地球上,漸漸演變成了歷史書上的一個"前"字.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曾經自豪的說,我們沒有使用一槍一彈就剝奪了一個大國的行動自由.是啊,俄羅斯的經濟經過了休克療法的陣痛,確實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烏克蘭的獨立使俄羅斯被挖去了歐洲左心,剩下的圣彼得堡到莫斯科這根脊柱和烏拉爾工業區這個右心支撐著俄羅斯這個歐洲病夫,在這個時候外匯成為了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相比東南亞國家能喊出:"犧牲一帶少女的青春,換取國家經濟的騰飛"的口號,這對于俄羅斯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俄羅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經濟逐漸轉好之際,曾吸納巨額的外國投資,外國對俄羅斯持有債務和股票超過兩千億美元,其中主要債權人是德國,瑞士與美國的銀行,當時俄國政府所積欠的外債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億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資金就超過二百億美元.可是外匯,談何容易啊.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俄羅斯, 80%的外匯來源來自于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屬于特殊產品,受制于顯而易見原因,其出口的規模受國際政治風云變換的影響很大,而靠出賣資源也不是長久之計策.我們無法想象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艱難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羅斯石油開采成本也已經達到了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說俄羅斯現在的石油出口價格應該高于25美元每桶才能贏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平均價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該組織規定的每桶21美元的內部參考價低6美元以上.俄羅斯的工業完了,1996年,俄羅斯石油產量達到創記錄的最低點3.1億噸,即使相比于1991年的5.16億噸也是少的可憐的,但是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卻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羅斯的痛苦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另一條消息襲擊了俄羅斯,美國人宣稱,石油的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猶如晴天霹靂,然而仿佛美國人先知先覺,國際原油價格在1998年5月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權平均價格僅為717.58元/噸(不含稅),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價格俄羅斯當時連起碼的糧食進口都不能滿足了,只有中國處于人道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的考慮,當時緊急向俄羅斯輸出農產品.
一個曾經如此橫行的帝國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讓親近者珊然淚下呢?何況也許這個帝國在1997年還看見過復興的火焰.
從1997年到1998年,我們以俄羅斯經濟崩潰為目標,很清晰發現許多"巧合":當俄羅斯最需要外匯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1998年01月01日,俄羅斯新盧布開始流通,1月底,因為世界石油價格持續下跌造成俄羅斯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為彌補財政赤字,國家發債規模急劇膨脹,致使股市和債市引發又一輪下跌行情,繼爾就發生了貨幣大貶值.俄羅斯再度爆發金融危機。回首看看從94年LTCM成立到98年盧布崩盤,其間有多少千絲萬縷的聯系啊.俄羅斯缺少外匯,石油,武器掙不著錢,美國佬就把一個用"完美"公式建立起來的投機公司擺在他面前,本身是賭博,但是現在的賭博已經能穩操勝券了,誰不會動心呢,何況還是手上缺錢的人.但我想問,這個世界上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誰制定的? 操縱金融危機的是些什么人?? 能操縱石油價格的又是什么人??? 請問,現在還有人懷疑這僅僅是一場巧合嗎?
LTCM輸了,表面上,他輸在理論出現漏洞,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時候,也就是賭博預測失敗的時候.但是為什么美國政府明知道理論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終有一天會衰亡,卻不制止. 原因很簡單,可憐的LTCM從一開始就是吸引俄羅斯上鉤的誘餌,它用足夠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羅斯那可憐的為數不少的最后一點美元儲備.等到盧布崩潰,LTCM的存在價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終擺脫不了垂死的命運.
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波爾女士的警告,因為作為陰謀,這套崩潰俄羅斯經濟的計劃太龐大了,作為美國總統金融顧問的波爾夫人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證明美國政府的清白罷了.
1998年09月30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在于今年9月30日結束的1998年財政年度里,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計將出現約700億美元的盈余。這是美國政府自1969年以來首次實現財政盈余。不知道這里面,有多少是其他國家人民的血汗
后記:行文至此,本該有個了結,只是覺得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當我們看著北方的帝國崩潰的時候,除了憐憫是否還有一絲的慶幸呢? 可是換換主人公, 我們今天和俄羅斯的昨天是何奇的相似啊,把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外加石油,外匯等因素同同對應起來,我們是否也會發現另外一個陰謀呢? 只是希望多年后,不要有另外一個人同樣坐在電腦前寫同樣的文章,來憐憫我們.
黑石股價走低趨勢未反轉 較發行價下跌超兩成
2007年08月16日 09:11:16 中財網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對黑石進行的是長期投資,不能僅從短期波動判斷長期投資價值
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PE)"翹楚"黑石(Blackstone Group)近期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在次貸風暴席卷下,依賴杠桿融資的基金們風雨飄搖,黑石上市以來股價持續低迷。另一方面,黑石二季度業績報喜又令人對其未來充滿希望。作為即將成立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首個交易對象,黑石的未來表現引人注目。
"喜報"作用略顯不足
在信貸市場危機的一片涼意之中,黑石的二季度業績稍暖人心。黑石8月13日公布的上市以來首份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由于旗下管理的基金數額快速增長,黑石的二季度收入為9.75億美元,凈利潤為7.74億美元,同比均增長2倍以上。PE、房地產、資產管理和財務咨詢四個業務板塊推動了業績增長。
受二季度利潤增長消息刺激,黑石的股價出現過小幅反彈。盡管如此,自上市以來黑石股價一路走低的整體趨勢并未出現明顯的反轉。截至北京時間昨日22點,黑石股價報24.5美元,較其31美元的發行價下跌了超過兩成。
投資價值有待觀望
黑石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個原因,在于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入股。隨著信貸市場危機的爆發,這筆投資更是成為話題。
5月,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的價格購買黑石近10%的無投票權股票。由于黑石上市后連續下跌,目前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對黑石的持股浮虧超過5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認為,可能當時沒有人料到次級債危機會發展到現在的程度。
"過去幾年中(價格)處在高位,風險定價太低。"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在次級債危機后市場恢復相對穩定時,可能是投資機會。
根據協議安排,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所持的黑石股權有較長的禁售期。安博凱基金合伙人(MBK Partners)龔國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對黑石進行的是長期投資,不能僅從短期波動判斷長期投資價值。
PE行業面臨整合?
觀察家普遍認為,隨著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愈演愈烈,市場風險溢價正在上升,依靠杠桿交易生存的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將面臨資金鏈危機。
黑石在其二季度業績報告中稱,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和次級債市場危機存在擔憂,金融市場債務融資風險正在積累,股票杠桿融資交易更具挑戰性。這種情況始于二季度最后一周,且延續至今。
據報道,黑石高層日前表示,以過渡性股權(Bridge Equity)為生的小基金已經消失了,各個銀行正在發放新的貸款,但是它們更加有選擇性,傾向于自己最大、最好的客戶。
龔國權認為,次級債危機將導致銀行融資收緊,從而對PE開展的項目價格產生影響。"原來因為融資比較多,可以出的價格比較高;融資減少的話,普通PE出的價格就會比較低。"
不過,龔國權也指出,這種影響也許會"均勻"波及整個行業。"如果所有PE面臨一樣的問題的話,那其實影響不是很大,反正大家融資都減少的話,價格都會降低,相對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
調整業務以作應對
困擾于歐美市場信貸危機的黑石,也開始尋求一些新的突破方向。而這一次的目標是受信貸危機沖擊較小的亞太市場。
黑石總裁漢密爾頓·詹姆斯(Hamilton James)日前表示,由于美國及歐洲信貸市場收緊,黑石正著眼于在日本開展業務。
詹姆斯表示,黑石在中國的交易項目較少,但規模較大;在印度擁有"數量龐大"的投資項目,主要為5000萬~5億美元的小規模交易。
龔國權認為,亞洲在次級債上的投資并不大,因此對亞洲的影響應該相對低一些,歐美的PE轉而拓展亞洲市場是有可能的。
黑石近日表示,由于信貸市場發生劇變,大型私人股權收購交易將會減緩。龔國權對此認為,在融資難度較大的情況下,PE收購項目可能會做得比較少。"不一定是項目的規模問題,還是要看賣方的意愿了,覺得價格合理的話,還是會出手的。"(張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