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局勢近期每況愈下,作為在伊拉克有著一定經濟和戰略利益訴求的國家,當前伊拉克局勢的發展對中國的影響可分為兩部分。
從短期影響上來看,伊拉克危機對中國能源安全的沖擊不大。雖然中國對于進口能源,尤其是原油資源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但伊拉克出口到中國的原油總量只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10,在中國能源總需求中的比例不到1%,即便當前的危機走向失控,中國所受到的影響也很有限。
中方在伊拉克投資項目及相關人員的安全有保障。由于中方大部分對伊投資都在什葉派控制的南部和東部地區,安全有一定的保證。當前伊拉克大約有1萬中國公民,他們正處于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之下,中國外交部和駐伊使館已在第一時間向他們發布了安全提醒,并協助相關企業做好了應急預案,處于危險區域的工作人員也被撤離到了安全地區。
從長期的角度分析,伊拉克及中東其他區域如果長期處于動蕩的狀況,將不利于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創建。隨著中俄準戰略同盟的成型,中國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進工作方面,可行性大大提高。在此基礎上,如果中東能夠維持基本的和平和穩定,將有助于中國進一步打開中東市場,并橫跨中東,進一步增強與歐洲的合作,從而幫助中國實現從西部方向打破美國的C型包圍和亞太圍剿。不過,如果任由伊拉克長期處于混亂狀況,放縱極端勢力在此繼續做大做強,進而向周圍區域溢散的話,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將面臨很大挑戰。所以,當前伊拉克局勢對中國的影響并不在于“現在”,更多的是在“未來”。
基于這樣的現實,對當前的伊拉克局勢,中國政府應當要有一個明確的選擇:中國在面對當前的伊拉克問題時,拒絕直接介入必定是根本原則之一,畢竟,一旦介入,中國很可能將深陷沼澤,難以自拔。當然,不直接介入,并不是“不作為”,如果放任極端組織在伊拉克發展壯大,那么伊拉克當前的混亂很可能會外溢,會向歐洲、中亞、非洲,甚至中國國內擴展,這將給中國的長期發展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因而,中國政府在尊重和支持伊拉克政府維護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通過特殊渠道給予伊拉克政府一定的資金、裝備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鼓勵伊朗、俄羅斯等國增加對伊拉克的支持力度,以期盡早恢復伊拉克國內的穩定,進而加快伊拉克國內的政治重建和民族和解。▲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