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產業研究

日資百貨借臺企進軍大陸 搶奪中國零售高端市場

白益民 · 2012-12-09 · 來源:環球財經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現在,對日本零售企業來說,從東京到北京最近的距離可能不是“直飛”,而是繞道經過臺灣。

  現在,對日本零售企業來說,從東京到北京最近的距離可能不是“直飛”,而是繞道經過臺灣。

  2007年4月19日,臺灣地區百貨龍頭企業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合資的首家旗艦店“新光天地”在北京開業。

  這是新光三越第一次進入大陸市場。作為零售業龍頭,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于2005年成立華聯新光百貨(北京)有限公司,雙方各占一半股份,資本額共7.5億元人民幣。董事長由北京華聯董事長吉小安擔任,總經理是臺灣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吳昕達。

  在2006年6月1日,新光三越進駐華貿中心的新聞發布會就在國際俱樂部飯店隆重舉行,當時國家商務部、國資委、國臺辦及北京市政府等部門均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北京華聯集團董事長吉小安、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總經理吳昕達、北京國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房超代表三方簽約。

  中國臺灣業績第一的“百貨王”新光三越,與大陸最大的連鎖商業集團北京華聯合作開設了這家號稱全球第五大的百貨店,從選址、招商到開業,竟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日本百貨聯合臺灣進入內地

  臺灣三大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遠東百貨近年來紛紛進入大陸投資。事實上,臺灣這三大百貨集團背后都有著實力雄厚的日本財團支撐。

  例如,新光三越是由臺灣新光集團和日本的三越集團合資組建。1989年成立,經過10多年發展,新光三越目前在臺灣有13家分店,營業面積超過65萬平方米,連續多年位居東南亞及臺灣百貨業龍頭地位。

  過去日本超市等零售業直接赴大陸投資,而現在越來越多日本零售服務企業意識到,把臺灣當成中繼站、以臺商為策略伙伴,是進軍大陸的最佳策略。與日本三井財團淵源深厚的臺灣統一集團的統一超商就有相同的發展構想。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曾說:日本可以借重臺灣人的本地化經驗,臺灣可以借重日本的專業知識,先把日本服務零售業引入臺灣,進行本地化,未來再復制到大陸市場。

  三井物產(綜合商社)在臺灣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小川隆把Mister Donut(美仕唐納滋)餐飲連鎖店的案例,作為日本企業“聯臺入中(大陸)”策略的驗證。2000年,日本樂清集團(DUSKIN)到上海投資開設“Mister Donut”,業績并不起色。2005年初,日本樂清和統一超商合資,在天母等地開出“統一Mister Donut”專賣店,卻刮起排隊旋風。透過臺灣市場打造出口碑,臺商圈傳播到上海,帶動上海Mister Donut業績開始成長。

  2005年初,三井物產與臺灣微風廣場合資成立微風三井餐飲控股公司,引入橫濱浪漫館豬排三明治,也造成小小的排隊風潮,計劃再由此引入其它日本知名連鎖餐飲品牌。

  據媒體報道,小川隆分析:“大陸2005年4月爆發抗日情緒后,日本企業深刻體認,日本獨自進入大陸的政治變量太多。日本輸出入銀行和海外協力基金合資的國際協力銀行4月報告,提出(中國)臺灣非常適合成為日本的策略伙伴。臺灣比中國(大陸)更了解美國、日本,也比美國和日本更了解中國(大陸)。”

  日本三越百貨總部曾經想直接進入大陸,但由于缺乏經驗,現階段主要策略是通過臺灣新光三越進入大陸市場,以減少風險。

  日本百貨業在1997年后,面對市場衰退,不得不跨出海外市場,尋覓新商機。原本以為臺灣市場小,卻發現臺灣消費者消費力強,喜歡追求新奇、日本品牌、時尚等,于是判斷臺灣市場非常適合作為切入華人市場的第一站。小川隆提出的策略是:進入大陸選對時機很重要,大陸國民消費力還不夠,進入太早,會失敗,三到五年后再進去可能又太晚。第一階段可以先進入臺灣市場,了解中國人的胃口,打造好口碑,第二階段再跟臺灣業者合作,轉進到大陸市場。

  1989年,新光三越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門經營高端百貨的大型商業集團宣告成立。新光三越是中國臺灣最大的財團新光系與日本三井財團的“三越百貨”合資設立的百貨企業。事實上,來大陸投資的不是由單純的臺灣新光三越,而是股本構成重新組合,曲線進入大陸市場。在大陸合資的華聯新光百貨,其股東就是北京華聯,臺灣新光三越,新光集團,三越百貨和以三井物產為首的幾個日本商社的集體組合。

  三越百貨是一家日本百貨公司集團,創辦于1673年,總部設于東京。在日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歐洲、美國有多家分店。日本三越株式會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貨集團,是戰前的三井財閥直至現在的三井財團的主要成員公司。商號是從“三井越后屋”中取“三越”二字而成。

  臺灣的新光家族財團業務涵蓋銀行、保險、零售等很多領域,在臺灣有著深厚的背景,其四兄弟在陳水扁任臺北市長期間,就與陳水扁有不錯的互動。當時敦南誠品租約到期,吳家想收回改開新光三越百貨,陳水扁曾親自出面幫誠品董事長吳清友與新光談定續租事宜。新光家族中最熱衷政治的吳東升,隨前臺灣“總統”李登輝轉到臺聯,一度出任臺聯黨不分區“立委”,吳家四兄弟對國民黨和民進黨藍綠通吃,深知分散風險的必要性。

  1991年10月,新光三越的第一家分店在臺北市南京西路誕生;2000年,新光三越進駐臺中七期重劃區,臺中店可以說開啟了新光三越進入大型店鋪經營的里程碑;2002年6月,新光三越在臺南地區開設第二家分店“臺南新天地”,是新光三越最大的分店。

  在臺灣,有日資血統的新光三越已經進入第16個年頭,13家百貨店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店數是靠精準看地、養地所開發出的百貨商圈,搭配日本三越百貨“原汁原味”的服務技術,創造出總營業額超過600億元新臺幣的百貨王國。

  搶占高端消費市場

  2007年4月,新光三越在中國大陸合資公司“華聯新光”的首家分店“新光天地”在北京華貿中心開業,占地18萬平方米,經營面積為11.6萬平方米,成為中國單體建筑最大的百貨公司。經營項目主要包括國際精品及中高檔商品、服飾、家居用品為主,并配有超市、餐飲、美容、休閑等附設。

  目前,雖然中國大陸的百貨業競爭非常激烈,市場趨于飽和狀態,但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高檔百貨業還是比較缺乏的。華聯新光總經理暨臺灣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達認為,華聯新光引進新光三越品牌,將帶來多達90個國際奢華品牌首次進入大陸市場。

  在華貿中心的官方網站上,北京國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房超解釋華貿商城引進新光三越的理由時說,“我們還是選擇了管理技術更細膩,更了解中國人消費觀的新光三越。華聯是新光三越進中國以后的中方合作伙伴,雙方共同投資建立了華聯新光百貨集團。北京華聯只是投資方,而經營方是新光三越。新光三越是由臺灣新光財團投資,日本三越百貨來管理,而日本人向來以精細的管理模式著稱。”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方面僅僅取得場地費,而渠道進貨權和商品選擇權全部由日本財團支撐的新光三越掌握。

  在類似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大型百貨店的一層黃金位置通常是被化妝品柜臺占據,而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品牌,常見有FANCL等。眾多日本化妝品品牌通常像SK-II一樣都是英文名稱,以顯示其國際化地位。現在,華貿中心的“新光天地”則為女性顧客提供了5間量身定制的頂級私密護膚室。

  “百貨商店”與“綜合商社”

  日本現代百貨店前身誕生于江戶時代的和服店。江戶時代的和服店商人,在理念上,已具備了百貨店的部分特性。三越百貨的始祖即后來的三井財閥創始人——三井高利,開創了行商法,薄利多銷,現金交易。明治維新(1968)以后,在政府歐化政策的影響下,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一直處于零售業中心地位的大型和服店,也出現了新動向。19世紀末期開始出現了新的銷售方式“陳列式銷售”,三井吳服店還第一個設置了玻璃制商品櫥窗。到了1896年傳統的座式銷售已完全消失了。終于,在1904年日本第一家現代百貨店誕生了,三越吳服店從無限公司轉變為株式會社(股份公司)。

  如果說三越百貨是“日用消費品的百貨公司”,那么可以把三井物產(綜合商社)看作是“提供生產原料的百貨公司”。2000年4月12日,三井物產亞洲顧問遠藤滋說:“三井物產的產業及產品范圍涉及鋼鐵、機械、冶金、通信、能源以及金融、貿易、交通等。其業務的基本定位是提供交易服務即做中介人,為出口商開發海外市場,為進口商尋找所需的原材料或產品。”

  綜合商社這種組織形式源于日本,三井物產堪稱始祖。與跨國公司不同的是,跨國公司經營的產品比較單一、專業性較強,而現代綜合商社實行跨行業的綜合性經營,且每一產業都是專業化經營,整體輸出,產業互補,因此具有綜合競爭能力強、抗御風險能力強、能揚長抑短、避重就輕的特點。把觸角盡可能地伸向全球經濟生活中人們想得到甚至想不到的角落。

  借力商業“國家隊”布局

  2004年可以說是中國流通業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不僅因為當年12月11日是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的日子,更因為在當年年中,20家流通企業被列為國家重點培育的對象。在人們的想象中,20家流通企業都是清一色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內資企業,抵御外資的重任理應由它們擔負,因此它們被賦予了一個特殊的稱號:流通業“國家隊”。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人們卻發現,有些“國家隊”隊員的“國籍”正悄然發生改變。與外資的合作、合資,這類“國家隊”隊員雖然沒有直接讓外資持有股份,但是通過與外資共同成立新公司的方式,在客觀上淡化了“國有”性質。除了前面提到的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以各持股50%方式合資成立新公司,進軍國內高檔百貨業;北京王府井繼與伊藤洋華堂成立新公司攜手進軍生鮮超市后,2004年11月又接手了北京首聯集團的7-11股權。

  事實上,這里提到的新光三越、伊藤洋華堂、7-11都與日本三井財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三越百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伊藤洋華堂的超市和7-11的便利店早就開始在中國大陸布局了。與日本百貨業走“聯臺日中(大陸)”的道路不同,伊藤洋華堂和7-11更多借助于在中國扎根的日本綜合商社的支持,與中國大陸流通企業進行合資。

  隨后,他們在商社及其財團企業的配合下,逐步完善在中國大陸境內的物流系統,不斷充實貨架上的日資生產企業的產品。2003年,三井物產向上海,北京兩地派出7名職員,開拓面向零售商店的日用品運送業務和市場。

  誰來主導中國經濟命脈

  2002年7月,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在威海“中國流通業如何面對入世”論壇上,作了題為“誰來主導中國經濟命脈,誰來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長篇報告。他分析說:“在今后兩三年,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沖擊的重點不在制造領域以及高壟斷、高壁壘行業,首當其沖的是流通領域,他們的戰略重點是零售終端。對于大型跨國流通企業來說,只要控制了流通領域,就等于建立了輸入他們自己的產品的通道。我們可以預想入世后,外國商品輸入中國市場的數量將數倍于目前,為了讓中國消費者接受日益增多的外國貨,打通中國的流通渠道將是他們的戰略之舉。”

  2004年2月的“中南海會議”,可以說是國家培育大型流通企業的思路的首次具體落實。當天,“國家隊”名單上的15家大型流通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相聚中南海,一起參加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主持召開的“流通企業改革與發展座談會”。時隔不到1個月,3月16日,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商務局流通主管部門的政府官員以及來自電力、稅務、煙草、藥監等18個相關部委相關處室的負責人和來自國內的大型流通企業一同出席商務部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流通工作會議。

  會上討論的《流通業改革發展綱要》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要切實采取措施,力爭在5至8年的時間內,培育出15至20家擁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初步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當年6月份,這份《綱要》正式下發后,商務部便低調宣布了“國家隊”名單。

  按照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司長邸建凱的描述,國家培育“國家隊”的初衷是為了帶動流通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促進中小企業成長、推動制造業規模發展、引導投資方向、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擴大就業等方面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隨后,2005年5月20日,商務部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流通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安排的500億元人民幣的政策性貸款,也優先提供給了“國家隊”,支持它們建設城鄉現代流通網絡基礎設施。

  商務部一位官員的言辭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國家組建“國家隊”的初衷:保障國內流通業的經濟安全。然而,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的原因,種種跡象表明,受趨利本質的驅使,無孔不入的外資資本正悄悄地改變著“國家隊”的性質。

  對于外資主導國內商業的風險,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曾在《中國商報》主辦的一次論壇上表示,當外資取得國內市場銷售額控制權或者主導權以后,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風險:國外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將大量進入;民族產品在進入外國公司銷售網絡的時候將受擠壓;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嚴重疫情等而導致國內重要商品市場供應緊張的時候,政府調控的力度和實效有可能受到影響。

  2006年7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和蘇寧正式簽署意向性協議,在未來的5年中,國開行擬向蘇寧提供的政策性貸款總額度為96億元,蘇寧成為“零售國家隊流通扶持款”的第一位受益者。蘇寧表示,將在國內一線城市和二線發達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地段自建、購置4-5個標準旗艦店,建設3-4個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然而,現代流通企業已經不是簡單的傳統商業概念上的流通企業,不是指望銀行貸款建立硬件設施就能運轉的。首先它不是簡單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而是集標準化、管理化、數據庫、多學科、多門類、多種知識、多種人才融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品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綜合性企業。必須整合各方面資源去支持,才有可能建立具有現代流通概念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流通企業。

  流通領域牽扯的是中國經濟的兩大基石:基礎的產業結構和高端的金融領域。現代流通業與信用消費緊密相連,有非常高的金融要求,跨國流通企業進入中國后,必定會滲透金融領域。建立國際化的流通體系,以三井物產為代表的日本綜合商社在中國的活動既帶給中國警示又帶給啟示。

  三井物產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而金融機構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滿足三井物產的貸款需求,深層次的體制背景,則是其作為綜合商社大股東的地位和相互持股關系、長期持續資金交易關系的存在。

  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是大型流通企業開展經營、發揮商業職能的基礎條件。專職的流通企業都有可能發展成綜合商社,政府應該幫助那些發展走在前面的流通企業,實現中國流通企業建立綜合商社的夢想。

  而資金問題又是一直困擾中國流通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借鑒國外經驗,擴大流通企業規模,使其具備一定的金融能力,對于擺脫流通企業的經營困境,迅速擴大綜合商社的經營規模,建立新型工商關系,以至于建立新型的銀企關系都有重要的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在线视频黄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乱码 | 在线亚洲精品第一 |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性爱本地网站 |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