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前線的中醫行動
《中國中醫藥報》5月21日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指出:“針對震災傷員多為骨傷的特點,要充分發揮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的特色和優勢。中醫骨科診療特色鮮明、療效確切,在災區傷員眾多、醫療條件有限情況下,使用小夾板固定技術、中藥內服外敷手段,可縮短救治時間,節省費用。對術后危重傷員,要辨證施治,配合中藥康復治療,并注意心理治療,促進傷員的心身康復。同時還要積極宣傳和應用中醫藥等方法,做好災區防疫工作?!?/p>
近日連續報道了中醫藥參與四川大地震后的醫療救護工作,指出中醫藥在抗震救災中能夠極大地發揮優勢作用。以下是戰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兩位中醫專家介紹的中醫救治情況:
四川中醫醫療機構奮力搶救傷員
“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四川省中醫醫療機構積極行動起來,醫院領導和全體醫務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力保病員安全和搶救傷病員工作之中。截至5月15日,成都、綿陽、德陽、廣元、雅安、樂山、眉山及省中醫醫院、省骨科醫院等20所省、市、縣中醫醫療機構救治地震傷病員6943余人。尤其是受地震災害較重的都江堰市中醫醫院、綿竹市中醫醫院、什邡市中醫醫院、安縣中醫醫院、江油市中醫醫院、青川縣中醫醫院在房屋倒塌、設備損毀、人員傷亡、吃住無所的災情下,全體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團結一致,奮力搶救地震傷病員。充分展示了人民健康衛士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風貌。
部分中醫醫療機構搶救傷員的情況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59人、四川省骨科醫院700人、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40人、都江堰市中醫醫院28人、彭州市中醫醫院505人、綿陽市中醫醫院1300人、江油市中醫醫院120人、安縣中醫醫院890人、三臺縣中醫醫院37人、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120人、德陽市旌陽區中醫醫院132人、綿竹市中醫醫院40人、漢源縣中醫醫院350人、廣元市中醫醫院152人、劍閣縣中醫醫院200人、青川縣中醫醫院1650人。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醫政處)
一組溫暖的照片
狹窄的通道里,一床被褥就是一張病床,醫務人員始終跪在地上為傷員看病,并不時緊握傷員的手,傳遞著愛心和溫暖。這是拍自地震重災區之一的德陽市旌陽區中醫院的一組感人的畫面。
5月16日一早,記者經反復撥打,終于聯系上了照片里的主人公———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應急醫療救援隊隊長張興平。短短的10來分鐘的通話中斷了兩三次,電話那頭,不時有人叫他查看傷員,緊急手術……
“今天凌晨3點下的手術臺,7點爬起來查房?!睆埮d平的話語間,已透露著些許疲憊,但精神依然振奮。他說,比他辛苦的人很多,醫療隊所在的旌陽區中醫院的醫務人員已連續好幾天沒合眼了。
“中醫藥在救治上有優勢”
醫院收治了數百名傷員,其中大部分為重癥傷員,90%以上的傷員以骨折為主,數十人都在等待手術。而此次醫療隊中包括張興平在內只有2位骨科醫生,救治任務非常繁重。
“中醫藥在救治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優勢”,張興平說,地震塌方導致的閉合性骨折、軟組織挫傷患者眾多,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等中醫藥治療手段,可以及時有效地緩解傷員的痛苦,目前醫療隊已經對部分傷員進行了小夾板固定。
“一臺骨科手術要2個小時,而這個時間可以給10個傷員上小夾板了,傷員這么多,要一個一個地等手術,是根本等不起的!” 張興平介紹,醫院的手術室在地震中被破壞了,現在正用的兩個手術間是在急診室臨時組建的,由于手術條件簡陋,消毒設備缺乏,在做完一臺手術后,下一臺手術還要等手術器具消毒后才能進行,原計劃開展的10多例手術,結果只完成了一半?!罢娴奶z憾了!”
望京醫院應急醫療救援隊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首支醫療救援隊,也是第一批進駐旌陽區中醫院的救援隊?!敖裉欤颖钡囊恢пt療隊將進駐中醫院,和我們共同開展醫療救援。” 張興平對醫療救援充滿了希望,他還表示,希望衛生部門能盡快運送一批醫療物質,以便更好地開展救治工作。
“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傷員!”
張興平還告訴記者,他在現場感受到的東西太多太多,“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在救援過程中,周邊地區的傷員不斷地涌入旌陽區中醫院。與此同時,旌陽區其他的小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務人員積極來院參加醫療救治工作。參加抗震救災的志愿者們不怕臟,不怕累,盡心盡力地為傷員服務、端屎端尿。不少傷者的家屬和當地百姓還自發捐款捐物,送來熱粥和包子等食物。傷員之間相互安慰,相互打氣……看到這一幕幕情景,張興平說,他從這些感動中看到了希望,獲得了勇氣,“我們會爭分奪秒地搶救,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傷員!”
電話采訪在張興平急促的一聲“要緊急手術了”中結束了,但記者的內心許久不能平靜,雖然沒能去現場,卻已經被活生生的照片和真摯的話語深深地震撼了。這是中國30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地震災害,是不可預知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死者已矣,但希望還在。在千萬群眾萬眾一心投入抗震救災中,我們看到了愛與希望,如溫總理所言,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我們不會拋棄更不會放棄,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如果說災區就是戰場,那我們期待勝利的曙光!
(中國中醫藥報社記者 樊丹)
哪里需要我們 我們就去哪里
主動請纓
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成都各家大醫院立即進入緊急狀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年近60歲的針灸科張汾生副主任醫師立即自告奮勇,奔赴災區參加救援工作。
沒有車,張汾生就用自己的私家車;醫生不夠,他立即聯系在針灸科進修的兩位醫生?!澳睦镄枰覀?,我們就去哪里?!眮碜孕陆S吾爾族自治區的伊達也提副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坦言,他正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修,面對災情,他和同在進修的王遠江醫生一起毫無猶豫參加到了抗震救災的隊伍中去,用自己的行動履行著一位中醫人的社會責任。
同時,年過六旬的成都名醫、退休專家張成大也主動要求,加入了救援隊伍,大家立即準備“前線”常用藥品和清創縫合工具,奔赴綿陽。
救人永無止境
綿陽市九洲區體育館外是災民的聚集地,北川地區幸存災民都輸送到了這里,從而導致這里災民迅速增加到了數萬人,成都中醫藥大學醫療隊就設在該體育館。醫療隊很多醫生家在綿陽但都數日未回過家,一直堅守陣地。渴了,他們就喝兩口礦泉水;餓了,就塞兩塊餅干;覺得不舒服了,就喝兩支藿香正氣水。張汾生醫生忙了一天,晚上又趨車趕回成都,又籌集了一批藥品和針灸針,并組織了幾位出色的研究生,第二天再次奔赴綿陽。
據了解,第一批到達綿陽的醫療救護隊,每天治療病人約500人次,在連續兩三天的奮戰后,大家都筋疲力盡,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諸多不適,急需休息。他給醫院和學校領導匯報后,又組織了一批研二以上的研究生。
災情發生后,成都中醫藥大學除了參加綿陽九洲體育館的救助外,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還組成了多個醫療救助隊和志愿隊組織,奔赴都江堰、什邡、平武、北川等地參加救援工作,發放藥品。
針灸止痛發揮重要作用
針灸專家張成大最先提出針灸要介入抗震救災工作中,同時他自己捐助了40000根針灸針。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牙痛,服用止痛片無效,張老一針下去,病人立感輕松,驚訝不已;很多因外傷引起的胸協疼痛,止痛片很難起效,但一經張老用針都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救助軟組織損傷的患者中,針灸效果良好;另外,每天約有300多位患者經針灸治療創傷后疼痛、局部腫脹的減壓,以及針對頭部的明顯血腫進行針刺放血等等,有效緩解了病人的痛苦。
以張老為首的針灸治療組還治療了大量其他各種腿痛腰痛、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軟組織腫脹的災民。除了痛癥,在這種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醫療隊用針灸還治療了許多高血壓、便秘、鼻出血、咽痛、頭暈、胸悶的病人。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馮磊)
一個特別的生日
5月18日,在資陽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用帆布篷臨時搭起的簡易病房里,杜瓊華正在幸福地過37歲生日?!斑@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生日,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們夜以繼日搶救傷員,那么辛苦,還專門為我過生日,真是太感謝了!”眼淚止不住地從杜瓊華眼中流出……
杜瓊華,棉竹人,是一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受了傷的幸存者。對她進行救護的是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的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李無陰得知5月18日是第三病區7床這位傷員的生日時,立即向支援四川災區河南省醫療隊總領隊夏祖昌副廳長匯報,夏祖昌委托李無陰代表他本人及河南省抗震救災醫療隊全體救護人員向傷員表示生日的祝福,并祝她早日康復。
這個故事是在5月19日晚上,記者連線洛陽正骨醫院救援醫療隊隊員張隨山時得知的。他說,醫療隊15日14時到達資陽市,救治了200多位病人,醫護人員和病人之間就像親人一樣,在這里,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
在這之前,5月16日、17日,記者還曾與李無陰隊長通過電話。他在電話里介紹,5月14日16時,他們隨河南省抗震救災醫療隊由鄭州飛往成都,5月15日中午到達資陽地區的簡陽市,救治組有60名醫護人員,20輛救護車和40名司機。在簡陽市人民醫院,救援隊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連夜進行大查房,逐一確定每一個傷員的診斷與治療計劃。這里的病人大部分為開放性創傷超過72小時以上的患者,傷口污染嚴重,清創、換藥任務大。一個上午醫療隊員要清創換藥60多人,做牽引、打石膏20多人。
“在救治過程中,醫藥器械和物資相對缺乏。”李無陰說,他們醫院在16日下午把價值13萬余元的第二批救援藥品、器械,包括外固定器械、夾板、鋼板及系列膏藥等特色藥物和器械空運至成都雙流機場以供搶救傷員使用。
從電話里記者還了解到,16日上午,洛陽正骨醫療隊被分為兩組,一組趕往汶川,一組留在簡陽繼續救治轉移來的傷員。李無陰被留下來,他說,“我們將抓緊時間,計劃在3天內完成一系列整復、外固定等手術,把200多個病人處理完畢后就趕往汶川重災區?!?/p>
李無陰說,面對災難,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更何況作為一名醫生。面對需要救治的傷員,我們只有一個念頭——救死扶傷!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柴玉 通訊員 丁娟 張隨山)
為愛向前沖
5月16日,由20名醫務人員組成的上海市首支青年志愿者隊伍——上海青年醫療衛生志愿者抗震救災服務隊正式出征,奔赴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志愿者之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張霆醫師給記者發來信息,記錄了這幾天醫療隊參與救治的情況。
“5月17日凌晨1點左右,醫療隊抵達綿竹,2點多我們才睡下,上午8點就開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點。” 張霆幾乎每天都是晚上12點以后給記者發來信息,他介紹,由于綿竹縣人民醫院房子成危房,他們就在體育場搭建的臨時醫療點開展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已收治了200多名傷員。由于許多醫療設備缺乏,手術難以開展,他們只能先做一些簡單的診斷、檢查、清創處理和對骨折病人進行小夾板固定。對于病情嚴重的傷員,則通過飛機轉運到華西醫院救治。
張霆說,在醫療設備欠缺的情況下,尤其突顯了中醫藥優勢?!敖裉煳胰ソ右痪€飛機轉運下來的傷員,對很多人的骨折部位都用小夾板固定,這樣可以及時減輕傷員的疼痛,并穩定病情。同時令人感動的是,在沒有醫藥的情況下,部分災民就靠草藥爭取生存的機會。”
“5月18日,今天我們在綿竹人民醫院臨時住院部幫忙,這里的傷員病情都不重,重的都轉院到具備手術條件的地方。我中午護送了一個傷員到華西醫院,一路上花了好幾個小時,但傷員的基本情況還比較穩定?!?對張霆告訴記者,他每次都沖在最前面,參與清創,護送危重癥傷員?!案屛倚牢康氖牵矣米约旱氖謾C幫助剛救出來的災民找到了失散很久的妻女,當我看到他們在華西醫院門口相擁,我已是熱淚盈眶。但與一線的人員相比,我只是盡了綿薄之力?!?/p>
5月19日一早,醫療隊又奔赴德陽人民醫院救援。
張霆告訴記者,令他感觸最深的事情是,面對搶救出來的危重癥傷員,由于缺乏醫療條件,眼睜睜地看著傷員受著病痛的折磨。作為一名醫生,那種感覺太痛心了?!暗玛柸嗣襻t院醫療條件相對好一些,我們可以在這里開展手術了。”樸實的話語里,充滿了期待,無不透露著醫生對患者沉甸甸的責任感和最無私的愛。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樊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