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中醫是一種黑箱理論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是不全面的,醫學的出發點不僅僅是解剖學。這句話僅僅適用于西方醫學,而對中醫并不適用,中醫學作為一門醫學就是一個沒有解剖(或叫作不注重解剖)的醫學。《內經》中雖然提到解剖,但是它并非中醫學的出發點、并非核心內容,而是一種輔助內容別有用途。不然,為什么硬要說“肝”在左面?為什么把找不著的“三焦”作為一個重要器官?
要理解中醫理論,首先要知道《內經》中所有關于形體器官的概念都是虛擬的,是指某種功能而言,只是指某種解剖所見而代其名稱,所以稱“虛指”。而少數的“實指”,例如頭發,則并不談其功能,有重要功能的器官皆是虛指。所以,無論解剖上見到或見不到都無關緊要,見到的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是不可能理解中醫的。在這些虛擬概念中有一定的實指成分,既然指其名而代之,則最好有一定的根據,沒有也沒有關系,如“膽”就是沒有一點實指成分。且不可把這些實指成分看重,因為那樣就把中醫學引上了邪路,會把發達的中醫當成了西醫的原始時期。
說到“虛擬”,這在幾十年前人們是無法接受的,直到認識了西方的“黑箱系統辨識”法,中國人才勉強承認(無洋不是理、無西不成學),但仍然懷疑:古人怎么會有那么高的智慧,超前了幾千年?再說,“虛擬”的東西也能用來治病?答案是肯定的,至于“為什么”,就讓哲學家去討論吧,我們要避開干擾,就只談這種方法。
所謂“黑箱系統辨識法”簡稱“黑箱法”,《辭海》是這樣講的:“即通過觀測黑箱外部輸入信息(外界對黑箱的影響)和輸出信息(黑箱對外界的反應),以研究和認識其功能、特性、結構、機理的科學方法。黑箱法注重以整體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統,便于研究完整狀態下和解剖狀態下具有不同性質和功能的高級復雜系統。它根據輸入(因)和輸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數據或圖框模型)進行分析、預測。化繁為簡,便于研究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因素繁多的系統,如生態、經濟、社會、腦等。”
兩千多年前的中華先民就是用這種方法研究、認識人體這個龐大繁雜的巨系統。《內經》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的描述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圖框模型”,它與真實的解剖不同,是理所當然的,與西醫生理病理的不同才是中醫學的優勢。在沒有解剖學的情況下,中醫理論與臨床已經卓有成就了,那個時候西醫解剖學還不知在哪個狗肚子里轉筋呢。
即便在現在,用這種方法研究人體也是遙遙領先于解剖方法的。只可惜,我們那些捧著祖宗飯碗的精英們,為什么要吹捧西醫的解剖方法,而貶低自己的呢?
很多人說:中醫《內經》中的“心主血脈”就是中醫解剖學的成果,正是這個對“心主血脈”的錯誤理解,才誤了大事。如果我們把虛擬的概念實化(當然現在還遠遠做不到,甚至還沒有人開始做,不過“虛擬實化”應該是中西醫理論結合的唯一可行方法),那么,中醫的“心”,是虛指的概念,如果實化,其主要功能在于腦,中醫的“血脈”主要是指西醫的神經,“心主血脈”是用解剖所見的心臟連著血管的形象,來指代西醫的大腦支配神經這種生理現象;中醫的“肺”,也是虛指的概念,如果實化,它不僅與呼吸有關,還包括西醫心臟的功能(這有鐵一樣的論據,只是人們視而不見罷了,因篇幅而省略不談)。如果按邏輯推導下去,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左寸脈(心)主西醫的頭部,右寸脈(肺)主西醫的心臟和肺。臨床確實如此,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準確率不能達到80%(因為影響脈象的還有其它因素),我就承認這個說法是錯的。具體方法是:按寸脈以上與腕橫紋相平處,如果右寸(中醫的肺)外側脈動明顯,則是西醫的氣管或附近有癥狀;如果在其內側(舟骨附近)脈動明顯,則是心肌供血問題。在左寸脈(中醫的心)內側(舟骨附近)脈動每年明顯,則多有頭痛、眩暈、失眠或其它頭部癥狀;如果其外側脈動明顯,則是頸椎、后頭部有癥狀。如果來診者是左撇子,則左右寸相反。這就證明了,西醫心臟的部分功能包含在中醫的“肺”,如果“心主血脈”,確實是指西醫所說的循環系統,作為一種理論怎么能就只有這一句話呢?中醫理論可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啊!對這一句話的錯誤理解就足以導致整個理論框架的瓦解,何況一錯再錯呢?
黑箱法(而不是解剖法)才是中醫學的基本方法,沒有黑箱法就沒有中醫學。虛指的概念才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再如:“筋”是指運動功能,“骨”是指支持功能,“皮毛”是指防衛功能等等。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信息輸入與輸出部件的五官七竅,雖然其實指成分明顯,但仍為虛指感念。如“鼻”,根據《內經》所述,其功能至少應該包括嗅覺中樞和部分免疫功能,而不僅僅是解剖學的鼻腔。建立在“黑箱法”基礎之上的中醫理論,其邏輯之嚴密簡直是天衣無縫,任何差誤都會使這個體系不能自洽。
解剖學,組織學,生物化學等方法研究人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擾了人體正常的生命運動,不能完全精確地反映生命運動的客觀過程,具有局限性。其次,這些科學所采用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人為地割裂了人體局部和整體的緊密聯系。不管這些科學本身怎么發達,要毫無遺漏地把握人體內各部分的一切耦合關系總是不可能性的。
控制論中的黑箱理論突破了以往一些單純采用分析方法的科學的局限性,用所謂“不打開黑箱”研究系統的方法,從綜合的角度為人們提供了一條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某些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的系統,對至今為止人們的力量尚不能分解的系統,對在分解系統的過程中會嚴重干擾本身結構的系統,黑箱理論提供的研究方法是特別有效的。
中醫理論正是一種不打開黑箱來調節人體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的核心問題是辯證論治,辯證論治中的受控量(或被調查量)基本只限于癥狀變量系統,而癥狀變量系統在被調查過程中是可以在不干擾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情況下建立的。在對人體內部構造的認識中,與西醫采用解剖學等打開黑箱的方法了解人體內實質性系統,器官不同,中醫的臟象,氣血,經絡等學說采用綜合癥狀變量系統變化的方法,建立了一個易于從外部進行控制的人體構造模型。在基本調節法上,中醫以陰陽學說為中心,廣泛地采用了負反饋調節法。
控制論常常把我們研究和控制的對象看作一個黑箱,它的內部結構和性能是未知的,有待去研究。研究黑箱的一種辦法是打開黑箱,例如:化學家提純物質,分解成各種元素;生物學家解剖動物,植物;工程師把機器拆成零件等等。這確實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但是,在打開黑箱的過程中不干擾黑箱本身結構的那種黑箱是不多的。而且即使打開了黑箱,就會發現它原來也是由一些小黑箱組成的。自然界是不可窮盡的,打開了一個黑箱只標志著我們認識到了事物的某一層次。在任何特定的條件下,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總是不得不跟一些當時還不能打開的黑箱打交道。控制論注重在不打開黑箱的條件下,建立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
中醫正是把人體當作一個黑箱來研究的。一方面,人體黑箱輸出的信息,中醫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獲得的。中醫四診法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取得人體輸出信息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干擾人體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動,沒有破壞原有的狀態結構。從歷史上看,雖然我國古代早就有一些關于尸體解剖的零星記錄,但它們始終未象西醫那樣成為理論體系形成的主要依據。中醫理論建立所依據的主要是由四診可以獲知的癥狀變量,而癥狀變量的最后輸出端都在體表,都是可以由外部觀察的。
另一方面,醫生對人體黑箱的輸入過程,即控制過程,中西醫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醫生要控制病人什么?這個問題與診斷方法密切相關。對西醫來說,由于有分析科學作基礎,醫生可以直接觀察人體內部實質性器官的變化,因此受控量也可以是體內實質性器官的狀態變量。例如西醫可以探討腎上腺素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放松作用,洋地黃對心肌收縮力的加強作用這樣一些問題。隨著分析科學的發展,受控量已逐漸深入到某些分子原子的水平。而對中醫來說,病人的狀態信息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獲得的。因此受控量也只限于四診所能辨析的癥狀變量范圍。對各種施治輸入,中醫關心的是它們對癥狀變量的影響,例如麻黃的發汗作用,茯苓的利尿作用等。由于人體內外緊密耦合的機制,人體內部的病變會反映到癥狀變量中來。中醫通過對癥狀變量的控制來控制人體,是基于“有諸內必形諸外”這樣一種基本設想。
中醫由接收信息,調查人體狀態的“辨證”過程,到發出控制指令,對人體進行輸入“論治”過程,受控量限于癥狀變量,因此,中醫采用的是一種不打開黑箱的控制方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