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古今中外人士評說老子《道德經(jīng)》(節(jié)選)
孔子:孔子到東周首都向老子問道,回去后對弟子們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wǎng),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耶!”
司馬遷: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之久,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李隆基:老子思想“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欲,以虛心實腹為務(wù)”。
白居易:在《讀老子》詩中,他寫道:“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 聞于老 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蘇東坡:蘇轍譯注老子《道德經(jīng)》,花了十年功夫,完成后拿給他哥哥蘇東坡看,蘇東坡看后,什么也沒有評說,只是叫弟弟再去讀十年書,然后再來翻譯老子五千言。
朱熹:老子心最毒!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酷愛《道德經(jīng)》,他稱“斯經(jīng)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傅山:傅山從讀老子中感悟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
嚴復(fù):老子思想是民主國家所運用的。
胡適: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偉大的哲學家。中國政治思想在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最有創(chuàng)見的貢獻,就是老子的自然無為思想。老子不是好好先生,他在那里抗議,對于當時的政治和社會抗議,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向統(tǒng)治者放大炮的革命黨。從政治方面講,老子站在左派。
魯迅: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老子是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談家。魯迅還專門寫過關(guān)于老子的小說——《出關(guān)》。
毛澤東:見《毛澤東讀老子實錄》。
周恩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大概是道家最精彩的話。
林彪:一位林彪身邊工作人員回憶說,有一天我正在看《老子》,內(nèi)勤小孟進來了。他抄起我的書看了看說:“首長說這書不好。”我問為什么?他搖了搖頭說:“不知道。首長光說這書不好,告訴我們不要看。”林彪為什么反對看《老子》?在我心中一直是個謎。直到“9·13”后碰到林豆豆才解開這個謎。她說:“他(林彪)其實很欣賞這本書。他說里邊充滿辯證法。但是部隊里不宜提倡看,他說這本書不能把人們團結(jié)起來,把力量集中起來。”
陸定一:據(jù)陸定一的兒子陸德回憶:“父親和我交流最長的一次,是1961年我去哈軍工上大學之前,他專門抽出兩天時間給我講了一本老子《道德經(jīng)》。他認為《道德經(jīng)》里充滿辯證思想,年輕人要獨立思考、辯證思維,不能再是1加1等于2,很多事情都是發(fā)展變化的。”
錢學森:老子強調(diào)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古代辯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系統(tǒng)思想的萌芽。
錢鍾書:我一生讀書為學得益最大的莫過于老子和黑格爾的辯證法。我認為,老子的“反者道之動”這五個字,抵得上黑格爾的千言萬語。
季羨林:談到舉世聞名的《道德經(jīng)》五千言,雖然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注釋,但沒有人敢說他真能懂。無論誰讀了這書,都覺得似乎懂了一點,但認真說起來,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子仿佛是一面鏡子,人們都喜歡來照一照。一照之下,在鏡子里發(fā)現(xiàn)的不是老子的而是自己的影子。然而人們高興了,覺得已經(jīng)捉到了老子的真相,走開了。
南懷瑾: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字真言,已經(jīng)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與修道的境界、層次都說完了。
何新:老子書只五千言,古今注疏則百千萬言。但真懂他的似乎不多。老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內(nèi)在缺陷。老子的邏輯方法是有嚴重缺陷的。老子是陰謀家的老祖宗。
貝聿銘:我時常讀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對我建筑想法的影響可能遠勝于其他事物。
李政道:這位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對于老子的“道”頗有會心。他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最復(fù)雜的就是最簡單的,最簡單的也就是最復(fù)雜的,假如我們能將眾多復(fù)雜的問題,簡化為最簡單的,我們的探討才更深刻,也更有意義。
余培林:發(fā)展到今天,老子的思想,不僅受到中國人的重視,也受到全世界人士的注意了。前幾年美國《紐約時報》把老子列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不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嗎?
高定彝:老子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提出系統(tǒng)論、整體論的學者。
陳霖生:《道德經(jīng)》是世界上惟一微型百科全書,是振興中華的智慧寶藏,是人類走向幸福之途的明燈。
賀榮一:不閱讀老子者,不知其難。閱讀老子者,只知其難,但不知其所以難。只有潛研老子者方知其所以難。
何清漣:這位寫過《現(xiàn)代化的陷阱》,勇敢批評權(quán)力腐敗,堅決主張自由民主,長期為弱勢人群說話的著名女學者,對老子思想頗為欣賞,她認為,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應(yīng)當學習老子的智慧,真正做到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王蒙:在《老子的幫助》一書中,王蒙寫道:
年輕時已經(jīng)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那時看的是 任繼愈 教授的注譯本。一個天地不仁、一個寵辱無驚、一個上善若水、一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一個無為、一個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生也柔弱死也堅強,就把我驚呆了。我覺得老子深不見底,我覺得他的論述雖然迷迷瞪瞪,卻是耳目一新,讓人大開眼界,一下子深刻從容了許多。
老子對于我們今天的人有什么幫助呢?
第一,他帶來了大部分哲學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懷的對于大道的追求與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巔、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本源、本質(zhì)、本體,是世界的歸宿與主干。讀之心曠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有大根據(jù)。
第二,他帶來了一種逆向思維、另類思維乃至顛覆性思維的方法。一般人認為有為、教化、仁義、孝慈、美善、堅強、勇敢、智謀是好的,他偏偏從中看出了值得探討的東西。一般人認為無為、訥于言、不智、愚樸、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認為是可取的。他應(yīng)屬振聾發(fā)聵、語出驚人之人。你可以不如同他,卻不能不思考他。
第三,他帶來了“無為”這樣一個命題、這樣一個法寶。他提倡的是無為而無不為,是道法自然,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辯證法出神入化,令人驚嘆。他的透視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
張賢亮:仔仔細細閱讀了幾部中國史和世界史后,我常常會如夢似地溜進傳統(tǒng)的中國玄學,衷心折服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認為中國和世界上的一切,最好的態(tài)度莫過于“順其自然”和“無為而治”,對萬事萬物皆不用操心勞神。《道德經(jīng)》,這部書譯成外文的文種僅次于《圣經(jīng)》,不但對中國人的世界觀有巨大影響,還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哲學思想。世界上再沒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學者,只用五千余字就能濃縮人類的智慧。
柯云路:《道德經(jīng)》的力量是神秘的。《道德經(jīng)》是敷衍之中略露真諦的一篇告人類書。從一定意義上,阻礙我們理解《道德經(jīng)》的最大障礙,正是兩千年來有關(guān)《道德經(jīng)》的各種解釋、注釋。對《道德經(jīng)》的真正理解,要靠自己的覺悟。眾人在地面上走來走去,察看山水阡陌的各個方面。老子則站在空中,將整個地貌一目了然。一個人要真正成為大智慧、高功能的人,一個俯瞰宇宙、社會、人生、科學、哲學、藝術(shù)的人,一個博大精深、超塵拔俗又自自在在的人,就要像老子那樣修道德。
王英琦:《道德經(jīng)》五千言,全部天地人三靈,就濃縮在這以簡馭繁、至深至賅的微型篇幅中。老子一定深悟到,大自然在本性上是最節(jié)能的,最講經(jīng)濟法則的,最善于用簡單造復(fù)雜的。
劉亞洲:老聃,你說他是思想家嗎?僅憑五千字的《道德經(jīng)》,能當思想家嗎?且不說他的《道德經(jīng)》有問題。
于丹:當今世界物欲橫流,我們多么需要用老子思想的清流來滌蕩污濁。國外研究老子已有悠久的歷史,對于老子的評價較孔子高出許多,特別是西方科學家,對于老子有普遍的關(guān)注和贊同。一位北大教授說過:西方人對中國思想一見鐘情的必然是道家,對儒家老是提不起興趣。因為道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無論是對宇宙、生命、社會,還是對其他問題的關(guān)心,都比較容易同他們的傳統(tǒng)合拍,比較容易同他們作心理溝通”。
黃 銳:這位藝術(shù)家說,30年閱讀史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我是1982年讀的。當時,阿城向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道德經(jīng)》,這本書使我進入我自己認為比較清晰,不受迷惑的中國知識系統(tǒng)。《道德經(jīng)》幫助我形成了個人處世哲學和應(yīng)對生活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手段。僅僅5000多字,給了我30年的說明。
秦英林:這位被溫家寶總理請進中南海征求意見的大學生“豬司令”,最感興趣的話題是《道德經(jīng)》,他認為自己的成功與《道德經(jīng)》的思想嚴絲合縫。
吳 江:在西方學術(shù)界,老子的影響比較大些。從十六世紀起,老子的《道德經(jīng)》就風靡西歐。歐洲哲學重鎮(zhèn)德國的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尼采等名家都重視老子。十幾年前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全人類古往今來十位最重要的思想家,老子名列前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歷史上被翻譯成外文而流傳最廣的著作,第一是《圣經(jīng)》,第二是《道德經(jīng)》。這一點恐怕出乎國內(nèi)提倡國學者們的意料。
岳德常:在《道德經(jīng)新詮》一書中,岳德常寫道:老子所說的“道”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阿毛:老子的本質(zhì),《道德經(jīng)》的本質(zhì),是大公無私。一切自私自利的人都不會對五千言發(fā)生真正的興趣,更不會真正讀懂老子《道德經(jīng)》。
黑格爾:老子是東方精神的代表者。
托爾斯泰:自稱老子對自己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巨大影響表現(xiàn)在,托爾斯泰把老子的“道”和“無為”的思想發(fā)展成為“不用暴力抵抗邪惡”的理論,成為托爾斯泰主義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他認為,老子的“道”是一種消除人欲橫流、克制肉欲、注重精神的思想力量,而這又與他早已崇尚的基督教教義相吻合。托爾斯泰說過:我的道德狀況主要是讀老子的結(jié)果。
尼采:老子書“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蒲克明:這位美國學者十分肯定地說,老子《道德經(jīng)》必將成為未來大同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
麥克·哈特:這位美國人在編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時,把老子列入其中。他說:“這本書篇幅很短,中文不到6000字,但其思想內(nèi)涵卻是極其豐富的。在西方,《道德經(jīng)》比孔子和其他儒家哲學家的著作都更流行。事實上,該書至少有40種英文譯本,除了《圣經(jīng)》以外,任何書籍的數(shù)量都無法與其相比。”
貝肯鮑爾:這位德國“足球皇帝”對老子哲學信仰到癡迷的程度。貝肯鮑爾早在青少年時代就特別喜歡老子和《道德經(jīng)》,“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他當時最喜愛的格言。當他稱雄足壇之后,仍念念不忘老子的忠告:“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貝肯鮑爾帶領(lǐng)德國足球隊奪得大力神杯后卻突然“隱退”,很多人不理解,他在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引用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以說明緣由。
里根:在一份國情咨文中,美國總統(tǒng)里根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羅紅玫:這位中文名字叫羅紅玫的美國女留學生說:《道德經(jīng)》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