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傳統文化和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有一個深刻體會:毛澤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極為深刻,運用更是出神入化,在語言、實踐哲學、文化范式等維度,將《大學》中“親民”思想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實現了傳統智慧與革命實踐的精妙融合。?
語言上,毛澤東發動了一場影響廣泛的革命。他對傳統文化中“近取諸身”的表達理念心領神會,巧用民間喻體承載政治哲學。像“小米加步槍”直觀展現革命時期我方裝備,凸顯堅韌革命精神;“紙老虎”精準揭露敵人外強中干本質。這些源于民間俗語的表達,是他深刻理解傳統文化表達精髓后,立足群眾實踐經驗,將抽象理論具象化的成果。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深刻政治哲學傳遞給民眾,轉化為推動革命實踐的強大力量,充分彰顯對傳統文化表達智慧的創造性運用。同時,借《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確立工農兵語言體系。他深知傳統文化中文化話語權的局限,通過此舉打破知識分子對文化闡釋的壟斷,讓文化闡釋回歸群眾,使文化表達緊密貼合大眾生活,推動文化在群眾實踐中的發展,這正是對“大學之道,在親民”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
實踐哲學領域,毛澤東實現重大突破。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石,認識在實踐中產生并發展。毛澤東提出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構建起新型“知行循環”,這與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一脈相承,卻又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礎上實現超越。他先深入群眾收集實踐經驗,獲取感性材料;再將其提煉為理性認識,用于指導群眾實踐并檢驗完善,如此循環,形成上升的認識過程。《反對本本主義》把“親民”思想轉化為唯物主義認識論實踐,反對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強調從實際出發了解群眾需求,既傳承了傳統文化中重視實踐的理念,又賦予其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內涵。毛澤東以“六億神州盡舜堯”打破傳統“君-民”二元結構,肯定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與力量,將人民視為歷史發展主體,這一理念突破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君主制框架,是對傳統文化中民本觀念的深刻反思與創造性發展。“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重塑民主集中制方法論,在實踐中凝聚群眾智慧、落實正確決策,凸顯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展現出對傳統文化政治智慧的巧妙運用與創新。?
文化范式層面,毛澤東也有深刻轉變。實踐是檢驗真理、推動思想發展的動力。他將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提升為“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這一提升源于他對傳統文化中底層智慧的深刻挖掘,結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實現了理論的飛躍。以“調查研究”取代宋明理學“格物致知”,擺脫傳統理學脫離實際的弊端,讓思想理論貼合社會發展需求,是對傳統文化認知方法的批判性繼承與創新。毛澤東成功將《大學》“三綱領”與革命實踐辯證統一,借《實踐論》重構“親民”認識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生動樣本。
他對傳統文化經典的創造性轉化,展現出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刻把握與運用能力,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革命實踐,構建起人民主體性哲學,實現語言通俗性與理論深刻性統一,將文化普及至廣大群眾,把傳統思想精華與馬克思主義結合,升華為系統政治文化實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文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指引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歷史偉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