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難以相信,毛主席這樣一個能夠改變世界格局的偉大人物,晚年卻很孤獨。
幾十年血雨腥風,生死與共的戰友,一個個成了路線斗爭的對象,甚至成了革命道路上的陌生人。
他感到了一種悲哀,但更多的卻是無奈。
這種無奈來自他的高度,站在珠峰頂上的人,看到的世界畢竟跟平常人是不一樣的。
在他的眼里,世界并不安寧,帝國主義在磨刀霍霍,而在別人看來,世界是和諧的,整個天空布滿了霞光;在他的眼里,蘇聯走修正主義道路,結果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而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句口號,言過其實;在他的眼里,中國有走資派,并且就在黨內,而在別人看來,這是杯弓蛇影,無稽之談;在他的眼里,資本主義道路我們走不通,也走不得,而在別人看來,用資本主義的模式發展社會主義,是明智之舉;在他的眼里,搞私有化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國家政權就要改變顏色,而在別人看來,只有讓少數人先富起來,才能 帶動經濟快速增長。
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上位,打著改革的幌子,讓蘇聯走上了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以一個杰出政治家敏銳的眼光,看出了蘇聯的變修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影響。他要防微杜漸,反修防修,絕不能讓新中國走回頭路。
毛主席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因 為新政權正面臨著多重考驗。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我們虎視眈眈,赫魯曉夫趁我們“大躍進”擱淺和發生自然災害之機,趁火打劫,拼命逼債,從而引發了“三年大饑荒”。
如何讓老百姓盡快解決溫飽問題,成為了新中國的頭等大事。
有人提出搞私有化,分田單干,說這樣就可以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毛主席堅決反對,說中國幾千年都是單干,難道這還用試嗎?
有人說通過搞試點,糧食產量確實提高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毛主席卻認為,分田單干短時間內或許能多打點糧食,但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兩極分化。那個時候,將面臨小官大貪,大官巨貪,甚至無官不貪的局面。
到底該走哪條路?
新中國站在了“十字路口”上,需要盡快做出抉擇。
毛主席堅持公有制,擁護人民公社。但更多的人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并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于是,觀點上的分歧逐漸變成了路線之爭。
這場斗爭是激烈的,也是殘酷的。毛主席的心中已經畫下了紅線,所以在路線斗爭中絕不退讓半步。
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看不懂,老人家明明錯了,為什么如此固執呢?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雖然麻雀也長著翅膀,但永遠飛不到雄鷹的高度。
差距,十分無奈的差距。難怪王光美面對社會的變化大發感慨,少奇同志沒有主席看得遠!
毛主席心里裝的是新中國的百年大計,關系著黨和國家政權會不會改變顏色,人民會不會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而有些人卻急功近利,被眼前利益所誘惑,根本就不知道這種利益的背后隱藏著什么。
那個時候,私有化之風越刮越烈,似乎單干成了解決幾億人吃飯的唯一出路,已經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
毛主席震怒了,明確指出:中國有走資派,而且就在黨內。
于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風暴席卷了中國大地。兩條路線的斗爭到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地步。
很快,一大批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被列入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行列,帶著滿腹的委屈“靠邊站”了。
當然,這是毛主席不愿看到的。他希望這場運動能觸及他們的靈魂,早日回歸到自己的陣營中來。
但是,問題并非這么簡單,他感到阻力很大,能真正理解自己思想的人越來越少了。
老人家曾對華國鋒等人感慨地說:“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件是把蔣介石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把日本人請回了老家,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第二件事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
其實,文革前老人家已經退居二線了,完全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讀讀書,游游泳,吟詩作賦,管他冬夏與春秋。如果這樣,就可以一團和氣,成為人人敬重的好老頭。
但是,毛主席沒有選擇這條路。他心里裝著老百姓,不想讓他們再回到舊社會,受地主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
他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吳旭君說:“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想過?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
他還說:“我多次提出主要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要是按照他們的做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毛主席的這番話,深刻反映出他復雜的思緒。但是 ,他始終堅信發動“文化大革命”初衷的合理性。
人民在老人家的心中比泰山都重。所以,為了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寧肯享受這種孤獨,不惜單人漂長江,孤身闖沙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