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北宋神宗朝,當時王安石的變法如火如荼,權勢也如日中天。
有個人叫李公義,上書請求用鐵龍爪疏浚河道。所謂“鐵龍爪”,就是把鐵做成爪子的形狀,用繩子捆在一起,沉入河底,用船拖拽,把泥沙拖走。宦官黃懷信覺得“鐵龍爪”可行,但是鐵爪太輕,不能沉下去,就申請造“浚川耙”。他的方法是把八尺長的大木頭,做成二尺長的齒,像耙子一樣,用石頭壓住,兩端用繩子捆上,兩頭兒固定在大船上:“各用革車絞之,去來撓蕩泥沙,移船而浚之”。大名安撫司都水丞范子淵與通判、知縣一起做試驗,大家都說不能用,根本無法用來疏浚河道。
當時正趕上范子淵任滿回京,王安石問范子淵:“浚川的鐵耙子、龍爪法很好,為什么不用呢?”范子淵順勢說:“這個辦法好是好,只是大家的意見不一致罷了。”王安石聽了很高興,就說:那好辦,專門設個浚川司,你去做水外監丞,配二十個人,款項從府庫里出。范子淵很受鼓舞,建議把彎曲的大名河變直,用“浚川靶”去疏浚河道,還每天記錄疏浚了多少步,下挖了多少尺,很是忙活。而實際上,由于水深,船都是“虛曳去來”,水深的地方,耙子根本觸及不到河里的淤泥,水淺的地方,耙齒碰到泥沙,不僅拖拽不動,反倒弄得耙齒向上。那些記錄下來的東西,自然也都不靠譜。
熙寧八年,范子淵又想求更大的功名,就要求大名府:“今年漲水的時候,河水會七分流入許家巷,三分走故道,恐怕河道會發生移動,你們浚川司要抓緊用‘浚川靶’疏浚河道”。根據范子淵指示,大名府不到一個月就用“浚川靶”把活干完了。這年干旱,從許家巷溢出來的河水淹沒的良田不到萬頃。第二年,范子淵上書:“去年河道幾經移動,多虧有了浚川耙,才恢復了故道,讓上萬頃良田免遭水患。參與這項工程的官吏,都應該表彰獎勵”。都水監、監司也都保奏,說范子淵立了奇功,皇上應該優先給予獎勵。不久,范子淵和相關衙役都受到表彰,每個人都官升一級。
對于“鐵龍爪”“浚川耙”疏浚黃河這件事,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是兒戲,只不過是飯余茶后談資的笑料而已。王安石也經常聽到人們這種議論,但一直不相信。等到王安石被罷免丞相后,文彥博上書:黃河水很大,并非浚川耙可以疏浚,秋天水少,河道干涸是誰都知道的常理。常年生活在黃河邊上,即使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浚川耙一點用處都沒有。神宗看了文彥博的奏章,很不高興,就派制誥熊本去實地考察,考察的結果證明了:“水落實非耙所致”。
范子淵聽說后慌了神,趕緊上殿求見皇上說:熊本等人看到王安石被罷相,臆測文彥博將為宰相,故意附會文彥博的說法。文彥博是借“浚川靶”這個事否定變法。如果陛下聽了他們的話,那些反對變法的人一定會蜂擁而起,大造陛下所立之法很壞的輿論。神宗聽了很以為然,以熊本考察時做事不嚴謹,不守法紀為名,給予處罰。從此以后,對“鐵龍爪”“浚川耙”沒有一個人再敢提出質疑,朝野上下反倒是紛紛稱頌,認為“神龍探爪,河患當除,河水澄清。”
十幾年后,這件事卻讓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吃盡了苦頭。當年,黃庭堅根據當時所見所聞,在《神宗實錄》里記下了否定鐵龍爪治河的的話,不料宋哲宗親政后,蔡京等人為了打擊異己,清除“舊黨”,把參與《神宗實錄》的人都召集到京,借“污蔑先帝”之名,一一進行審查,黃庭堅自然逃脫不掉這次審查。面對兇神惡煞一般的朝廷鷹犬,黃庭堅“鐵嘴鋼牙”:那是我當年親眼所見,用鐵龍爪、浚川耙治河,確實是兒戲。盡管如此,不久,所有參與編纂《神宗實錄》的人,還是一律以“誣毀先帝”的罪名,受到嚴厲懲罰。黃庭堅被貶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