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與西門慶這兩個人的故事在中國非常有名,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眾所周知的是,他們之間的博弈卻以“雙輸”的局面而告結束。
本著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邏輯,站在今天的歷史方位與戰略之下,我們所要審視的問題是,這兩個陣營之間是否能夠“共贏”、以及如何才能實現“共贏”。
武大郎與西門慶的故事中涉及兩個對立的陣營。一個陣營以武大郎為核心,其它主要成員還有武松武二郎、鄆哥等,另一個陣營以西門慶為核心,其它主要成員還有潘金蓮、王干娘等。這兩個陣營圍繞潘金蓮的主權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基本事實是以西門慶為首的地霸集團侵犯了武大郎的主權與核心利益,為此武大郎開展了抗霸反霸斗爭。
這場斗爭的最后結果非常慘烈,西門慶集團固然全軍覆滅,主要成員盡都被殺,而武大郎集團也損失巨大,武大郎本人被殺,武松因為殺人而被繩之以法關進大牢,鄆哥則從此不知所終,大概率是江湖流浪了…
事情如此收場,客觀地說的確是一種雙輸的局面,以武大郎和西門慶為代表的兩個集團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造成這等結果的直接原因,顯然是因為武大郎進行了不妥協的反抗斗爭所致,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也許事情就將是另外的發展路徑,結局也將是另外的樣子了。
一種可能性是,武大郎采取“韜光養晦”的政策,等待武松回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武松出公差回來之后,武大郎陣營就將贏得顯著的優勢:從“武”的方面來說,武松有萬夫不當之勇,西門慶完全不是對手,打起來必敗無疑。從“文”的方面來看,西門前雖然號稱西門大官人,其實并無一官半職,不過是個街霸混混,而武松畢竟屬于公職人員,同縣令的關系很好,這從后來武松殺人后縣令對他的關照可見一斑,因此,武大郎陣營在政治地位上也占據明顯的優勢。這樣兩個優勢加在一起,毫無疑問將能顛覆西門慶陣營而贏得全面的勝利。
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武大郎采取合作的立場與態度,對西門慶同潘金蓮的關系不管不問,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設,專心致志發展經濟,把自己的燒餅事業做大做強。在這種情況下,武大郎甚至可以借助西門慶廣泛而雄厚的資源,市場上依靠西門慶,政治上依靠武松,在鄆哥等人的幫助下,武大郎完全可能打造出一個空前的燒餅商業集團,榮登大款富豪行列,在經濟與社會地位上同西門慶并駕齊驅、分庭抗禮。
如果達成上述這樣一種愿景,那么武大郎的經濟建設也就搞好了,武松的政治前途也將豁然開朗,取得新的發展進步。至于西門慶那些人,只要放棄對抗思維,彼此之間達成高度共識,互信合作,則武大郎陣營完全可以實現同他們的共贏,就算潘金蓮嫁到了西門家,結果西門慶不也是縱欲而亡了嗎?如此一來,武大郎集團就能和平發展、不戰而勝了。
因此,不同理論邏輯下詮釋武大郎與西門慶之間的關系,結論完全不同。
一種理論認為,武大郎陣營與西門慶陣營之間的矛盾屬于對抗性矛盾,必須堅決斗爭,必須通過斗爭來贏得勝利;而另外一種理論則認為,武大郎和西門慶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彼此分歧,誰也承受不了沖突所帶來的后果,而應該對彼此之間的分歧進行有效的管控…
遺憾的是,本來可以共贏的事情,最后卻以血腥的結果收場,武大郎由此成為中國文化語境里十分有名的悲劇人物,也成了具有相當政治爭議的人物。在接下來文化演繹的歷史進程中,上述兩種不同理論學說都想證明自己的正確性,只是不知道地底下的武大郎對此到底持怎樣的意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