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12。26快到了,總想說點什么,但又拙于言詞。而在這特殊的日子,不做點事情卻又是非常地過意不去,走到窗前,漫望眼前眾多樓宇,白霾擁罩大地,忽然想起網絡才人寫的《沁園春 霾》,其詞借用《沁園春 雪》的一些詞匯洋洋灑灑寫完,也甚是工整有趣。自己不尤得忽下斷語:現代城市是出不了詩詞大家的。。。慢慢地抒理近幾十年來的中外文學作者,感嘆雖是一時斷語,卻在現實中還真找不到詩詞大家,即是在其它文學創作上,也是難以想現。固然,優秀的文學作品,文藝作品還是不少,但傳之廣闊,影響深遠的作品或人卻是寥寥,近乎于趨同于無。旁人千萬別和我說什么獲諾獎的所謂莫言,他還真是遠遠的不行!因為在他的眼里,恐怕只能瞧見女人的乳峰和股溝,某些文字章節就連最基本的動物學,生理學邏緝都搞不清楚,如此為人,或能稱之為“家”?怕是連網絡里的三流寫手都不如罷。誠若不是,豈不人人為“家”,家家為“大”?(跑題了,不再就此問題進行展開。)在中國近三分之一的城市里漂灑著白白的霾霧,即是有所才,有所情,有所思,也斷然無所依托的景像,也無法借景抒情,情思立志,更談不上現實與浪漫主義的詩詞境界。是故,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里,你怎能出現詩詞大家呢?
回首《沁園春 雪》其情,其景,其史,其志,無一不是現實與浪漫境界的極至。下面再讓我重讀下這歷史的名篇罷: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情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此詞是毛澤東在勝利領導中國紅軍完成長征史篇在陜北剛剛有所立足之后,東征山西之途寫下的。恰逢一場大雪,詩人毛澤東靈感涌現,揮灑墨筆,借景抒情,以詞言志,后被當時的詩詞大家柳亞子大贊有詞以來排名第一的那一首。上闋一開始就描寫了中國北方波瀾壯闊,大氣磅礴的魄麗山川大河,而下闋一開始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就囊括了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英雄人物。而此詞最后一句,也是目前爭議最多的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崇敬他的人有如滔滔江水一般贊美不絕,而仇視他的人,則是那種羨慕,疾爐,恨,尤如看別人吃葡萄,酸溜溜的,就像無可奈何隨他去般失落,無趣。(其實還有第三種人,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老百姓,有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孔乙己,詳林嫂式的百姓,也有毛澤東詩中描繪的“六億神州盡舜堯”式的百姓。)也難怪,毛澤東自幼就有解放全人類的理想,其情,其志豈是閣子間搔首弄字的無良文人,陰損無德的宮中強人所能比肩?毛澤東本人對那句“還看今朝”的解釋是人民大眾,而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政府對此句的解釋為無產階級,而目前,大部份人,他的崇拜者,他的敵人也大多數認為這個今朝風流人物指的是毛澤東自己。即毛澤東指自己為今朝風流人物。而依我來看,兩者評論可能都不是很準確。(不含詩人毛澤東本人)
一, 如果毛澤東當時所設想的今朝風流人物單指自己,就是有點很驕傲,甚或有點傲慢,當然,他擁有驕傲的資本,但實際情況來看,他本人一直是很謙虛的,更可謂之虛懷若谷。從他自始至終的學習,讀書可以看得出,他在對真理的求知方面是非常謙虛謹慎的。真正驕傲的人會把看書當成是“學習”嗎?可以想見,詩人本人并不像他人對此詞中理解的封建帝王思想,唯我獨尊,傲慢無視它物的言志詞。
二, 如果按毛澤東本人對今朝的解釋為人民大眾,可能也不盡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中,未有反抗壓迫,剝削的勞苦大眾比比皆是,正如同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孔乙己,詳林嫂依然眾多,更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立國之戰—朝鮮戰爭,可謂之國家處處英雄漢,未現阿斗空嗟嘆。之比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中那隕命的30多萬國人又如何都能等同?獅狼虎豹可以稱之為雄,而待宰的豬羊又焉能稱之為雄?
三, 1964年毛澤東寫了一首《賀新郎 讀史》的詞。里面也有個“風流人物”的敘述,可以看得出來,兩詞中所述的“風流人物”是一脈相承的。(“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硚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如果單從詞中所表述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個人認為,此詞是超過《雪》詞的,如果《雪》中的毛澤東是站在大縱深時空之中評述歷史的話,此詞則是毛澤東本人在時空之外注視著時空之內的事物變化。詩人此時的境界或可能還要高于《雪》詞許多。)在此詞中,毛澤東所歌頌的風流人物恰恰是盜跖莊硚等似的勞動人民和類于陳勝吳廣等人敢于反抗統治者壓迫,剝削的勞苦大眾。(突然想起毛澤東作此詞2年后,他一無反顧地發動了世界聞名的那場運動,聯想此詞,不經意間,兩行清淚飛過。曾經有學者指出,人類如果想要生存,進步,必須進行革命,而革命則分為三步:1,武裝革命,用以解決政權問題;2,經濟革命,用以解決上層建筑問題;3,文化革命,用以鞏固革命成果不半途而亡的問題。想想看,封建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有哪一個社會制度不是建立了完整的制度文化才開始鞏固了自身制度的統治?)
故以上三點,本人認為,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指的則是包括毛澤東本人在內的,已經覺醒的和正在覺醒的受壓迫,受剝削的勞苦大眾和最終為了解放全人類事業而奮斗的人們的總稱。
風流人物,怕是今朝之人更能深深領會!
隨筆至此,行文有不當之處,還望多多指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