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之中,必須充分尊重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充分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積極肯定和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為此,必須旗幟鮮明的反駁自由派提出的“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應該私有化”、“國有企業應該把股份均分”等錯誤觀點。
一、黨的報告多次明確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作用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愿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都進入市場,通過平等競爭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通過學習黨的報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執政黨對于國有經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從來沒有對國有經濟提出不恰當的限制。黨中央的決議之中從來就沒有要“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應該私有化”、“國有企業應該把股份均分”等提法。部分自由派學者的提法沒有任何的事實和法律的依據,純屬個人的主管偏見,不值一提。
某些自由派學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偏見,固執的提出“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應該私有化”、“國有企業應該把股份均分”等謬論,已經超過了起碼的底線。他們搞不清楚自己的好惡和社會存在、法律之間的關系。如果某些人可以因為不喜歡國有企業,就主張把國企搞垮的話,那么是不是可以這么主張:自由派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不如下放到西藏、新疆去鍛煉,這樣可以節約糧食,潔凈空氣。
二、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關鍵在于充分尊重國有的經營自主權,杜絕政府對于國有企業參與微觀市場經濟的干預
尊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減少和杜絕政府對于企業的干預,這個命題從改革之初就開始提出,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已經到了應該根本解決的時候了。改革開放之前,政府工作實際上是圍繞著國有企業開展的,政府各個部門都辦企業,都從不同的角度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上項目、跑銷售、發工資,都要層層審批和把關,企業的活力和生機也受到了嚴重的窒息。改革開放之初,國有企業面臨著經驗困難,當時提出了“不找市長找市場”,經營困難的國企破產倒閉。1998年中國進行了國企改革攻堅和國企職工下崗分流,把國企推向市場。2003年決議設立國資委,統籌國有企業的管理工作,這些舉措,總體上是朝著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的方向前進。但事實上,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并沒有充分的落實和尊重,不同的政府和政府部門仍然以各種形式干涉國企的經營活動。
政府干預企業微觀市場行為的主要受害者是國有企業。大家都在談政府應該減少和杜絕對市場經濟的微觀干預。很多企業也大倒苦水,比如哇哈哈企業老總宗慶后會抱怨政府辦事審批效率太低,審批至少要半年時間。他對于國企頗為羨慕,提出“民企也是中國的企業,也是國企。”在很多人看來,國企似乎享受和很多優惠政策,辦事程序也更快。其實大謬不然。事實上,國企根本沒有享受多少優惠政策,辦事程序也是和其他企業一樣的。從根本上來說,國企總是受到有形無形的政府干預,強迫命令、拉郎配、下政治任務等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的已經完全影響了企業起碼的經驗自主權和國企的生機活力,已經嚴重影響到國有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嚴重影響國有企業通過平等競爭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個問題不解決,國有企業就沒有辦法打造成真正的市場主體。
可能有些人會問:政府辦的企業,為什么政府部門不能干預經營呢?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事實上,這么一問,又把問題繞回了原點上來了,幾十年我們事實上一直沒有解決這個思想問題。打個比方:比如你養了一個兒子,小時候吃喝拉撒的伺候著,無微不至的關懷著。等在十八歲之后,你就應該放手,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际裁创髮W、跟誰談戀愛、跟誰結婚,去從事什么工作,這些都屬于你兒子的自主經營權。如果你總是覺得看不順眼,這也要干涉、那也要干涉,那么你兒子如何成長呢?將來怎么獨立自主?國有企業也是一樣,雖然在成長之初政府有關部門凝聚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既然國有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就到了應該放手的時候了。政府應該像對待其他企業一樣,充分尊重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平等的對待國企的發展,堅決杜絕人為干預。
還有人會問:既然政府辦的企業,政府不能干預,那政府何必去辦這個企業干什么?辛辛苦苦的累死了,還不是跟民企一樣?這個問題也問得非常好?;卮鹗牵恨k國企就是跟養兒子一樣的,養兒子很辛苦的,從小吃喝拉撒、喂奶粉、洗尿布,哪像都不輕松。稍微長大一點,逃學、調皮搗蛋、早戀什么的,哪樣也沒有少干。但是能夠因為這樣不養兒子嗎?如果你說可以的話,那我祝愿你沒有兒子(女兒)好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相信,兒子永遠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兒子不管怎樣,都是對父母更加親近,更加可以信賴。企業也是一樣,民企、外企都在千方百計的偷稅漏稅,唯有國企不會主觀故意偷稅漏稅。說實話,民企、外企的稅你能收上一半已經算不錯了。另外,真到了關鍵的時候,你去跟民企、外企講政治任務,誰理你?還不是國企默默的風險,不計代價的承擔風險?
還有人問:我感覺國企總是不順眼,看外企、民企就是順眼,這是怎么回事?回答是:這個還真的和養兒子很相似。家里兒子經常在身邊,鞍前馬后的伺候著,做父母的往往看不到兒子的好處,經常挑三揀四,罵個不停。幾個住得很遠的親戚逢年過節過來看看,帶點土特產什么的,家長就開心的合不攏嘴,做了一大桌子菜接待,一個勁的夸他懂禮貌。人們對待國企也是這樣,國企干得太多,很多人都看不到,一個勁的肆意攻擊。資本家的促銷的時候搞點打折的小恩小惠,就吹噓道天上去了。這種心理也不是很正常。
還有人問:你說的貌似有點道理。國企確實做過一些事情。問題是,國企經營機制不靈活,經常要請示匯報,沒有創業的沖動。而民企經營機制很靈活,創業沖動很足,這是怎么回事?回答是: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國企的經營機制不靈活,問題可能出現在政府身上啊。就像養兒子一樣。小時候大包大攬,百依百順,凡事都給他準備好,不去給他鍛煉的機會。長大之后,又動不動干涉他的行動自由,交朋友、談戀愛、找工作家長都要操心,那他怎么能夠健康成長呢?國有企業,政府管的太細、管的太多、管得太死,動輒把國企當作政府的下屬機構,亂攤派、亂壓任務、拉郎配,另外經常弄很多會議,搞得管理層沒有自主權,沒有精力去謀求發展。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政府應該轉變觀念,真正做到政企分開,充分尊重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凡事國有企業自己能做的,放手讓國企自己去做。
政府不干涉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那政府管什么呢?回答是:政府只要管宏觀調控、收稅、以及國企保值增值就行了!國企也是企業,企業追求的就是利潤和市場。政府應該放手讓國企遨游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就行了,少拿亂七八糟的事情來打擾國企!
三、市場經濟有多大,國企的舞臺就有多大
理解了國企的企業地位,理解了國有企業與私企、外企一樣應該具有完全平等的經營自主權,國企面臨的各種思想障礙就會清除,制約國企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就會被清除。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市場經濟有多大,國企的舞臺就有多大。具體來說,國企的經營自主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國企的具體經營活動不受政府干預。安排生產、銷售、廣告、內部管理,這些都是任何一個企業自主經營必要的權利,不能由政府部門主觀想象,亂拍板、胡亂決策、亂下指示。同時,國企也和其他企業一樣,自己打開銷售市場,自己承擔經營風險,也可以依法倒閉和破壞。
二是國企的經營領域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不受行政干預和其他限制。既然國企也是企業,就應該享受與私企、外企同樣的經營自主權。既然市場是全國統一的公開市場,自然不應該對國企的經營范圍設置任何限制。只要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國有企業都可以進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各自市場主體的競爭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某些人提出的“國有企業應該退出競爭性領域”沒有任何根據。政府也不應該人為要求國企退出某些領域,比如房地產領域。既然私企可以進入,國企自然也可以進入。
三是國企選擇合作伙伴,應該由企業自主決定。國企選擇何種所有者企業作為合作伙伴,選擇哪家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應該由國企根據自身實際情景和戰略規劃,以符合市場經濟一般原則來確定。不能人為拉郎配的一定要在什么時候搞“混合所有制”,不能搞一陣風、強迫命令,一定在某個時間段之內達到什么目標。同樣,國企選擇和合適的合作伙伴,政府也不能人為的干預和拆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