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位于澳大利亞的聯合國人類發展研究所匂坂郁紀博士發布了名為《轉基因鼠害研究》的研究報告,引起了學術界震驚。由于眾多自由派門戶網站的集體失聲,導致此事被刻意隱瞞。
踏入神之領域
“遺傳工程”譯自英語的“genetic engineering”,而這個概念最初是由杰克·威廉森在他于195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龍島》(Dragon's Island)提出的。兩年后的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展示了DNA很可能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中介。
從此,自大的人們開始了對神創之領域遺傳的探索。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煙草在美國成功培植。當時有人驚嘆:“人類開始有了一雙創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隨后,“轉基因”一詞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問世,1993年,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晚熟西紅柿正式投放美國市場。此后,抗蟲棉花和玉米、抗除草劑大豆和油菜等10余種轉基因植物獲準商品化生產并上市銷售。迄今,全世界已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轉基因作物種植實驗,有16個國家的近600萬農民以種植轉基因作物為主。全球最主要的轉基因產品生產國包括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約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68%)、阿根廷(約占22%)、加拿大(6%)和中國(3%)。這四國所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量的99%。
歷史的拐點,1999,轉基因選擇了中國
1998年大洪水之后,鑒于當年糧食大量減產,中國政府認為當時流行作物耗化肥和人工多,產出少,不能旱澇保收因此秘密開啟了轉基因工程技術的試驗和引進。
1999年以前,轉基因,孟山都的轉基因,肆虐歐洲,特別是英國。1999年以后,轉基因,孟山都的轉基因,如同流水選擇洼地一般,選擇了中國! 轉基因,孟山都的轉基因,在這里,拐了一個彎。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WTO)”時,簽訂了“農產品協議”,更是為孟山都長驅直入中國提供了法律保障。國際社會在對待轉基因的態度上,有兩個陣營。
以美國邁阿密集團為代表,它們是轉基因種子和產品的出口國。美國在2011年時,轉基因的種植面積已達6900萬公頃,占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的45%。
在美國看來,轉基因技術并不必然會導致風險,只有轉基因產品與非轉基因產品有實質的區別時,才應該進行嚴格的規制。
另一個陣營是以歐洲為代表的謹慎派。歐洲從來對轉基因持懷疑態度,主張對轉基因技術采用更為審慎的風險預防原則。整個歐洲用于轉基因種植面積長期在10萬公頃徘徊,在全球轉基因版圖中的份額不過0.08%。
2010年歐盟的調查顯示,61%的歐洲人對轉基因生物感到不安,59%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是不健康的。
在出口歐洲受阻后,美國開始將目標轉向還沒有設置轉基因進口壁壘的發展中國家。和今天不同的是,1990年代的中國想要進口轉基因連安全證書都不需要。
漸漸開啟的潘多拉盒子
兩年前,在英國馬爾杜克機關下屬研究所的下水道內出現了一種抗鼠藥的變異“超級老鼠”,根據研究所的長期對照組實驗,一般鼠藥對它們根本不起作用,它們吃起鼠藥就像吃食物一樣。據悉,這種老鼠一開始出現在下水溝西南部和東南部,但是目前似乎已經擴散至更北的地區。而且,其數量已經超過了下水溝內其他種類的老鼠。之后他們對老鼠變異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結果大吃一驚。
在馬爾杜克機關進行研究的是一種深受鼠害困擾的赫禿玉米轉基因方案。由于以鼠毒強為主導的傳統鼠藥在對玉米方面仍然很有毒害,利用轉基因技術,科學家們在玉米內移植了抗鼠藥基因(編號為gghf—90163)。
而正恰恰是這種基因的轉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隱患。眾所周知,基因轉導有如下幾種方式:顯微注射、基因槍、電破法、脂質體、病毒轉導等。最近幾年來,把目的基因克隆到結果改造的慢病毒成為逐漸流行的一種轉導方式。用這樣的病毒感染細胞后,目的基因就可以被整合到細胞的基因組。此種作物即是因此而生的。
分子生物學博士、西太平洋大學客座教授奧涯先生對這種慢病毒進行了培育研究,發現在阿魯巴蒸汽滅活法下長達48小時才消滅了24.38%.而馬爾杜克機關由于英國mi5的對轉基因研究的強烈監視,甚至沒有進行超過兩個小時的滅活,之后殘留物便被匆匆忙忙倒入下水道來掩蓋證據。
研究證明,正是這些病毒感染了老鼠,并通過基因整合把關鍵片段逆轉錄到老鼠的基因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英國蟲害控制人士希望政府能夠批準使用毒性更強的鼠藥,以阻止這種攜帶多種病菌的老鼠們全國“流竄”。但是,英國相關部門否定了這一提議,他們擔心這樣做會改變生態環境和危害到其他野生動物。
英國著名的特種部隊SAS特別空勤團不得不對馬爾杜克機關進行鎮壓作戰,從旗艦穆賽級巡洋艦第三艦橋通訊記錄的只言片語可以了解到非常可怕的東西,之后那些參加過鎮壓計劃的士兵都由于目睹了極其恐怖的一幕而心理崩潰,被迫提前退役。
之后計劃由聯合國全盤接受,直到最近發布了通報。
亡羊不補牢
1998年8月,英國教授普茲泰發現,老鼠食用了轉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統遭到破壞;美國也有一些害蟲的天敵因轉基因植物致死的報導;2005年5月22日,英國《獨立報》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的一份報告,以轉基因食品喂養的老鼠出現器官變異和血液成份改變的現象。這些消息在帶給全世界震驚的同時,也使更多的人懷疑食用轉基因原料制成食品的安全性。
我國食品安全專家葉永茂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轉基因食品在理論上至少存在5大潛在危險:產生毒素,引起人類致癌致畸或基因突變,導致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引起食物營養結構失衡,使人體產生抗藥性,使自然和生態環境失衡,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因此抵制轉基因食品上市。”
生物保護組織藍色波斯菊組織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官在談到張啟發私自進行的黃金大米實驗時氣憤地說:“這些中國科學家只是看到農業部的專項學術研究資金而不管人類長久的學術道德。”
11月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證實批準進口巴西玉米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是全球第三大轉基因玉米產地。至此全球前三大轉基因玉米生產國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的玉米已全部獲批進入中國。
?中國政府不斷通過對轉基因作物的批準計劃,推進轉基因研究,這不得不說是一場災難的前兆。歷史的苦果已無法扭轉,教訓卻是發人深省的。這一案例再一次提醒了我們:新的事物可能包含著尚未被估量到的副作用。一項新技術、新發明在推廣之前,一定要經歷漫長的評估,充分暴露和認識其各種可能的副作用。否則,貿然推廣、強行上馬,則可能在未來造成出人意料的惡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