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現(xiàn)實生活里的蝸居
說實在話,看了電視劇《蝸居》,我原來并不相信劇中所描述的情況,心里也一直以為這只不過是藝術(shù)夸張,現(xiàn)實生活絕對沒有劇中所描述的那么糟糕。我這完全是從自身情況出發(fā)來考慮這個問題了。就是說,我身邊所認(rèn)識的人都擁有自己的住房,甭管是祖屋、房改房還是商品房,也甭管是一室一廳,還是二室一廳,都比劇中郭海萍、郭海藻的住房條件要好得多。因此,我一直以為《蝸居》是在講故事,是天方夜譚。
但是,這一次暑假帶小孩去北京旅游,讓我改變了原本這個看法。
這次到北京旅游,本不打算麻煩堂弟,原計劃是多花點錢去旅館住。但堂弟很是熱情,非要我到他那里去住。說是難得來一次北京,怎么能夠去旅館住,說啥也要到家去住。想想也是,拒絕了就太沒有禮貌了,就這樣答應(yīng)了。
去之前,我原以為是跟堂弟夫婦倆一起住的,條件既要比旅館好,每天游玩回來還能夠和他們一起拉家常,同時又可以給自己節(jié)省點錢,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可沒想到去到那里一下子就把我給震顫了,腦袋里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蝸居》。我萬萬沒有想到,堂弟在北京的居住條件比電視劇里的郭海萍都不如!內(nèi)心真的一點心理準(zhǔn)備都沒有,以至于進門有好幾分鐘我都說不出話來,連弟妹跟我說了啥也沒有聽清楚(幸虧弟妹以為我是旅途勞累的緣故,要不就太失禮了)。而且,這個時候才知道堂弟夫婦倆并不是和我們住在一起,而是把房子讓出來給我們住,他們則是各自找地方去住。堂弟是回公司里住,而弟妹呢?則是到同學(xué)家里搭住。知道了這個情況,我立即表示不同意見。但弟妹的態(tài)度卻很堅決,讓我感到要是拒絕的話,恐怕就會傷了他倆的自尊,只好同意了,并且一再對他倆表示感謝。
堂弟是1995年到北京讀書,98年畢業(yè)留在北京工作,至今有17個年頭了。弟妹是2003年到北京工作,也有9個年頭了。兩人都是全日制大專文憑,他們是09年結(jié)婚住在一起的,至今還沒有小孩。
堂弟在四環(huán)邊緣租房住,所租的房子是二室一廳一衛(wèi)一廚的套房。因為不好問,我只好自己做了一個大致的估計,整套房的面積應(yīng)該不會超過60平方米。但就是這樣一套房,里面竟然租住著四對年輕夫婦和一個單身女孩,總共九個人。
套房原有的兩個小房子各租住著一對年輕夫婦;客廳則是用木板從地板到天花板被分隔成三個小房子,走進套房大門(后面簡稱“大門”)就是一條比大門略寬的、呈“7”字形的主通道,從大門進去向左拐一個直角彎走到主通道的盡頭,左邊是衛(wèi)生間(約 3平方米 ),右邊是廚房(不會超過 3平方米 ),門都是對著兩者之間的主通道而開,兩者都是長方形的,而且長邊也都是垂直兩者之間的主通道;一進大門,主通道的左邊,也就是靠衛(wèi)生間的一邊,隔了一個長方形的小房子,我把它叫做“分廳1號”,它大約有六、七平方米,與衛(wèi)生間有同樣的長度,租住著一個單身女孩;一進大門,主通道的右邊,并排分隔了兩個小房子,我把靠近大門的叫做“分廳2號”,把靠里面的叫做“分廳3號”,也各租住著一對年輕夫婦。
另外,站在衛(wèi)生間與廚房之間的主通道往廚房方向看,廚房右邊墻還緊貼著一條付通道,付通道與廚房長邊的走向相同,是直的,大約 2米 長,一端連著主通道,另一端正對著套房原有一個房子的門;從主通道走進付通道的右邊還開有一個門,這是套房另一個原有房子的門。
這就是整套房被分割改裝以后的總體布局,它讓身臨其中的人有一種闖迷宮的感覺。這樣分割以后,不但造成了一部分房屋面積的浪費,比如主通道,估計被浪費的面積就有五個平方米以上,這還不包括分隔墻所占用的面積;同時,還造成兩個小房子暗無天日,猶如地下室一樣,比如,“分廳1號”房和“分廳2號”房。
堂弟夫婦就租住在進大門主通道右邊靠里面的那個小房子,也就是“分廳3號”房,這個房子大概也只有六、七平方米。
堂弟的那個小房子,從房門外看進去也呈“7”字形。“7”字的上邊剛好可以安放一張雙人床,放了床以后就再也沒有一點空隙了。床前只剩下“7”字的豎邊,大概是一條1. 2米 ×3. 3米 的“走廊”。“走廊”靠木板墻的一側(cè),也就是從房門外往里看的右側(cè),最里面放了一個塑料布做的簡易拉鏈衣柜,堂弟夫婦倆的衣服全放在里面;貼著房門板往里面并排碼放了一臺飲水機和一臺21吋的、老款式的電視機,電視機安放在一張幾乎是與電視機等寬的、自做的木板桌之上;在電視機與衣柜之間剛好還能夠嵌進一張電腦臺,上面放了一臺電腦。這條“走廊”一字排列式的碼放了這些東西以后,它與床之間就只剩下中間一條更加狹小的、只允許兩個人但必須同時側(cè)身才能通過的走道,而且也只能走到電視機與電腦桌之間,就再也不能往里面走進一步了,因為走道已經(jīng)完完全全被電腦的轉(zhuǎn)椅給擋住了。如果需要上床,就必須把電腦轉(zhuǎn)椅往衣柜那個方向推進去以后才能夠。
我雖然沒能看到其它四個房子里的情況,但從各個房子的外廓尺寸和形狀來估計,大概也差不多。有可能套房原有兩個小房子的條件要好一些,但估計也大不了兩、三個平方米。因為聽堂弟說,五個房子的租金差不多,租金最高的比起他的也就多了200元。
電視劇《蝸居》里,郭海萍的住房除了安放有堂弟房子里的所有東西之外,還能安放電冰箱、電磁爐、兩張書桌、一個文件架子和兩個書柜等等,而且剩余的空間還能夠安放一張飯桌,可以容納四、五個人吃飯,把飯桌收起來還可以打地鋪容納兩個人睡覺,就是說房子里至少可以住得下四、五個人。這在堂弟的房子里想都不敢想,不要說放不下那些東西,就是人最多也只能住兩個。
房子小還不是最要緊的,擠一擠也就過去了。最要命的就是,九個人共用一個衛(wèi)生間。早上起來,九個人都等著用那個廁所,一個人剛開門出來,另一個人就塞了進去。我估計最壞的情況,輪到最后一個人恐怕至少也得等上三、四十分鐘。我們在那里就住了一個星期,結(jié)果倒有兩、三天起床急著要上廁所卻上不成,又住在十幾層樓上面,周邊都不知道有沒有公廁的,急得不得了,非常之難受!!!我都不知道堂弟在那里常住怎么忍受得了這種情況。
還有一個麻煩之處,就是晚上回來,本來就玩得很累了,想趕緊洗了澡睡覺,明天好繼續(xù)出去玩,結(jié)果卻不行,你還得等洗澡。衛(wèi)生間、熱水器只有一個,熱水器還是那種掛筒電熱式的,兩個人洗過以后,下一個人就要等上二十分鐘,掛筒里的水才夠熱才能洗。有一個晚上,等我洗完澡,時間已經(jīng)是凌晨一點了。其間,還出了一個插曲,我本以為熱水器到了晚上應(yīng)該都通著電,不分彼此的。有一天晚上回來,我看見有熱水又沒有人洗,趕緊就讓小孩先去洗。后來小孩進去還沒有兩分鐘,隔壁的女主人就拿著臉盤衣服想進去洗,看到已經(jīng)有人在洗,她就發(fā)牢騷了:怎么把人家燒的水給洗了?自己又不燒水!一臉的不高興!我一聽,趕緊給她賠不是,這才算完了。
還有就是做飯,由于我們每天都是在外頭吃,吃完了還要趕去看北京各處的夜景,要很晚才回到家,所以總沒有機會看到他們做飯。就一個小廚房、一套炊具,還真的不知道這五家人是怎么做飯,怎么吃飯的?不過,從那些炊具來看,我完全可以看得出,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使用過了。估計這五家人都是在外頭吃飯,吃完之后再回家!電視劇《蝸居》里,郭海萍還能夠自己買菜做飯,而且做好了飯也能夠端到屋子里,一家人共桌慢慢的品嘗。這條件比起堂弟那里要好多了!在堂弟那里,我估計他們即使能夠做好飯,也只能一人端一碗,一個坐在床上吃,另一個坐在電腦椅上吃,哪里有條件夫婦倆共桌吃飯呢?!
就是這樣的居住條件,頭一天到北京的時候,聽弟妹介紹說,在北京這還算是過得去的,她的同學(xué)、同事還有比這更差的!!!我的天!我真的無法想象比這更差的居住條件又是怎么樣的呢?
離開北京那天,堂弟去送行。臨別的時候,我真想對他說:你都四十的人了,還有幾年好活?何苦如此委屈自己呢?回老家吧!別再呆在北京了!這里還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呢?
不過,這話最終也沒有說出口!我理解堂弟可能是不愿認(rèn)輸吧?沒能在北京混出一套像樣的房子就回老家,這無疑等于是承認(rèn)自己這十幾年在北京的奮斗是失敗了!項羽寧肯自刎也不愿過江,不就是沒臉見江東父老嗎?換了我自己,恐怕也會選擇繼續(xù)堅持,就算最終都沒能改變,也會無怨無悔的!
唉……,祝愿堂弟早日獲得成功!!!早日在北京擁有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
想到自己的弟弟十幾年來就過這種日子,我的淚水已經(jīng)禁不住流了下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