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精英與民眾,如何面對道德
劉仰
·
2011-03-15
·
來源:烏有之鄉
近幾十年來,某些有影響力的精英詆毀、消解道德的言論和事情太多了。比方說,嘲笑、挖苦雷鋒精神,或者說雷鋒有昂貴的外國手表,以圖抹黑雷鋒精神;當年,大學生張華因為搶救老農民而犧牲,媒體大肆炒作討論:值不值?著名經濟學家說:“道德能值多少錢”?著名學者說:偽君子不如真小人;精心策劃的范跑跑之類到處傳播;電視臺的相親節目公然推崇“拜金女”;知識分子剽竊成風;各類學者不遺余力地以個人主義瓦解社會道德,推崇個人利益至上;……
更為奇怪的是,同樣是這批人,在批倒批臭中國人的道德觀之后,又借助各種機會大肆散布中國人不講道德、沒有素質的言論,甚至還說中國已經形成“道德沙塵暴”,不遺余力地詆毀、丑化中國人。當我問他們:如何才能治理“道德沙塵暴”,對方卻回答:“從長計議”。于是,我們在當今中國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象——瓦解中國人道德觀的,是一些精英,批判中國人不講道德的,是同一批精英。他們先是在自由主義的名義下批判所謂道德對人性的束縛,然后又以國外的“先進文明”,襯托中國人不講道德、缺乏素質的“野蠻落后”,以至于還將中國社會道德缺失的狀態夸大到快要亡國的地步。這些中國精英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看不懂。如果要給他們的這一行為做一個解釋,我只能認為:當中國與他們心目中的美好西方不一樣,中國的優點也是缺點;他們想毀了眼前的中國,只是因為他們希望未來中國變得與西方完全一樣。
然而,洋奴精英的努力始終遭遇挑戰。這一挑戰的強大性,并不完全來自于不同意見的爭論,因為,在愛美精把持的中國主流媒體中,批評他們的意見很難發出同比例的聲音。我欣喜地看到,對于洋奴愛美精真正的挑戰,來自中國民間。這幾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參加“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聽到、感受到很多極平凡、極普通的道德故事和普通好人。比方說,一位中年人看到一個女性跳河尋短見,便跳下河將其救到岸邊,等警察到了之后,他沒有留下名字,拉著女兒走了。有人恰好用手機拍下了過程。這個被網友稱為“背影哥”的中年人,是一位普通商人;兩位女環衛工清晨在清掃馬路冰雪時撿到一個袋子,里面有2萬多元現金。她們在寒風中、在原地等了3個小時,沒等到失主,便將錢交給了警察。警察找到失主后,失主想給她們每人1000元酬謝,她們的月工資也不到1000元,但是,她們拒絕了。今天,失主給她們每人送了一副手套。
再比如,一位醫術高超的大夫被確認得了癌癥,但是,在她自己上手術臺的前一天,她還給其他病人做了四臺手術,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她的事情。問她為什么,她說:自己已經排好的工作,如果交給別的醫生,會影響患者;一位中學老師自己的兒子得了自閉癥,他感受到其他自閉癥兒童家長的痛苦,便傾其所有,改行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以極大的耐心,幫助自閉癥兒童恢復健康。如今,有的孩子已經有很大的長進,但他的兒子依然如故;一位中年婦女堅持義務獻血17年,并發展了很多義務獻血的志愿者,他們的行為挽救了多少生命已無法統計。一位看守所的管教警官,30多年堅持幫助失足的犯罪人員,甚至自己掏錢幫助他們解決臨時的困難;一位殘疾人,自己坐輪椅,行動不便,卻長期將自己的收入捐獻給其他有困難的人;……在這次“現場交流活動”上,共表彰了40多位“道德模范”,或者叫做“身邊好人”,他們真的非常平凡。
活動主持人董倩總想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做,我聽到最多的回答是:應該的。他們沒有多少豪言壯語,沒有多少理論總結,更多只有極其普通的回答:這是應該的。必須承認,在我們所接觸的社會中,的確有人嚴重缺乏道德,但我們同樣也必須承認,在我們的社會中,同樣有無數極普通的人,默默地做著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他們能成為我們身邊的“好人”。我有點不滿足于他們“應該”的回答,特意約了3位“身邊好人”,與他們進行了交談。那位跳河救人的中年人說,他小時候,母親就經常幫助別人,而且,他覺得自己水性不錯,救個人沒問題,他就做了,就這么普通。那位堅持義務獻血17年得中年婦女說,小時候奶奶告訴她,做好事的人會快樂,她記住了,長大后,她也這么做了。……我從他們簡樸的回答中看到,一個強大的、優秀的中國傳統,不論愛美精們如何想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都始終存在,并始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力。我對他們說,面對他們我覺得慚愧,因為,當我問自己:我能否做到像他們一樣?說實話,我的回答是猶豫的。那么,當社會上缺乏道德的現象與弘揚道德的行為同時存在的時候,我們的媒體為何只盯著那些不好的現象、把某些壞毛病夸大到無法改變的“劣根性”,而不愿看到美好的中國人、不愿把中國人中美好的事跡樹立為中國人的榜樣呢?所以,我要大力宣傳他們。
我認為,當今中國的某些精英在面對這些極普通、極平凡的身邊好人時,應該感到羞愧。這些平凡的身邊好人文化水平并不很高,但是,他們對做好事、對道德行為的認識,是中國傳統長期熏陶的結果,從中也可看出,從小的教育有多么重要。當今某些愛美精們應該自問:自己能否做到像他們一樣?如果做不到,便沒有資格向他們指手劃腳,更沒有權利詆毀這些普通中國人中的道德模范。如果一個社會能夠發揚光大這些行為,同時批評那些不講道德的行為,批判和建立共同進行,而不是用虛假的“民族劣根性”將中國人徹底判處死刑,那么,中國社會的“道德沙塵暴”現象是否就能改觀呢?我與他們交換了電話號碼,以后我有什么疑問,一定會咨詢他們。而且,我相信,他們一定值得信任。道德,使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只要較低的成本,就能獲得幸福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很多時候,普通人是我們的榜樣??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師。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