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體制改革,左派怎么辦?(續)
老驥
二、創造性地發展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
(一)建國后毛澤東民主政治的曲折歷程
延安時期,黃炎培曾與毛澤東有一段著名的對話。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力”。還說:“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個周期率。”毛澤東沉吟片刻,然后滿懷信心地表示:只要實行民主就可以跳出這個周期率。
全國解放后,毛澤東為尋找一條民主政治的新路,進行了艱難而不懈地探索。他創建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但實踐讓他感到,在社會主義政黨體制下,這些仍不足以保障社會主義的方向不出偏差,人民群眾的權益不受侵害。這可以從他晚年的一次講話中得到印證,他說:“民主革命后,工人農民沒有停止,他們要革命,而一部分黨員不向前進了,有人后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么呢?做大官了,要保護大官的利益,他們有房子,有汽車,新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反感。搞社會主義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于是他頻頻發動群眾運動,凡是過來人都知道,毛澤東時代搞運動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在文革大運動中又套有小運動,如清理階級隊伍、一打三反、反擊右傾翻案風。建國30年,運動的時間大概占了一半,僅管歷次運動的目的不盡相同,但他都是走的群眾路線。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他提倡“四大”,即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并把它寫進憲法,他堅持憲法中保留罷工自由。人民群眾則通過政治運動,拿起“四大”武器維護了自己的正當權益,遏制了共產黨干部的特權。這是不爭的事實。當時,西方國家的大選每隔4、5年舉行一次,中國的群眾運動平均7、8年開展一次,西方國家的官員怕選舉落選,中國的干部怕運動過關,從民主角度看,二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政治角度看,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有人會問不搞運動不行嗎?這個問題若在當時回答頗費口舌,連毛主席都要反復諄諄教導,但時至今日不用回答了。你只要看一看中國的現狀,看一看腐敗的程度,你就會明白,在社會主義政黨體制下,不搞群眾運動只搞經濟建設的后果是什么。毛澤東是偉人,他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當然不可能等問題成了堆再做處理。王震將軍曾說:“毛主席至少比我們多看50年”。所以在當時,他為了解決問題和防患于未然,發動群眾運動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
縱觀毛澤東時代,在廉政方面,可以說是五千年來最好的時期,干部廉潔,人民淳樸,社會風清氣正。過去歷朝歷代清官寥若晨星,屈指可數;毛澤東時代則英雄輩出,數不勝數。30年廉政不走樣,30年腐敗難抬頭,這是“四大”自由的威力,這是群眾運動的功勞,正因如此,毛澤東時代沒有腐敗。
遺憾的是,改革開放后,“四大”和罷工自由被從憲法中刪除,說什么“我們再也不用看群眾的臉色行事了”,并發誓永遠也不搞群眾運動。從此人民失去了民主權力,官員失去了民主監督,導致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腐敗。為了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計后果,貿然否定毛澤東的民主政治,遂使毛澤東的偉大創舉付諸東流。
(二)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什么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理論?!稗r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在馬克思的本本中找不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怎么搞,在列寧的本本中找不到,與斯大林的本本也不同,這些都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列主義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掉這個靈魂,要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毛澤東對新中國民主政治的探索歷經曲折、功敗垂成,今后我們如何將這個未竟事業完成呢?
我們要選擇最佳方案,首先就要采取排除法,,即把錯誤的東西去掉,然后找到正確的方法。我認為要克服兩種過時的思想:
首先要克服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是體制外的非常之事,它與以前歷次群眾運動的最大區別是脫離了黨的各級組織的領導,所謂“踢開黨委鬧革命”就是當時的寫照。非常之事必須非常之人,這個人就是五百年才出一個的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得以發動與進行,領導這個運動的核心力量就是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功績是否定不了的,歷史將會有公正的評價。但是它的確存在缺陷:一是代價過高。毛澤東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成績與問題時說,文化大革命要三七開,存在的問題是打倒一切,全面內戰。這就難免給國家造成一定的損失,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動蕩,運動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及程度不易掌控,文革打算三年左右,結果十年不能收官;二是難以復制。毛澤東是開國領袖,他的智慧、膽略、才能與權威是別人難以企及的,他能辦到的事后人未必辦得到;三是走資派的破壞。毛澤東說,文化大革命要七八年再來一次,期望后來人將其納入體制內,實現常規化。如果沒有政變,接班人對其予以完善,尚有存續的希望,然而被走資派否定后,滄海桑田,就絕無可能。其次要克服盲目反對民主選舉的思想。民主選舉是人民群眾表達自己意愿,實現選擇權利的一種手段,早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政權都賦予人民民主選舉的權利,“豆選”就是當時選舉場景的記錄。這是我黨依靠人民,打擊敵人的制勝法寶。解放后在社會主義政黨體制下,毛澤東為了防止敵對勢力利用選舉實施和平演變,弱化甚至取消了民主選舉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頻頻發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政治運動,讓人民群眾在運動中表達自己的訴求,實現自己的選擇。所以毛澤東時代不僅政權穩定而且沒有腐敗,人民群眾并不感到自己沒有民主權利,相反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F在為什么人民淪為“屁民”,腐敗肆虐橫行呢?正是由于資改派一方面否定群眾運動,取消四大自由和罷工自由,另一方面又不實施民主選舉制度,讓官員失去人民的監督與制約,從而引發災難。所以要么是群眾運動,要么是民主選舉,二者必居其一才能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在文革失敗后,群眾運動再無發動的可能,于是民主選舉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應該再盲目地去反對民主選舉。過去有的左派在僵化的思維定勢下盲目反對民主選舉,結果不知不覺中被改革教、資改派當槍使,用以對抗民主,維護既得利益,延緩其統治,這樣的蠢事再也不能干下去了。人民渴望民主,他們已被壓迫剝削的夠慘了,他們想用自己的選票對統治者說不。我們一定要順應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一味地反對民主選舉就會不得人心,就會失去人民的支持。
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在經濟基礎上基本完成了對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改造,于是改革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就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改革教、資改派說,不搞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的成果就保不住。這種擔心并非多余,大批的富人、官員向國外移民,轉移資產就是明證。所以他們要政改是鐵了心的,為此他們不惜輸送利益以獲取西方的支持。左派想攔是攔不住的。然而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政改對資改派和左派都是一把雙刃劍,福禍難料。也就是說政改對資改派未必就一定是好事,對左派未必就一定是壞事,還要看誰準備的充分,誰善于把握機會,但最終還是要看人民的的態度。我認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對比,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毛澤東以及他領導的共產黨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只有毛澤東思想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群眾對資改派已失去信心,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而對左派由誤解到理解,由冷淡到同情,由反對到支持,可以這么講,只要舉行真正的選舉,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的左派必將大獲全勝!資改派到頭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與其盲目無效地反對,不如因勢利導,乘風破浪。漢大賦網友與我有同感,他在《對政治體制改革我的幾點看法》中說:“即使政治體制改革其方向、目的、結果以及主控政治體制改革的集團多么令人憤恨和沮喪,也是要正視和面對的,生活畢竟要繼續下去,僅僅是反對是不足以遏制政治體制改革的,恰恰相反是要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抓住機會,重新組織階級力量,在斗爭中爭取在最不利的局面下取得最好的政治前景,這才是需要認真思考并身體力行的”?!翱梢哉f政治體制改革會造就一個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領導力量,革命的核心由此誕生。有了核心和全國性組織,再有毛主席革命路線,不管會怎樣艱難險阻,都注定前途是光明的。”
我們不必擔心帝國主義的武裝干預,決定中國命運的是中國人民而不是外國勢力,如果說帝國主義對伊朗、委內瑞拉的民選政府尚且不敢動武主要是顧及自己所謂的民主形象的話,那么對一個擁有毀滅性核武器的中國,任何帝國主義也不會去干傻事。
當務之急是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不要因循守舊、刻舟求劍,要與時俱進,要對毛澤東民主政治的思想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左派要有幾個思想家,要有一批理論家,“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成功從來都是屬于有準備的人。我們從現在起做好迎接政改的準備,比如制定出自己的政改方案等。我堅信左派只要通過努力,不犯錯誤,就一定會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中國人民會用選票告訴全世界:革命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中國依然是紅色!
2010年10月1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