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決定了中國不宜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
一個國家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中國的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中國的文化傳統及民眾思想都主要在這段中央集權制時期內形成,也就是說,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在中央集權制的政治環境下產生的,這便決定了能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適應的政治體制只能是中央集權制,而中央集權制在當代的最佳載體便是一黨制(皇帝和個人獨裁已不為社會所容)。
反觀西方,眾所周知,西方文明的根源是古希臘文明,古希臘實行的是奴隸制民主并將其傳承給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裂后,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封建時代——黑暗的中世紀,但古希臘文明的種子卻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得以保存,并最終成為新興資產階級發動文藝復興的得力助手。而西方當代的民主制度也正是以古希臘的奴隸制民主為藍本,以多黨制或兩黨制為載體。需要說明的是,正因為中世紀的持續時間較短(不及中國的二分之一),且整個歐洲在他們的封建時期文明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政治制度也并非中國的中央集權制,所以歐洲的資產階級才能很快地消除封建時代的影響,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與西方完全不同,各自的政治制度是與各自的歷史文化背景相適應的,如果硬要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國來,也許不會有太好的效果,甚至更糟。
也許會有人拿現在臺灣的政治制度說事,這里本人不做評述,看看臺灣政壇的鬧劇和亂像就夠了。
2.中國民眾的思想決定了中國不宜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
這實際上是歷史文化背景對政治制度的影響的外在表現。民眾的思想無疑對政治制度有巨大深遠的影響而民眾思想又正是由歷史文化背景所決定的。
前面已經說過,中國的民眾思想形成于中央集權制的背景下,這與西方不同。西方的民主形式起源于古希臘,但民主思想的框架是《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核心思想是統治階層的權力是由民眾賦予的,統治階層執行的是由民眾所產生的“社會契約”的意志,因此西方的多黨制或兩黨制才能以民眾選舉執政黨的形式運作。
中國的民眾思想正好與此相反,中國民眾的觀念是“統治階層是人民權力的授予者,而現有的統治階層是通過打到原有的統治階層產生的,統治階層的權力是靠其自身的“革命行動”得來的,民眾有義務服從統治階層(也包括使用統治階層賦予人民的權利)”,因此中國的民眾對于絕對的“主義”較之不知如何使用的自由還要感覺滿意。我們不能說這種思想就一定比西方人的思想落后,因為“物質決定意識”,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背景決定了中國的民眾思想,而民眾思想又決定了適用于中國自身的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權制——今天的一黨制。如果貿然實行西方的多黨制或兩黨制,很有可能使民眾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這便給了外部和內部的敵對勢力可乘之機,后果不堪設想。
3.中國的民族現狀決定了中國不能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呈“大雜居,小聚居”的態勢。現在國內有多股民族分裂勢力在上竄下跳,興風作浪。我看到在對“師座”的文章的回復中,就連支持多黨制人士也承認政府缺乏強硬措施是西方民主制的一大弊端。就中國現在的民族現狀來說,只有實行一黨制,才不會讓分裂勢力有機可乘。如果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分裂勢力很可能改頭換面,打著“民主政黨”的幌子攫取政權。即使分裂勢力沒有這個能力,也能在政府中占據一席之地,對國家的大政方針甚至政局造成影響,而此時相對軟弱的多黨制政府將無法有效壓制,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相信大多數支持多黨制的人士是為了“救國”,但也不排除少數人另有圖謀)
西方的情況與中國截然相反,目前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的國家民族成分都比較單一,美國雖然各色人種都有,但生活習慣及民眾思想都很統一,因此美國只能算“多人種國家”而非“多民族國家”,在美國實行兩黨制自然平安無事。
多民族國家不能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最好的例子便是蘇聯。1990年蘇聯解體,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蘇聯的民族關系復雜。很明顯的是,蘇聯復雜的民族問題自沙俄時代就開始了,但即使是從一戰到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再到20年代蘇聯內戰,俄國內部亂成一團,龐大的俄國始終沒有分裂,因為一直有一個強有力的獨裁或是一黨制政府死死地壓制住了分裂勢力。直到80年代末,蘇共放棄領導,這個超級大國便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其重要原因便是蘇共放棄領導實行多黨制后,各民族分裂勢力失去了控制,成為蘇聯的掘墓人之一。
因此中國的民族現狀決定了中國不能實行多黨制或一黨制。
4.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本人認為在中國實行多黨制或兩黨制是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首先,多黨制或兩黨制的執政黨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而在參選黨派為上臺執政的情況下民眾只能通過選舉時的表現判斷參選政黨的好壞,因此就會出現一個實力平平但很會選舉的政黨在大選中擊敗一個勵精圖治但不太會選舉的政黨。中國的民眾思想是“只要不犯錯就是好的”,因此這樣的政黨將會長期在選舉中獲勝,導致真正有實力的政黨被埋沒,國家也會因此長期發展緩慢而民眾毫不知情,反而認為執政黨沒有犯錯,值得信耐。而一黨制政府出了問題,初期也許會不太注重民意,但如果民意反映強烈,單一的執政黨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會對一些漏洞進行修補,至少不會造成新的腐敗(這一點馬上要提到)。
其次,選舉本身就容易滋生腐敗。大選的參選黨派都需要資金支持,就會倒像一些大企業和財閥,因此無論哪個政黨當選,都自然會給予那些支持它的財閥大量好處,甚至最后演變為由財閥操縱大選,由此但來的危害必定遠遠大于目前一黨制造成的國企腐敗。
最后是選舉舞弊,參選政黨為了在大選中獲勝,難免會產生例如賄選等選舉舞弊行為(臺灣不是每年選舉都要折騰一番嗎?)。而平心而論,中國民眾的素質有待提高,如果有參選政黨賄選,參與賄選的民眾難免不會“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這將會給調查工作造成極大困難,甚至最后不了了之,由此生出更多的腐敗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