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蘇拉密的文章,以及其他同志們的文章,我們受益匪淺,同時結合我們在農村的觀察所得,我們也來淺析中國的干旱問題。
同志們的許多分析,以及我們的觀察,歸結一點就是農村缺勞動力。目前在農村從事田間勞動的是什么人呢?絕大部分是毛主席時代的人,都40歲以上了,尤其是60歲以上。他們挑糞的時候,是怎么挑的呢?走一步歇三步,還要用一個杵路的棍子,走的時候,作為杵路,不要摔倒了。歇氣的時候,就支撐扁擔,讓自己的肩膀離開。
為了減輕勞動,他們一般是希望用化肥,用一些轉基因種子,用免耕方法。他們常常說,有機肥會損壞自己的皮膚,會產生瘙癢和疙瘩,沒有化肥衛生。他們常常說轉基因種子可以提高產量,而且他們給自己吃的是產量低的,味道好吃的,常規水稻,而讓城市人吃一些垃圾食品和轉基因食品。他們常常說免耕法可以使自己輕松。然后就使用一些小型機械,只是簡單地粗糙地翻挖土地。
上面我們談了農村的一些基本現狀,然后看看我們的水利設施。我們現在的許多水利設施,是公有,是搞的承包制,有的里面養魚,于是這樣的水利設施是無法用的,因為有大量的有機生物。而有的堰塘又因為扯皮,比如和政府,和鄰居等等因為利益不均而扯皮,成為無人管理。而有的因為投入太大,水源少,而無法承包,這樣的水塘就逐漸消失了。而目前我們國家是如何投入這些水利設施的管理呢?用錢,他們用錢雇一部分人。就是加固一些水壩,讓一些水壩做得非常漂亮,而不是對一些水塘,水庫進行疏浚,結果導致了淤泥的淤積。
讓我們看看當雨季來了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做的,當有勞動力的時候,在暴雨前,或者暴雨時候(只要沒有雷震現象),人們就會去理溝,引水到田間,到水塘,到水庫。就好像我們在四川廣元虎跳鎮的一些森林里面還可以看到文革時代的一些攔水工程,這些工程非常有意義,它們解決了暴雨時候的泥石流,同時又可以積水到塘里面。
當沒有有勞動力的時候,在暴雨前,或者暴雨時候由于人員的老年化,他們自身走路都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就沒有什么精力去從事什么田間管理和引水工作。因為遠在沿海地區的兒女們,會要求他們放棄一些危險的作業,管理小孩子,說打工的錢足足給父母養老了。
為此我們看到是農村勞動力不足導致了農村的一些困難,由于土地沒有很好的管理,當有水的時候,無法滲透到地下深處,加上沒有人引水,加上無序的城鎮化,導致土地養不了水。這些水很快就形成山洪,形成洪水,結果導致了水災,導致了山體滑坡。其實每次的暴雨可能都不是很大。
當雨水不是特別大的時候,比如剛打濕地表土的時候,當陽光一到,于是水就被蒸發了,這就是同志們說的沒有保到墑的原因,因為農村沒有勞動力,就無法去保墑了,只有聽天由命。
當干旱的時候,人們就過度采擷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枯竭。地下水枯竭后,出現了什么現象呢?就是許多河水斷流,比如四川大竹某個所謂的龍洞,以前是常年水不斷流,而且是從山洞出來的,所以當地人稱為龍洞。而連接的河水也就理所當然地常年不斷,清澈見底,魚蝦成群,后來由于某單位的石油開采,以及其他原因,河水經常斷流,時常發臭,魚也沒有了。
其實中國的許多河流都成為一種間歇性河流,其原因在于地下水的枯竭,無法持續不斷地補充河流。
為此我們說,中國的地質災害是認為導致,是我們中國人過度蔑視土地所導致的,我們到處亂挖,亂采。要么沒有統籌安排,要么沒有人員管理,本來可以讓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作為一個自動調節的水庫,結果成為我們脖子上的繩索。
那么,總體來說就是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缺少勞動,這些勞動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到沿海去為外國人打工,為港臺資本家打工,為中國資本家打工。而內地又沒有基層組織,去組織留守人員做出一些犧牲去管理這些土地。
在留守人員中,我們看到的是許多農民打麻將,他們又怎么會有更多時間去管理這片干渴的土地呢?因為我們的政策就是獎勵懶惰,就是鼓勵大家遠離艱苦的領導,因為我們的所有一切都是盯著什么歌星、影星、體育明星、官員、資本家。而沒有用愛,用善的眼睛去關注那些為了國家的長久利益而艱苦工作的人民。
所以,我們說西南五省的干旱是人為的干旱,因為當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沒有水的時候,就無法向天空蒸發,那么這個天空豈不也是干燥的,那么天地之間就無法形成合理的內循環了。就只有等到海洋的水被某股有慈悲心腸風刮來,給我們的土地送點水分,可風無法把握尺度,多了成災,少了干旱,而且要渡過崇山峻嶺,要被其他國家的天空截留,那么到我們的土地上還有多少雨水呢?
為此,我們簡單地小結下,中國的市場經濟是摧毀中國土地的唯一元兇,他們用金錢引誘善良的村民,遠離一片熱土。而包產到戶又是使土地干旱得到了法制的、組織的永久的保證。
想到這里,我們得出毛主席的二元結構管理,即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是相當具有科學性。他通過考學,通過當兵,通過選拔農村干部等許多方法有序地解決城市用工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農村黨組織管理等許多模式鼓勵村民熱愛土地,管理土地。結果我們聽到的都是什么魚米之鄉,什么水也肥,地也肥的歌聲,什么六億堯舜的贊美,到處是雞鳴狗吠的熱鬧景象。而今天我們的報紙總是登出聳人聽聞的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災害。看到的是寂靜的農村,很少聽見5更打鳴雞叫,很少聽見月光下的狗叫,還有就是一群群老弱病殘的人。
2010年3月27日 四川達縣石橋鎮元山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