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所謂民間知名科教人士方舟子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批中國人抗拒轉基因稻米是“因無知而高估風險”。此事在網上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方舟子認為,Bt轉基因水稻的優點是植入的外來基因能制造Bt毒蛋白,能抵御害蟲對水稻的侵襲,同時能夠大幅提高產量,解決我國因耕地不足帶來的糧食短缺問題。而且世界衛生組織在《關于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的文件中也說:“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風險評估并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見近日科技日報,網易20日轉載)。
但反對的人、反對的理由似乎更多。轉基因技術是把特定的基因片斷嵌入植物的基因組,所產生后果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檢驗,時間上耗不起;“誘變育種”中的基因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這也是許多國家,特別是部分歐洲國家至今反對轉基因農作物的一個原因。
還讓人顧慮的是,這些轉基因專利技術把握在西方孟山都等著名財團手中,我國有在價格質量上失去話語權的風險(這幾年我國進口鐵礦石被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礦山集團把持后,在價格上失去話語權就是明證);而且近日有媒體曝光說,孟山都曾對其轉基因玉米進行毒性研究,但一直拒絕公開研究數據及結論,最近孟山都公司迫于壓力公開其研究結果以及相關數據,針對此數據與結果分析,試驗用的轉基因玉米會造成對使用者肝臟、腎臟不同程度的損害,該結論雖還未得到官方機構和毒理學家的認可,但已遭到公眾的普遍質疑(見1月27日廣州日報)。
因此筆者認為,即便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在其安全性上,也用的是“可能”二字,并沒有用“肯定”的字眼,反映出十分審慎的態度。而且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生物科學,還是一門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尚有許多未知的問題,未知的后遺癥有待發現。我們應當審慎對待,多在驗證上下功夫,不宜匆忙引進推廣轉基因種糧,特別是事關國家人口戰略,及其子孫后代身體健康的主糧,其引進或推廣一定要慎之又慎。方舟子此時跳出來大放厥詞,是不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呢,會不會是精蠅派出來的假打搶手呢,是不是孟山都的假打代言人呢,大伙自個分析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