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略的要意在于完善三大制衡系統
田忠國
我們發現,人們在談中國軍事戰略的時候,往往只專注于軍事制衡,比如,反導彈系統如何,戰機又如何。這些軍事制衡措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意識形態和文化戰略的制衡,就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所以,我們認為,中國只有完善意識形態、文化戰略和軍事戰略的體系,使之相互促進,融為一體,才可能拓展中國的國際空間。一個國家的國際空間,說到底是這個國家的生存空間與世界人民融為一體的問題。而拓展國際空間的前提,首先是筑好基,開好路。所謂筑好基的關鍵,是把國內的事處理好,擁有形成全民共同意志的價值機制,而開好路的關鍵,是在空間制衡上,有游翔全球的海上、空中、陸地通道。有了這兩個基本條件,才能談善意識形態、文化戰略和軍事戰略如何走出去的問題。
一、意識形態的制衡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大喊大叫、大哭大鬧著與國際接軌,其實,真正的與國際接軌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同中國的接軌,而非中國同美國的接軌。如果美國不愿同中國接軌,那就各說各話、各表自家,最后由美國人民自己選擇。我在很多文章中一再重復說,意識形態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的問題。失去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一個國家就猶如在大海上失去航向,無從選擇自己的道路。
所以,一個國家核心利益的核心,不是別的,而是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也即獨立的意識形態。但是,我們發現,有人成天夢想“普世價值”,并把“普世價值”說得天花亂墜,但世界上存不存在“普世價值”呢?我看未必。所謂“普世價值”,不過是剝削壓迫階級的價值體系而已。因此,我們認為,在人類社會,一個階級的共同價值是存在的,比如,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不能為資產階級服務,所以,對于勞動人民而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他們的共同價值,對資產階級而言就不是“普世價值”。相反,全心全意為資本服務,剝奪勞動大眾反抗剝削壓迫的權利,那又是資產階級和權力剝削階級的“普世價值”了,對于勞動大眾而言,其“普世價值”就是一場重大災難。
由此可知,不同階級價值目標的不同,必然導致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的矛盾與沖突。如果放棄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的矛盾、沖突,或者剔除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換上它國的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這個階級的執政權就已經被消滅。在一個國家內部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所以,國家與國家間的意識形態戰爭勝負,是決定其它勝負的關鍵。
二、文化戰略制衡
文化是一個國家國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總和。意識形態是文化的基礎,思想是文化的萌芽。所以,戰爭的真正勝負取決于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戰爭,也就是古人說的“得人心者得天下”。軍事力量的轉化,是由人心所決定的。
現在,我們發現有人重視軍事力量,也有人從意識形態到文化到經濟,全面拆除國界,前者缺少凝聚人心和強捍的精神力量,后者---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前---簡直就是漢奸思維。我們認為,意識形態和文化是生成軍事力量的土壤,經濟則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支撐點。
古人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主流精英不懂但卻會說的多, 因為,在他們看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義就在于雙手奉送財富,以敵人的戰略為自己的戰略,結果敵人不費一槍一彈就攻城掠地,28個主導產業讓美國白白拿走21個,僅人民幣低匯率一項,三十來年中國就損失23萬億美元(黃衛東先生計算數據),而且,美國的核心利益明明有兩層,一層是維持世界各國向美國輸送資源機制,另一層是肢解中國。
美國肢解中國戰略并不可怕,因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一直沒有停止過肢解中國的努力,但可怕的是主流精英以美國肢解中國戰略為發展方向(不分美國核心利益,“尊重美國核心利益”就是明證)。
更為可怕的是,毛澤東時代建立起來的思想體系、文化戰略體系、價值判斷體系和價值判斷標準,有人一聲令下,在全國展開了清理運動,而且這場清理運動進行了三十多年,到目前為止尚無停止的跡象。為執行美國肢解中國戰略清除價值判斷標準這一巨大障礙,也就是說,有人為配合美國肢解中國戰略,主動把中國核心利益拆除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怎么會不變成文化殖民地和經濟殖民地國家?
所以,要清理賣國制度,就必須首先清理賣國賊,要清理賣國賊,就必須清理賣國理論的源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產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思想根源。但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光抓郭京毅,但依然把產生郭京毅類賣國精英的思想根源當旗幟,依然死死守住郭京毅類賣國精英制定的賣國制度為方向。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只能說明中國形成了一個精英賣國集團。“三不論主義”是賣國共識的精神指南,也是賣國理論基礎和賣國制度的基礎。這些東西不僅不清理,相反,還把此當旗幟,中國只會在亡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軍事戰略制衡
意識形態、文化和經濟,三者合而為一,是軍事戰略的支撐點。
1、 裝備制衡。軍事裝備科技含量源于科技創新能力,而科技創新能力的基礎則是教育和思維方式。教育基礎的基礎在小學。小學教育的核心不是教會知識,而是教會不羈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將來的知識才能轉化為創造的材料,而不是一代代復制知識。社會文化是一代代不斷重復復制的結果,而科技創新則是不斷否定,在否定的基礎上重新思索、重新建構的結果。所以,思維方法比知識重要,因為思維方法是創新的前提,是消化知識、重新思索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知識反而成了禁錮創新的東西。
所以,抓軍事裝備應從抓科技創新做起,抓科技創新應從小學教育做起,抓小學教育應從抓開發思維能力做起。
但是,我們卻把毀滅創新能力:教育的產業化、標準化,當成了努力方向。
2、 空間制衡
中國有一本講空間戰略制衡、制化、制勝的好書,叫“玄空風水”,因為它講的是風水,中國卻把它當成封建迷信打進了冷宮。崇信“玄空風水”的朋友,也僅僅視它為風水寶典。其實,它通過數字哲學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了空間戰略制衡、制化、制勝的哲學道理。研究軍事戰略的朋友,不妨讀一讀“玄空風水”,不過,它不是太好讀,所以,研究它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之所以一再請朋友們研究“玄空風水”的原因在于,中國如果想努力構建空天、海、陸同步互動一體化,跟在美國屁股后邊是不行的,所以,必須獨辟新徑。
“玄空風水”則昭示了空天、海、陸同步互動一體化的數據模式。
如果發生新的戰爭,不具有空天、海、陸同步互動一體化數據模式的國家是無法應對的。
3、 速度制衡
當速度能夠自如的穿越空間制衡障礙,空間戰略屏障失去任何作用時,空間制衡將失去存在的意義。所以,下一個科技競爭時代,將是以速度為中心的競爭時代。
結論
有人可能認為,本文忽略了經濟在戰略制衡中的重大作用,其實,經濟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基礎,失去經濟,特別是失去經濟主權,一個國家就成了空殼國家。一個空殼國家,是沒有真正的戰略可言的。導致一個國家變成空殼的原因,一是軍事占領導致的主權經濟完全喪失,二是意識形態被另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所取代。如果說前者是被動殖民化,后者則是主動殖民化,換言之,后者就是主動請霸權國家對你強暴。如果說晚清時代是中國最悲慘的歷史時期,比晚清更為慘烈的日子已經為時不遠。因為,如果說晚清內部有股是迫式被動賣國集團的話,今天的權力剝削階級則形成了主動賣國的龐大利益集團。對于這個問題,本人另文專述(中國六十年歷史演變: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恕不贅述。
但愿中國能夠自醒,重新規制三大制衡系統。
2010-2-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