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人有病,好久未上網了,家人病情穩定,并逐步好轉,本人又開始了網上閱讀。說實話,本人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但始終未從事“經濟”工作。近日開始關注經濟,不免關注經濟學家。在網上閱讀時,有幸結識了茅于軾先生,讀他的言論,真的感覺別扭。他78歲了,新舊中國都經歷過,應該對現代中國的發展有個清醒的認識,可言論總是誤斷。現就有關言論剖析如下:
他老人家說:特別是文革時期,九億人口彼此監督,不讓任何一個人變富。老先生應該知道,文革時不是不讓大家變富,而是不允許“私人”獨自一個人“變富”,是要走“人民公社”,集體所有的共同富裕。
電影《青松嶺》里的錢廣是趕大車的,是為“集體”服務的,可以把集體的“貨物”運到城里“買賣”,但就是不允許捎帶自己的“蘑菇”私賣。這是“公有制”性質決定的,不是不讓大家富裕。
大寨當時艱苦奮斗,改良土壤,產糧多了,還支援了國家,不是成為“榜樣”了嗎?沒有人反對大寨“集體創收”,“集體增收”。那為什么就說文革是不讓人們致富呢?
茅先生還說:如果我們沒有齊步變富的辦法,只好先讓一部分人致富。茅先生本意是贊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英明,可是在贊賞中卻出了紕漏。因為我們從語句中直接讀出——我們不是不想“齊步變富”,而是沒有辦法。也就只好“任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其實,您沒有辦法沒關系,可以到“南街村”去學一學呀,到“華西村”去看一看呀!經濟學家不是在書本上學出來的,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只好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說明了什么?恰恰說明讓一個連“南街村”村長都不如的人治理國家去了,結果被逼得如此“只好”,也算悲呼!
茅于軾還說了:如果我們見到富人就想打倒,其結果就是又回到窮人國的狀況去。其實茅先生又說錯了。我們不是仇恨富人,我們是仇恨“為富不仁”。地震時,面對“王老吉”的善舉,多少網友自發地購買“王老吉”,我們誰去打倒“王老吉”了?我們提倡的是不能造成“兩極分化”,就連“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鄧公,不也說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 (《鄧選》第三卷第111頁,《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那我們對待富人均一下貧富有何不可?
而我們所說的均貧富,也是指政策上的,也不是指武力上的。就連赤裸裸承認剝削的“純”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均貧富的政策,比如遺產稅,失業保險等。可做為經濟學家的您,不為多數窮人想辦法,卻一再為少數富人找理論,你算哪門子的經濟學家?
另外,富人是怎樣致富的,您作為經濟學家應該明白吧!(可以讀讀我寫的《窮人是怎樣幫助富人的》)是社會各種資源不公正的流向了富人,如果您否定剝削致富,那您把富人扔到荒山上,扔到草原上,如果他致富了,我們絕不動他一根毫毛,國家要收稅,我們都堅決反對,因為,我們佩服這樣的富人,敬仰這樣的富人。可縱觀經濟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有這樣絕對“白手起家”的富人嗎?您可別自欺欺人了。
茅于軾還說了:在市場經濟下大家都有機會創造財富、走向富裕。表面看來,茅先生說的不錯,確實都有機會,就仿佛我們都有機會當書記一樣,當主席一樣,當“著名經濟學家”一樣,機會是有,但機會均等嗎?
我親眼看到了現在市場經濟下的一切,為了讓下崗職工創業,可以憑“下崗證”無息貸款2萬元,政府多支持呀!我們的國家不僅給他們致富的機會,還給支持呢!可是我就親眼看到一位下崗職工,貸款買了個“快餐車”,在某自發形成的夜市賣“烤魷魚”,一天兩口子忙碌,純利潤60多元,最好也就100多元(不是營業額),也就相當于倆個人的工資,除去自己交的兩險,所剩僅夠糊口的,幾年過去了,根本沒有走向富裕。還完無息貸款,就算剩了一臺破舊的快餐車——他們唯一的創業財富,在風雨中飄搖。
我們當地鼓勵大學生創業,可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注冊資金,政府出臺政策,允許“零資金”注冊。對于無資金的大學生來說,手里握著100個“營業執照”,又有何用呢?機會給他們了,他們能致富嗎?給您個執照,連經營場所都沒有,您能致富嗎?
名言道: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我卻要說: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致富的機會是給有“資本”的“大家”(非大家伙兒)準備的。
茅于軾說了:市場經濟是有它自身的問題,比如容易造成貧富差距過大。但是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我不明白,市場經濟的問題可以解決,那么“公有制”容易造成平均主義就無法解決了嗎?說白了,茅先生就是熱衷“資本主義”“私有制”罷了。就是堅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罷了。
茅于軾還說:剝削理論是懸在富人頭頂上的一把劍,叫他們不得安寧。這能是一個和諧社會嗎?做為一名經濟學家,不承認剝削,那是什么經濟學家?“剝削理論”是一把高懸的劍,這把劍是窮人懸的嗎?他們不得安寧就算對了,他們自己也應該想想,自己富裕了是怎么富裕的,富裕后,怎樣回報社會,這絕對不是“錯誤”,是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應該有的“擔綱”。我們總不能因為“強奸犯”這個詞匯不好聽,就把“強奸犯”改成“強行示愛者”吧!改完稱謂后,再美其名曰:為了社會和諧。虧您老人家說得出口。
茅于軾說了:我主張廉租房應該是沒有廁所的,只有公共廁所。什么意思,茅先生認為你一個窮人,有什么資格住有廁所的房子。其實茅先生應該主張廉租房不應該有天花板,那樣,窮人死了就可以直接進天堂了。
茅于軾說了:房價是被買房者自己抬高的。根據茅先生的論調,強奸犯龐雅夫說了:“我強奸她,是因為她自己長成了女人,她要沒有女人器官,我能強奸她嗎?”茅先生萬歲,強奸犯龐雅夫給您叩首了!
茅于軾先生,不僅研究經濟,還赤裸裸地參與政治,直接建議將“共產黨”改名。改成“和諧黨”,那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撤掉“剝削理論”,改“強奸犯”為“強行示愛者”,因為這樣更有利于“和諧”。由此看來,網友愛說的“被和諧”了,還真有當今社會的某些深層次內涵。
茅于軾還說了:——————————————行了,可別說了,您已經糊涂了,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均貧富”,而您卻建議富人該住什么樣的房,窮人不該住什么樣的房,您到火星當經濟學家吧!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