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的《環球時報》社評還真有意思,先是27日向奧巴馬傾訴,告訴奧巴馬說他讓中國人失望了,28日又調過頭來同達賴講話,題目是《挾洋自重的達賴需反思》,文章說:“達賴想借助外部力量迫使中央讓步,不過是一種心智迷失的妄想而已”,“靠投靠外國勢力可以對抗中國中央政府的時代過去了”。這就是說,以“挾洋”的辦法來“自重”,是走不通的一條死路,因而達賴需要反思一番了。
我們知道,最近,達賴勢力又要同中央政府進行“談判”了。盡人皆知,要想與人家坐在桌子邊打嘴仗,手中得有資本,資本越厚實談判越有利,這是常識。作為談判的一方,達賴集團是沒有多少資本的,所以只能拼命撈救命稻草,其中,“挾洋”就是達賴集團賴以支撐的重要因素,他們認為,只要把“挾洋”的功夫做足、做透,自然就能有效地加重自身的分量,進而增加與中央政府談判的籌碼了?! ?/p>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正如《環球時報》在該文中所說那樣,“他與中央政府的對抗符合西方的遏華政治需求。換句話說,他不這樣做,西方現在的支持就會離他而去”。
這樣說來,達賴非但不需要什么反思,反而有充分的理由繼續加大“挾洋”的力度。第一,只要“挾洋”就可以“自重”,何樂而不為?難道你讓人家去“自輕”“自賤”不成?第二,“挾洋”就可以獲得西方的支持,就能撐腰,有什么理由不繼續把腰挺得更直更硬一些呢?《環球時報》苦口婆心地說,“但愿達賴能深刻反思,抓緊時機,做出正確的選擇”,既然“挾洋”能換得來這樣大的好處,達賴還應該反思嗎?即或要反思,怕也只是反思“挾洋”的功夫是否做足、做透吧?
說老實話,達賴需不需要反思,實在是用不著我們窮操心,相反,倒是我們自己應該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為什么“挾洋”就能“自重”。這是很說明問題的?! ?/p>
第一,只要“挾洋”,與洋人合作,對洋人來說,就是有價值的工具,就應該加以支持、利用?! ?/p>
正如該文所說,“在中美、中法、中德等重要雙邊關系中,達賴都攪過局,加劇了這些國家輿論對中國的誤解與抵觸”。達賴的價值就在這里,他能攪局,能給中國制造麻煩,這還不夠嗎?這不正是西方遏華所需要的嗎?中國的不利就是西方的有利,中國的不利就是就是達賴的順利,這個正反關系不是一目了然的嗎?《環球時報》勸說達賴什么“西方主流社會不會為其立紀念碑”,就算不立紀念碑,經常地接見一下,鼓勵一番,授予個“諾貝爾和平獎”,差不多不也就是紀念碑嗎?《環球時報》文章說,“西方有遏華的一面,也有親華的一面。面對崛起的中國,西方國家越來越難以承受和中國關系破裂的后果。”難道“越來越難以承受和中國關系破裂的后果”就是親華的一面?這篇文章武斷地聲稱,“靠投靠外國勢力可以對抗中國中央政府的時代過去了”,既然這個時代都過去了,為什么達賴還繼續“挾洋自重”,為什么臺獨、疆獨、民運、法輪功等勢力還在西方的扶持下與中國對抗,時不時地蠢動,有時還很猖獗呢?
第二,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什么一“挾洋”就能身價倍增?這是問題的核心?! ?/p>
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洋人的臉色、洋人的態度,一直是讓許多中國人忐忑不安的重要因素,“外國人說話了”,這簡直就成了權威、成了命令。在長期的媚外宣傳鼓動下,外國的一切都是優越的,凡事只要沾上一個“外”字,立馬身價暴漲,大到工作崗位、學歷資格,小到住宅樓、商品品牌,只要有“外”的痕跡就超凡脫俗、非統等閑了。這是什么精神?這大概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現代西方國際主義精神”吧。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精神基礎,“趨同論”“、“全球化”、“一體化”等理論才能大行其道,形形色色的現代賣國主義才能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下,連一些中國人自己都時不時要“挾”一下“洋”來抬高身價,達賴這個并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挾洋自重”又有什么大驚小怪、值得反思的呢?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前進的過程中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與缺陷在所難免。但是,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東西是這樣的重要,以致于我們必須把它擺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民族的復興決不僅僅在于腰包鼓、錢袋足,更不是吃得大腹便便、腦滿腸肥酒可以怡然自得,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有一個新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沒有這個層次,總是跟著西方的節拍起跳,想要達賴不挾洋自重,豈可得乎?
所以,真正需要反思的,也許就不只是達賴了。達賴是不是反思并不重要,但實,在當今世界,居然仍還有那么多如達賴般的“挾洋”之流張狂肆虐,這倒是應該好好地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