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批評過郎咸平,幾年來批評了三四次,第一次大約在五年前。
那時候,物權法剛才開始鼓噪。各路妖魔鬼怪大講物權法的好處,講物權法如何如何造福于民。鳳凰臺播出了一個頭發花白的經濟學家,講民營企業家可以免原罪。很生氣,寫篇文章將它罵了。但沒有點名,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個頭發花白的半大老頭就是郎咸平。
郎咸平真正引起大家注意是對私有化改制運動的批判,是對顧雛軍之流巧取豪奪的深刻揭露。
再后來郎咸平又講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問題,講了外國資本對民生企業如水廠糧庫的收購問題。
郎咸平有幾大優勢,都特別突出。一,了解資本主義,二,了解交易內幕,善于案例分析。三,有勇氣,敢于揭露官員賣國的問題。因此,對于郎咸平還贊賞的時候更多一些。但郎咸平有沒有問題呢?也有問題,為此還寫過兩篇文章。
郎咸平的立場是什么?社會主義嗎?不是。壟斷資本主義嗎?不是。郎咸平是自由資本主義,站在股民、中產階級、民營企業家方面啊說話。郎咸平在批判外國寡頭、搶劫犯、賣國賊方面貢獻極大,但與普普通通的人民大眾并不一致。
郎咸平對國家壟斷深惡痛絕,這一點更不能茍同。國家壟斷無所謂好壞,為人民壟斷則好,為私利壟斷則惡。反壟斷也有兩類,一類是資本家反壟斷,謀私利。一類是壟斷者謀私利,為了人民利益反壟斷。目前兩類反壟斷都有,前一種更嚴重一些。
很簡單,反國家壟斷,當前的主流便是拆了,分了,私有化了,與小崗村沒區別。
過去三十年,國家犯了很多錯誤。但過去一年,國家奮力投資,搞基礎建設,這卻是對的。但郎咸平認為是壞事兒。為什么?郎咸平的立足點是自由資本主義。他認為國家應當發展民營企業家,優待資本家,保民生,造福于民。郎咸平不贊成資本壟斷,也不贊成社會主義。
作為例證,各位不難發現,郎咸平的聽眾既不是外國資本家,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白領、中產階級、民營企業家。這部分人恰恰是“自由資本主義的主流”。從這個角度理解郎咸平就比較容易了。郎咸平批評四萬億,批評商業環境,同情民營企業家,根源就在于此。
樊綱呢?也不是個飯桶。但比起郎咸平,人格上要下賤一些。郎咸平是自由派,比較獨立,樊綱是幫辦和買辦。
關于樊綱,多年以前批評過一次。樊綱,總的來說是走資派經濟學家,主流經濟學家有的毛病他都有,崇洋媚外、熱愛資本主義、漠視民生、為權貴服務,等等。樊綱與茅于軾、厲以寧、張五常、吳敬璉、張維迎、高尚全是一丘之貉。
但,樊綱也有自己的特點,形而上較少,形而下較多。樊綱不以鼓吹資本主義經濟學而著稱,樊綱通過具體制定和建言改革發展政策而著稱。理論不是樊綱的特長,他的特長是落實、執行、具體化。當然,長于形而下不等于脫離形而上,樊綱的形而下歸根到底還是資本主義。
好比發改委與國資委的關系,如果發改委是厲以寧、茅于軾、張五常、吳敬璉,樊綱就是國資委。
樊綱是GDP派,只要GDP這個數字在增長,樊綱總是非常高興。樊綱就是那兩個經濟學家之一。GDP只是個總的數字,為了GDP,樊綱向來不關心其構成和比例,重復、浮夸、通貨膨脹都不關心,貧富分化他也不關心。即使腐敗也有利于發展。
隱約記得“適當的腐敗有利于社會發展”,這個觀點是樊綱的觀點。
也就是說樊綱關心總規模,不關心其中的層次。即使一百萬年薪與一萬年薪平均下來五十萬,樊綱也會認為發展了。樊綱對通貨膨脹的輕視,也體現了他對人民輕視,樊綱這樣的經濟學家對人民利益是比較殘酷的。
如果說郎咸平是比較獨立的經濟學家,樊綱則是附庸的經濟學家。這不僅取決于兩者的學術品格,也取決于兩者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職位。郎咸平,大學教授,尖銳,獨立。樊綱則必須仰人鼻息,一方面他是干部,另一方面他必須為更大的干部服務。
當今政界,干部膽敢不走資,則必定下臺,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的樊綱,不僅被迫走資,自己也心甘情愿,走得歡蹦亂跳。樊綱的主要問題是在GDP掩蓋下在政策層向資本家轉移財富。
話從兩說,樊綱也不是一無是處。在經濟危機的時刻,樊綱也必須發揮社會主義的余熱,從而度過難關。這又轉回到四萬億投資方面了。四萬億投資究竟是分給老百姓好呢?還是搞基礎建設好呢?郎咸平似乎想用四萬億利民,并拯救民營資本家。而樊綱用四萬億投資搞建設,既發展國家,又帶動關系戶資本家。
如果非要二選一,樊綱與郎咸平,究竟哪個好些?選擇哪一個呢?
短期看,郎咸平的好一些,更傾向于民眾。長遠看呢?樊綱的方法好一些。一個國家要長遠發展,基礎設置排在第一位。盡管黑貓白貓犯了很多錯誤,但過去一年的基礎建設卻沒有錯兒。城市的確要大發展,房地產、鐵路、地鐵、電信要大肆發展。
這么一來,就和稀泥嘍?也不是。樊綱過去十幾年錯誤的成分大,但基礎建設卻對了一次。郎咸平呢?固然很了不起,但他自始至終頑固堅持自由資本主義的態度,也使他無法進步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家。郎咸平為什么就不能認認真真地思考一下毛澤東呢?
無論郎咸平,還是宋鴻兵,大概受了資本主義洗禮且自身比較成功的緣故。盡管各自很了不起,但或多或少地受了自身利益的局限?;蛘咦杂筛偁庂Y本主義,或者民族資本主義的博弈論,都沒跳出資本主義的圈子。成功人士為什么離不開資本主義?畢竟是競爭中的勝利者,放不下啊。
至于樊綱,則一意孤行。郎咸平或者宋鴻兵,對資本主義有所反思,一個反思壟斷資本主義,一個反思霸權資本主義。樊綱呢?將社會主義搞成資本主義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礎,正跑在奔向資本主義的大路上,不可能反思。即便四萬億也是救活了繼續走資。
怎么看待樊綱和郎咸平?一般地,左派傾向于郎咸平,而批判樊綱。
關注民生,在這方面郎咸平好于樊綱。但郎咸平批評大政府,認同資本家,又的的確確親資本主義。為了解決目前的問題,從根本上轉向自由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可以解決權貴資本主義的問題,但自由資本主義也是資本主義,也會走向壟斷。認同資本主義是進步還是倒退?
樊綱,權貴資本主義的成分大一些。但只要不賣國,權貴資本主義更有規模。全國一個黑社會老大好呢?還是幾萬個好?否定樊綱,是否要否定大政府的模式?如果否定了。用什么取代?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就是大政府,你有本事擋住另一種取代嗎?
反壟斷,這樣的呼聲南方周末和第一財經也在搞,西方列強更巴不得。難道左派與它們一致了?
事實上,完全沒有必要二選一。沒必要完全贊同或全盤否定。雙方好的一面要支持,雙方錯誤的一面要摒棄。權貴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都不要。郎咸平反瓜分、反收購、利民的方面要支持,樊綱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的主張也要支持。
有辦法消除兩個方面的毛病,這就是社會主義,政府是社會的組織者,好干部是管理者。沒有資本家。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利用政府搞公有制企業,而不是依靠私人資本家。另一方面,民眾靠勞動價值獲取財富。只有管理者、設計者、勞動者。
沒有了資本家,哪里還有資產階級的左右派之爭呢?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左派當時刻牢記社會主義的方法論。社會主義暫時曲折了,并不是沒有未來。沒必要在權貴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之間取舍,一旦取舍,也就否定了社會主義。權貴可能賣國,“好的”資本家呢?必然坐實資本主義。
郎咸平只是盟友,還不是同志。樊綱不濟,強調國家這一點卻可取。歸根到底,社會主義是本,必須堅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