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國
(作者的話:良好的愿望并非有良好的結果,科學的思索往往是非科學的踐踏對象,公平正義也往往是惡魔殂殺的目標---算是無奈的浩嘆。)
在世界經濟危機背境下,不論出于什么樣的良好愿望,貿易保護主義只會越來越嚴重,因為,世界各國,任何對民眾唯小的損害,都可能引來民眾大規模的反抗。為轉移本國的社會矛盾和經濟危機,西方發達國家不可能不采取比較一致的措施。在眾多的措施中,貿易保護自然是其首選,雖然對中國來說,受損嚴重的只是外資公司,但對于中國的GDP來說,卻是一個嚴重的損傷。如果從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角度說,對GDP損傷,卻有益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無度損害;從經濟制度機制的調整上來說,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無疑給中國經濟制度的調整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目前的現實看,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是出口受阻,而是民眾消費能力的不斷萎縮,而且,其萎縮的速度在收入降低和通脹雙重壓力下會越來越快,同時,外資對中國的財富洗劫速度也在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富人通過房地產行業洗劫銀行的速度也在加快。我們做出這種判斷的原因在于,中國有十三億多人口,美國才不到四億人,也就是說,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巨大的。巨大的消費市場卻沒有消費能力,失去了經濟學意義上的市場意義,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隱藏的危機,在企穩向好表面現象掩蓋下,正在悄悄逼近中國。一般情況,世界各國解決重大經濟危機的途徑都是國有化,通過國家資本優勢抗擊風險。但中國卻在加快拋售國有企業,解除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由此可見,由房地產引爆的金融危機一旦暴發,中國的災難就降臨了。
一、危機源于違背國家性質的解放思想、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危機源于違背國家性質的解放思想、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這是我對中國潛伏的危機原因的基本判斷。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力,即是全國民眾共同創造的結果,也是全國民眾消費結構相對均衡的必然。而消費結構是失衡還是相對均衡,前者是私有制,也就是剝削的必然,后者則是公有制,消滅剝削的結果。
有人認為,中國選擇私有制,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我則認為,這是某些政治精英、知識精英以解放思想、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為武器,解構國家性質的必然,因為,歷史發展的邏輯,不過是價值邏輯的呈現。
二、轉變經濟制度刻不容緩
美國發展低碳經濟計劃,無疑把中國企業排除到競爭之外。或許,這是比貿易保護主義更歹毒的一招,因為,中國企業尚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能力。值此情況下,如果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中國就可能被永遠綁到給美國當打工仔的戰車上。
所以,中國唯一的選擇是重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
重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的前提條件,就是轉變經濟制度,因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需要普通民眾消費能力的支撐。沒有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中國經濟就沒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消費結構是失衡還是均衡,是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必然。
按資分配消費結構必然失衡,按勞分配消費結構自然均衡。
但是,按資分配以私有制為前提,沒有私有制就不可能有按資分配,按勞分配必須以公有制為基礎。由此可知,經濟分配的問題,本質上是個經濟制度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沒有對經濟制度的改變,貧富差距只會越拉越大,調整消費結構的愿望,也只能停留在向往之中。
改變經濟制度的關鍵盤,是啟動中國憲法的系統還原機制,而憲法的系統還原機制,關鍵是對違憲責任的追究。
所以,中國如果不開啟復興社會主義計劃,低碳經濟計劃實施之日,就是中國企業新一輪成為別國囊中之物時。
三、發展高科技產業
國民消費能力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龍頭,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自己的高科技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了,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事。發展高科技企業不是買技術,而是創造技術。一個靠買技術生存的企業永遠缺乏競爭力,更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是個共享知識、共創成果的時代,也是個不同范圍的文化經濟時代。因為,知識共享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產權私有屬于私有制范疇。由此可知,自為的社會主義管理方式,成了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的首要選擇,而抱著金飯碗的中國,卻砸破金飯碗四處乞討。西方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學習,一方面是為獲取更大利潤,另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中國砸破金飯碗四處乞討,在快樂的接軌過程中改變了自己的國家性質。
或許有人說,科技創新成果沒有階級性,但創新成果獲取的成果分享卻帶有了階級的性質,比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沒有階級性,但在前三十年中,雜交水稻獲取的成果由勞動大眾所共享,比爾·蓋茨的系統軟件同樣沒有階級性,但軟件獲取的成果卻由比爾·蓋茨所占有。也就是說,科技成果本身沒有明顯的階級性,從理論上說,屬于人類共同分享的范疇,但也并非完全如此,比如,美國的先進技術從來不賣給中國,這是一。其二,窮人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技術含量再高,理論上的共享,卻成了事實上的階級性質。科技成果獲取的成果之分享,卻因國家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科技創新需要奉獻精神。
沒有奉獻精神的國家,必定是一個失去創新能力的國家。因為,無私是智慧的眼睛,自私是智慧的墳墓。私有制是催生自私的溫床,大眾民主是自私的克星。
所以,掌握社會高端支配權的精英偏愛私有制,無私如毛澤東者執著于大眾民主。大眾民主的價值機制,是激活全民創造潛力的樞機,也是知識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創造的氛圍和途徑。
四、經濟學里的管理哲學
政府以勞動大眾的利益和幸福為利潤,中國就有十幾億人的大市場,政府若以獲取美元為目標,出口退稅、賤賣產品或資源,消氣貿易就是中國的首選。以獲取美元為目標,中國就會越富越窮,直到失去基本的發展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勞動大眾的利益和幸福為利潤,中國就會越富越強,形成強大的共同意志。共同意志源于社會的共同利益,所以,共同意志也是個階級意志。消除階級共同意志對立的途徑是消滅階級,建立公有制經濟。建立公有制經濟,即是維護黨和國家性質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崛起的需要。
五、大民主是整合價值目標和形成共同意志有效的途徑
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都以價值目標共識為基礎,以共同意志為動力,而價值目標共識又以共同利益為基礎,共同利益的基礎又是公有制經濟。形成共同意志的前提是價值目標共識,形成價值目標共識的是共同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有階級、階級矛盾,就沒有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意志,有的只是階級的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意志。所以,我們認為大民主是整合價值目標和形成共同意志的最佳價值機制。但是,大民主的基礎是公有制。沒有公有制,就沒有大民主,沒有大民主,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有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意志。由此可知,經濟發展機制同時也是個政治機制。在階級社會里,世界上即沒有單純的政治,也沒有單純的經濟,也就是說,政治機制是經濟制度的保障,經濟制度機制是政治的基礎。
所以,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之道在于尋找社會的融合點,也即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意志,而能夠為社會提供融合點機會的是大眾民主。
200912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