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正開的是如火如荼,各國代表唇槍舌劍,互相指責。眾多的NGO,尤其是環保NGO也紛紛亮相。還有一些社會名流,也抓緊時間來到哥本哈根“秀”一把自己。所有的這些,太吸引眼球了,似乎大家都非常的關心環保,這應該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我卻產生了一絲憂慮。
在說我的憂慮之前,我先極力邀請大家看看這些圖片(http://image.fengniao.com/vision/content/1/122-1.html)。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看到這些圖片都會感到震撼。我擔心大家都在關注哥本哈根的時候,會不會潛意識里認為中國現在的環保問題主要是控制碳排放,當中國努力兌現對世界做出有關控制碳排放的承諾時,會不會影響更重要的環境問題。
美國有個著名的人生導師史蒂夫•柯維,他把人要做的事分為四種,其中最重要的兩種是:既緊迫又重要的事和重要但不緊迫的事。人們首先應該去做第一種事,然后盡量去做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我個人認為,中國環境現在既緊迫又重要的事是我們的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就是我上面讓大家看的盧廣先生拍攝的照片所反映的問題。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是屬于重要但不緊迫的問題。
因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召開,我們中國可能會把溫室氣體的排放當成了環保的首要問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兌現承諾也為了面子,把資金投向了溫室氣體減排上,忽略了更為嚴重的污染問題。不能小看資金問題,現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正在為了資金問題吵翻天了嗎?
碳排放在將來可能會讓我們完蛋,可是環境污染現在就讓我們完蛋,中國的環境污染已經確鑿無疑的走進了危險的地步。再這樣發展下去,搞不好我們整個的生態環境就會崩潰,繼而引發中國人在各種各樣的毒中慢慢的死去。想想吧,那些鉛中毒的孩子,那些一個個冒出來的“癌癥村”,現在的他們也許就是不久之后的我們。
我不得不說,現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使得氣候變化似乎成了環境的首要的問題,據說是“人類拯救自己最后的機會”,而這些其實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話語,我們中國是被動接受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什么重視碳排放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他們國情決定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曾經污染了自己的環境,他們后來采取了很多諸如把污染產業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等措施,現在的西方國家據說藍天碧水,環境已經治理的很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它自然關注未來會影響到它生活得碳排放問題。因此,我們要明白,碳排放問題是西方國家提出的,而我們有自己的國情,沒有必要跟著西方的指揮棒起舞。當然,我不是說碳排放問題對我們不重要,我是說對我們而言,碳排放是一個重要但不緊迫的問題,我們應該先治理好自己的環境污染問題,然后才能達到西方的境界。
中國當下環境污染治理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事情,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07年,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每年約有75萬人由于空氣污染和水污染而早逝。據說中國政府曾向世行施加壓力,希望報告不公開發表,因為內容過于敏感。但是報告還是發布出來了。這份報告告訴我們,再不治理環境污染,你我可能就是下一個犧牲品。
如果投入資金,像發展可再生能源,既能減少污染,也能減少碳排放,這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有些情況資金不夠,比如說在燒煤的發電廠,你是先投資脫硫的設備,還是投資碳捕捉設備,我看還是先脫硫,碳捕捉設備等錢更多了再說。
再說一遍,我們要實事求是的面對自己的國情,以我為主,不要跟著西方的話語起舞。再為世界做出貢獻以前,先讓我們的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不受重金屬污染物的威脅,政府要先對自己的國民負責,才談得上對世界其它的地方負責。
中國要讓那些對污染環境負有責任的人付出沉重的代價,不要讓他們害人。比如山西的煤老板們不擇手段地挖煤賺錢,并污染破壞了當地的生態自然環境,然后跑到北京或海南買房安家,最終承載生態環境破壞后果的卻是只能留在本地的居民。對于這些,再也不能讓它發上了。另外說一句,那些西方發達國家在碳減排問題上,是不是和這些煤老板有些像。
實際上,作出單位GDP碳排放減少40-45%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必定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只求不要影響了對中國環境污染的治理。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