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獨立自主,就有人才——回答錢學森和特色高官的問題
柳鯤鵬
2009-12-5
關鍵字:錢學森 人才 獨立自主
簡介:改革開放搞了30年沒有搞出人才,還有臉搞下去?錢學森和特色高官的問題都問錯了,大學不是培養人才的,只是打基礎的。為什么文革期間中國科技突飛猛進,而改革開放就沒有什么成就呢?因為人才是從高科技大項目中來,人才是從獨立自主的政策來。沒有獨立自主,就沒有人才!要獨立自主,就只有高舉毛澤東思想一條光明大道!
改革開放搞了三十年,沒有培養出大師級人才,竟然還有臉搞下去?
一個沒有反省自責的當局,竟然還天天鼓吹成就巨大?
近來,由于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逝世,引起了國人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人們除了悼念錢學森之外,特別關心的是人才問題。至少在今天的中國,盡管特色當局拼命鼓吹發展了成就巨大了,但也不得不羞答答的承認沒有頂尖人才,自己樹立的什么典型模范都上不了臺面。前年是17BIG,去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還搞了大門常開的奧運會,今年又是六十周年大慶,聲嘲力竭的鼓吹自己成就巨大,結果又說沒有培養出人才,這不是打自己的耳光嘛!當然,當局又會拿出院士教授博士碩士大學生的數量來騙人,反正不要臉了,垃圾拿出來也當金子。
作為一個草民不知道怎樣出人才也就算了,現在特色當局頭目也不知道怎么辦,還裝模作樣的問“怎么沒有人才”,難免讓人想起“素餐尸位”的古語。他們培養不出人才,也不知道怎樣培養科學家,還埋怨大學不好,這不是自己無能無才又是什么?
今天,吾就教訓一下特色高官們,回答一下錢學森的問題。
首先問一個問題,錢學森算不算人才?當然算,而且是大師,是杰出的人才。當局制定的國旗法規定,為中國作出杰出貢獻的人逝世時要降半旗。那為什么不給錢學森這個待遇呢?這說明,雖然特色高官嘴里說他是什么大師人才,其實根本就不當真。這事很荒唐嗎?對比前一段時間的一個所謂國學大師死的待遇,二者差別就在于錢學森沒有哭訴過文革和毛主席時代的“迫害”。這證明什么?證明錢學森有良心,他的成就在毛主席時代取得,所以他感激毛主席,而這正是特色當局痛恨的東西。
在特色當局眼里,什么算人才?參照現狀,就是鼓吹西方文化、與國際接鬼、融入世界主流文明、自由經濟、招商引資、污染、血汗工廠、賤賣銀行資源、組裝工業、殖民地經濟等等的人。但是由于能夠哭訴自己被迫害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當局也真的擔心沒有人才了。
話說古代有一個人胸懷大志,歷盡千辛萬苦學成了屠龍之術。這技術就是放今天也是高科技啊,這人絕對是天才。但是很遺憾的是,世間并無龍可屠。人才無用才之地,于是就這樣埋沒了。
換個說法,假如他學成了殺豬之術,但是當局說外國的殺豬技術好,要引進先進技術,他能有用武之地嗎?他能成為眾人承認的人才嗎?當然不可能。聯想到今天,大學生找工作時都知道,很多好一點的工作要求“有工作經驗”。但是不工作哪里來的工作經驗呢?還好有差的工作可干,否則大家都失業餓死了。
同樣的,新中國建成之后,如果不是毛主席領導政權下決心搞獨立自主的工業高科技體系,他錢學森再有才能又怎樣?或者在國外成為富??茖W家,或許在中國混上了院士學霸,或許忍無可忍憤然出國,甚至有可能跳樓自殺。因為獨立自主,所以新中國給了錢學森建立中國火箭科學的機會,所以才能成就他錢學森的輝煌。
當然,右派們會攻擊毛主席時代沒有培養大師級人才,完全是睜眼說瞎話,把今天特色殖民地經濟的過錯推到毛主席身上。為什么文革期間中國高科技突飛猛進,一改革開放就什么都沒有了,是他們突然集體變笨了嗎?是他們集體退休了嗎?是他們都被迫害致死了嗎?當然不是,而是社會不需要高科技人才了,他們沒有用武之地了。以崇洋媚外、市場換技術、引進再引進、世界組裝車間為特點的殖民地經濟,需要人才干什么?為什么中國在航天方面還有人才?因為洋大人不肯賣給中國,當局無法搞引進。
即使毛主席時代的科技成都是模仿,那也是極其偉大的成就啊。全世界為什么就中國模仿成功了呢?難道這個模仿就是丟臉的嗎?右派以為這高科技說模仿就模仿出來?那還叫個屁高科技?。「愕綀D紙也要一整套工業體系才能造出來。能造出來就是本事!今天把CPU的設計圖給特色當局,能夠造出來嗎?要么是把別人的芯片打磨一下,要么是請洋大人額外施恩制造。據說這叫“自主創新”。
回頭說說毛主席時代,核潛艇、導彈、原子彈氫彈等等咱們就不提了,就說說毛主席時代的人才創造的偉大成就吧:銀河巨型計算機,百噸大飛機,核電站,衛星,新四大發明,哪個不是無數人才同心同德大力協助的結果?哪個不是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創造?哪個不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能力?
當然,直到今天為止,還有老科學家對文革批判感到不滿。他們不明白,正是文革批判保護了獨立自主,保護了他們從事高科技的機會。否則,他們這些人“算個屁啊”。
錢學森和特色高官都問,為什么現在的大學培養不出人才?這也算是一個“乞丐問題”(什么是乞丐問題,請參考《吾來回答“官民關系為什么越來越緊張”》),因為大學根本不是培養人才的,只是用來教育一些基礎知識。而人才也根本不是培養出來的,也不是學習出來的。人才從哪里來?從大項目中鍛煉出來的,是從獨立自主中產生出來。只要有了大項目,不會的可以學,學會的可以提高;不是人才的變成人才,已經是人才的變成大師。沒有大項目,成天組裝還能組裝出高科技?再好的人才也完蛋了。
當然,這并不否定大學的作用,而且是否定特色大學的作用。為什么折騰了三十年,把學生殘酷迫害得人人近視眼,大學生博士院士論文滿天飛,卻什么成果也沒有?連特色當局都不得不承認沒有什么人才?這一套不出人才的教育體系怎么還要搞下去呢?因為這樣可以發財?為什么清華北大培養的學生都出國了,當局還要幾億幾十億的投資?難道特色當局有專門給外國人培養人才的任務?因為沒有獨立自主,就是人才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就沒有人才。
中國教育的希望在哪里?中國的人才什么時候出現?有了獨立自主,就有人才!要獨立自主,就只有高舉毛澤東思想一條光明大道!假如有一天,中國重新高舉獨立自主的大旗,重新照耀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芒下,吾敢斷言,大師級人才就象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而那些在國外的人才,也都會象錢學森一樣哭著喊著要回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