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培養出來的干部,很難有老實人
領導培養出來的干部,很難有老實人,這不是指毛主席時代。
毛主席時代,當干部要吃苦在前,不準帶頭發財,象吳桂賢當國家副總理了,還是工人身份,在大會堂開會喝茶還要自己掏錢;陳永貴,當了省委書記,中央委員還是農民身份;至于為打江山流過血汗的革命前輩們,工資也是低的很。以中央一級領導工資與工人工資相比,相差不超過十倍,縣一級領導工資與工人相比則更低了,有的幾乎與高級技術工人工資持平。且最最主要的是,這個差別是非常透明的,誰也不敢在級別規定的收入之外謀取更多的私人利益,一旦被群眾舉報,輕則開除,重則做牢,有的甚至僅僅貪污幾十元即被開除出干部隊伍,到工廠、農村接受勞動改造,葬送了一生前途,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而現在公仆與工人的收入差距就非常大了,即使是上海、深圳這類發達都市,大部分普通工人的工資年收入一般不超過二萬元,并且享受不到計劃經濟時代工人看病、住房、子女上學不要錢的各種社會福利。而現在南方等中小城市政府一個極普通公務員的年收入也不會少于二十萬元以上。至于一個縣一級稍有權勢的科長即使不貪污,那些來歷不明財產收入,一年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增長,還有公車、公款消費,八小時、雙休日及各種福利,則更是其它其它行業望塵莫及的了。為什么年年有那么多的大學生報考公務員,并不是公務員身份有多么高貴,也不是公務員的工資比所有行業工資都高,而是公務員背后潛在的不可預測的無量利益和“錢”途。
毛主席那個時代,工科大學畢業生絕大多數人愿意到企業發揮技術專長,是不愿意到黨政機關工作的。現在連選拔一個小小村長都要有很多大學生去考試競爭,若是毛主席領導的時代,估計很多中學生寧愿去工廠當工人,也不會有人競爭當村長的。
市場經濟下,存在決定意識,一切向錢看,已經成為全社會成員唯一的追求目標。如果說再提毛主席領導的時代什么無私奉獻、大公無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豪言狀言,不僅沒有多少人會相信,更會受到社會的恥笑。沒有錢,沒有利益可圖,誰愿意干?
招商投資沒有收益,政府不會干;開辦公司、工廠沒有收益,資本家不會干。為了錢可以把醫院賣掉,置百姓看病難而不顧;為了錢可以把學校賣掉,置百姓子女上學難而不顧。對于個人而言,如今當官不帶頭先發財的,象陳永貴、王進喜、焦裕錄這樣的干部還能找得到嗎。
既然市場經濟下,當干部有無量“錢途”,是一種利益的選擇,那么不計一切代價,千方百計追求官位,鉆營官位,買官、賣官,老實怎么能得到官位?又怎么能老實得了?為了自己的利益當官,為了自己的“錢途”報考公務員,報考官位,已經擠破了頭,還用得著誰來培養嗎?如果不改變選拔、使用干部機制,指望老實人靠領導培養出來,那恐怕比買股票還不靠普。
從現實來看,那些被揭露出來的貪官、惡官有幾個不是經過領導上千挑萬選培養出來的?由此可見,老實人是培養不出來的,領導培養出來的干部,也很難有老實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