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郎咸平只一招《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就破解了顧雛軍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巧取豪奪的“七大板斧”——安營扎寨、乘虛而入、反客為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雞生蛋。5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們站起來,如韓德強、劉國光、左大培、張勤德等,還有許多的無名英雄;正以手中的筆作“匕首”、作“投槍”,刺向敵人的心臟。為保護國家財產人民利益殺出了一條血路,大長了老百姓的士氣,滅了資產階級權貴們的威風。
30年來,國有企業這個國家的 “親兒子”遭遇了后媽,被疏遠了。不過人民并沒有忘記,7月24日,通鋼工人階級進行了英勇的斗爭,誓死捍衛“親兒子”的生存權發展權。日前,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李榮融在網上與網友交流時表示,搞好國企是對人類的貢獻。此前就有國資委專家說,國有企業功不可沒,親兒子關鍵時最頂用。盡管李榮融沒有承認現在出現國進民退現象,但走資派們已如喪考妣了。
對比一下前后30年,我們就會發現30年前,我國在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30年后,則是以私有制為主體了。資料顯示,1981年,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8%,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9%。1978年國有經濟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為80.75%,改革后由于實施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采取減免稅收、鼓勵、扶持等優惠措施,對國有經濟實施“戰略性調整和改組”、“有進有退”、“抓大放小”,對國有中小型企業實施“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制、出售”和對大型企業實施公司、股份化改制,使公有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逐年下降,特別是1995年以來大幅度下降,非公有經濟(包括個體、私營、外企和私人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第505頁“全部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2004年) ”,計算出國有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15.3%。據對2004年底經濟普查,在325萬個企業法人單位中,公有制企業只占19.9%,而非公有制企業卻占80.1%,國資委消息,到2003年已有90%的國有小企業和70%的中型企業已改制成私營經濟。全國絕大多數的市縣一級已沒有國有企業了。
從就業結構來看:公有經濟單位就業人數占全社會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由1978年99.86%下降到2005年16.2%,下降83.6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3.0個百分點;非公有經濟就業人數所占比重由1978年僅占0.04%猛升到2005年83.8%,總人數高達63553萬人,上升83.8個百分點。 從工業總產值來看: 2004年,公有制工業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下降到36.2%,不含國有控股部分,只占19.9%。而非公有制工業從不占比重到2004年占63.8%或80.1%(含國有控股部分),其中: 個體工業的工業總產值從1980年0.8億元猛增到1999年22928億元和2004年經濟普查統計在私營經濟中(個體經濟改為私營企業)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0.04%上升到12.1%。 私營工業所創產值由1989年97.4億元增到1999年7688億元和2004年49705.2億元,及2005年47778.2億元(為規模以上私營工業)占比重由0.5%上升到1999年占6.1%和2004年22.4%及2005年17.8%(規模以上數)。 已由私人操縱的股份制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從1999年13746.0億元增到2004年57744.4億元,占比重由10.9%上升到26%;外企工業由1980年創產值0.3億元,增到1990年526億元,1999年18954.2億元和2004年67137.8億元,及2005年79860.2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由1990年2.2%上升到1999年15%和2004年30.2%。 此外,2004年還有私人控股占62.1%的股合制和私人占股48.4%的聯營企業,創產值3563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1.6%。
權威部門透露,國企每次改革都造成巨額資產流失,窮廟富方丈已達成共識。80年代每年流失500億元,90年代每年流失1000億元,21世紀每年至少流失1500億元以上,2004年僅中央181家企業借改制就要核銷資產4000億元。有報道說,按此推算,30年來國有資產流失達數10萬億元,人均達1萬元以上。大量國有資產被企業經營者、中外資本家和貪官污吏侵吞。官僚資本包養了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和法學精英為代表的知識精英,為他們侵吞國有企業全民財產創造了一些強盜理論。蘿卜不叫羅卜,叫群英薈萃;饅頭不叫饅頭,叫碳水化合物。老鼠偷油理論,冰棍理論,爛蘋果理論,靚女先嫁理論,丑女陪嫁理論等等歪理邪說,為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保價護航。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西南財經大學趙磊《兩個預言,三種前途》表示出憂慮,第一句話: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私有化的經濟基礎與共產黨執政的上層建筑),是當前中國的基本矛盾,這個矛盾是中國當前一切矛盾的總根子。
第二句話: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不和諧,是當前中國最大的不和諧,今天中國的一切不和諧,都能在這個“不和諧”中找到源頭。此“不和諧”一日不除,一切有關“憲政”的、“政治體制改革”的主張和分歧,就決不會休矣;一切有關中共前途的意識形態爭論,就決不會平息。
第三句話:這個基本矛盾如何解決,將決定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前途命運。大致說來,這個基本矛盾有三條解決途徑,并由此形成三種前途:
——第一條途徑,如果保持目前經濟基礎的變化趨勢,讓上層建筑來適應越來越私有化的經濟基礎,那么10年之內,中國共產黨的招牌必然摘下——這是右派的目標;
——第二條途徑,如果維持目前的上層建筑不變,左派必將以共產黨的名義進行反擊,以求收回失地,逼迫日益私有化的經濟基礎做出讓步——這是左派的期望;
——第三條途徑,如果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均互不相讓,二者的矛盾就只能通過“革命”來解決了,果如此,則中國難免血光之災,天下將大亂矣——這種結局,不僅善良的人們不愿看到,而且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右派,恐怕比左派更為擔心害怕。
究竟何去何從?毛主席說:“革命死了幾千萬人,為了什么?你們想過沒有?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 胡漢三去了就讓他去了,不要再回來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