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雷
10月31日,我國科學巨星錢學森駕鶴長辭,享年98歲。舉國傷悲,萬民悼念。有的網友甚至提出要降半旗。有心人可以從中把脈到國人一種沉甸甸的價值認同。在深切痛悼這位科學巨匠之時,本人不由想到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五代留學生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這個話題來——
所謂中國五代留學生,第一代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后,赴美、歐、日等國,以孫中山、嚴復、詹天佑等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他們肩負起推翻滿清封建王朝,建立建設民主共和體制的神圣使命。
第二代,是“五四”前后,直到抗戰前,奔赴歐洲的一批優秀青年,以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為代表。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激情,為新中國的誕生,建樹了豐功偉績。
第三代,那就是抗戰前后,直到新中國誕生,懷抱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信念,到歐美等發達國家深造的一批優秀青年。代表人物就是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等老一輩科學家。他們用自己的知識才干,為新中國的國防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四代,是建國初期,由國家選派到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優秀青年,以江澤民等為代表。這批又紅又專的人才,成了各行各業的核心骨干,功不可沒。
第五代,指的是改革開放后,到世界各發達國家的公派、自費留學生。無論學成后是否回國,對于國家的建設,和世界和平,都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客觀地說,五代留學生都發揮出了自己的作用。可是必須指出,今天的第五代留學生,和老前輩們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個人認為,這個差距在于精神、品格上。老一輩留學生更多地懷著救國救民、為國為民的抱負和理想;而第五代留學生則多了一些個人的功利因素。固然,這和時代發展,社會氛圍影響等有關,但是這也和教育制度的缺陷,教育本身張揚的功利因素等負面效應有關。今天,我們的社會就此應該檢討一番,而社會的母體——教育,更要好好檢討、改造變革一番!這絕對不是嘩眾取寵、危言聳聽!
看看錢老,這位兩彈元勛,航天之父,雖然功勞卓著,但是為人謙虛敬慎低調,生活儉樸。錢老家的客廳有一個很小的門廳,最多只能站4個人,而錢老整套住房的面積竟然還不到100平方米。而錢老在這里一住就是50多年。“我姓錢,但我不愛錢。”錢老曾講過一句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話,這或許能夠詮釋他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曾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及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范獎章;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對于名利,錢老十分淡泊。2001年,錢老曾獲第二屆“霍英東杰出獎”,獎金百萬港幣。他分文未取,將這筆錢捐給中國科協沙草產業基金會。早在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獎金也是百萬港元。而作為可以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的他,卻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舊的樓房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幾十年不動的相機,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據媒體多次報道,錢老早就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條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后來,這“四條原則”還有了“升級版”――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
現今,一些金錢至上的所謂社會精英,他們喜歡拋頭露面,利用自身權力或學術影響追逐名利,某些人更是成為強勢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和吹鼓手。對照一下我們的很多老一輩領導人,老一輩知識分子,這些中國的脊梁,真該羞愧臉紅?!
今天我們悼念錢老,也就是在認知、認同一種科學、愛國的品格、情懷。錢老用自己的一生奮斗、奉獻,用自己的靈魂、品格,高風亮節,書寫下三個大大的“中國人”字;聳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將成為全體中國知識分子,乃至全體中國人的信念支柱!
錢老,您老走好!。。。
——全文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