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錢學森的文章,助長了58年的浮夸風,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錢學森比較早的談到“作物產量”問題,是在1958年4月29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的《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這篇文章中,在“現在談科學規劃,應該把眼光放遠”這一節中談到:“在科學研究上,七年的時間不是一個太長的時間。我們現在應該想想,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的內容統統實現以后,下一步又要干什么?要干的事,在科學研究方面應作好準備,到時候我們就能跟得上去。”
很明顯,錢學森是在談規劃問題,主張規劃問題眼光要遠一點。
接下來,錢學森談到:“在這一點上,我是外行。作為一個搞力學的人來說,不免總是從能量方面來考慮。最近我算過這么一個粗淺的賬,就是地球上一個單位面積上,受太陽的能有多少。假設我們說一天太陽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時太陽光照上去,如果我們只計算1%的能用來轉變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這個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變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畝面積上年產約八千市斤的淀粉。當然這里面有許多問題,不是那么簡單。但我們可以向這個方向去考慮。關于農業生產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如人工氣象的控制等。當水利方面已經實現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的時候,就可以基本上免除不太大的自然災害。但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如臺風,是不是就不能控制呢?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再說我們的農業動力問題,在這方面看來一個重要的解決途徑是所謂生物能的利用,也就是使糞便和雜草醱酵產生沼氣。這個過程基本上是炭水化合物的分解,分解后產生的東西差不多一半是沼氣,一半是二氧化碳。如用這種混合氣體當然不太好燒,沼氣雖然是很好的燃料,而二氧化碳不是很好的動力燃料,它夾雜在里面只會減低燃燒速度。因此,就要想出辦法把沼氣和二氧化碳分離,用純沼氣作為內燃機的動力,這就可以解決我們缺乏石油資源的困難。同時,二氧化碳也有用處。二氧化碳對植物來說是一種肥料,是不是能考慮在暖房里把空氣中充上二氧化碳,使植物的生長可以更好一些。同時二氧化碳可以用來培養小球藻,而小球藻又含有相當多的蛋白質,至少是很好的飼料,可以喂豬。”
“像這一系列的問題,就不僅是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的問題,而是把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知識怎樣應用到農業上去,使農業生產也成為一個工廠似的,在控制的條件上來生產。這也可叫作農業的工業化。這個問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是高度綜合性的,其中有各方面的問題,差不多各個研究部門都同它有關。”
“也許有的同志會這么想:這些新技術,今天我們來談是不是太遠一點?今天在全國大躍進的形勢下,我們的思想很容易落在現實的后面。我們國家里的事情總是走得很快,而科學研究不應該是生產的尾巴,應該走在生產的前面。所以討論科學規劃的時候,應當從長計較。”
(《人民日報》全文網址:http://rmrbw.cn/columns.php?action=columns)
以上這些,進一步顯示了錢學森只是做了一些能量轉換方面泛談,目的是為了強調“科學規劃,應該把眼光放遠”這個觀點,并沒有下“作物產量”方面的斷言。
1958年6月16日報紙的短文《糧食產量會有多少》,同樣是從能量轉換方面談“作物產量”方面的前景,尤其是文章中特意談到,“今天條件不具備,明天就會創造出來;今天還沒有,明天一定會有。”更是點明了文章的性質是對“作物產量”的前瞻,沒有鼓吹浮夸的意思。
有人說,“錢學森名氣大,說話分量不一樣”。其實,“名氣大”是以后的事情,錢學森55年回國,隨后就搞導彈方面工作,身份是保密的,3年以后的1958年,知道錢學森這個名字的,只限于科學院和個別院校的范圍,在社會上的名氣并不大。
那么又有人要說了,“毛澤東都相信了錢學森的計算,是李銳說的”,但是,李銳的那個是個“孤證”,是無法驗證的,不能作為證據,而且這個孤證,已經被歷史證明是偽證了,1958年十月二十七日下午,毛澤東在參觀中國科學院時,錢學森對毛澤東說:“我不懂農業,只是按照太陽能把它折中地計算了一下,至于如何達到這個數字,我也不知道。而且,現在發現那個計算方法也還有錯誤。”毛澤東笑著說:“原來你也是冒叫一聲”,看到了吧?“原來你也是冒叫一聲”,這個語氣中國人都能聽懂吧?很明顯的,毛澤東此時才知道錢學森說過“關于能量轉換與作物產量”的話題,而且是在錢學森承認“計算方法也還有錯誤”的時候知道的,這就把李銳的那個孤證打個稀巴爛了。
討論了這些歷史過程,我們就知道了,1958年,從“身份”方面說,錢學森根本無力推動浮夸風;從“影響毛澤東方”面說,也是子虛烏有,這樣就剩下唯一的結論了:對于58年的浮夸風,錢學森無任何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