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離開我們后,使我們得知了這位航天大師鮮為人知的故事,這就是他作為前政協副主席,為中國航天和核工業做出杰出貢獻,但誰也不知道,這么大的官,享有盛譽中國無人可比,卻住著只有100平米的房子。
錢學森的偉大情懷,足以讓我們看出,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優秀的品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計得失名利,把自己當做滄海一粟,看的那么的渺小,給我們留下那么多諸如“中國丟掉了毛澤東思想與公有制必然完蛋”等讓人沉思的話,可謂在所有的中國共產黨人健在的老人也好,新人也好,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即使是前政協主席李瑞環退休后寫書,捐款支持失學學生,以及提出將遺體捐獻,毛致用回家過田園生活,也比不上他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奮斗到最后一息,更有說服力。
像錢學森這樣的頂尖科學家,他的個人的才華,是舉世公認的,而作為一個科學家又作為一名共產黨人,這種情懷,這種作風,也是值得晚輩們,特別是當今這些人學習的吧?更是值得那些人還沒有死,就想封為這師那師的,人還活著,把用過的東西做為文物的人,深思一下可笑不可笑的吧?更值得那些很愛做秀,總想搞一些吸引眼球的人,好好學習的吧?真做秀假做秀,蓋棺可以定論了,錢學森生前沒做秀,生前沒有人知道他住一百平米的房子,這該不是做秀吧?
前些年,我們還聽到一些老將軍,老革命家退休以后簡樸的生活,不為自己謀利,心系天下的,關心人民群眾生活的事例,還出了個‘我盡力了’,愛人到福州探望還擠大交通的宋德福,現在,有誰會做到這樣?現在聽到的是官員包二奶,養情婦,貪污受賄動輒數以千萬億萬計,子弟親屬個個經商做官富的流油,先自己撈足撈夠,連個個人財產是多少就嚇得不敢公布,盡管兩會一再提議,網民不斷的呼吁,這些人充耳不聞,想讓這樣的人去真正的一心為百姓服務,那真的是侈談,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沒想到,現在錢學森去世,卻讓人看出,這才叫真正的共產黨人,真正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可是,錢學森離開我們,還有誰能做到這些?哪怕是能說得過去?真的要吟唐詩“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去陽關無故人”?
于是,不免就想起李白詩: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也就是在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這個時候,心境是多么的與當年李白的心境相似啊,想想以前的生活,想想當年朝氣蓬勃的中國,想想那個讓人們站起來了,揚眉吐氣,戰天斗地的歲月,看看今天,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物欲橫流,貪得無厭的官員們,又怎么不起故園之情?更想起羅大佑東方之珠,仿佛聽得是,讓海風吹佛著那些年,每一滴淚珠仿佛都帶著你的尊嚴!讓海潮緊緊的擁抱永,冰、永遠不變黃色的臉。可是,這尊嚴,在哪里呢?這黃色的臉正是向著那個富有生氣,屬于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年代,也只能勾起何人不起故園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