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興趣的有幾件事兒。
高錕被諾貝爾請進了大門。其實高錕早就是‘光纖之父’,今年諾貝爾才把他請進大門,明顯只是想讓中國看一看而已。
八寶飯到朝鮮祭拜毛岸英。南方報系說他‘眼含淚光’。這種煽情就沒必要講了。三十年來,中央高層沒有一個人去朝鮮拜祭過毛岸英,大多是民間人士去朝鮮旅游的時候,會去志愿軍烈士陵園獻花。如果中央愿意正視志愿軍,那么請先重新開放朝鮮戰爭紀念館,以示誠意。其實對于毛岸英來說,英靈已在長空,誰來拜祭都與他無關了,活著的人,做出的事,僅出于自身的種種考量而已。只是不知道,當毛岸英與蔣經國在天堂相見,一笑泯恩仇的時候,蔣太子會不會借一下他那把由斯大林同志贈送的,以表彰毛岸英在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貢獻的手槍,然后擺個POSS,給下界的國粉看一看,然后意淫,歡呼一下呢?順便說句關于蔣經國的題外話,國內道學家們津津樂道于蔣經國與章亞若的私情,完全把蔣方良視做透明。可是要知道,蔣方良才是蔣經國這一生真正選擇的愛侶。如此不尊重蔣方良,難道就是在尊重蔣經國?
至于美國總統奧巴馬莫名其妙的得了個諾貝爾和平獎,這純粹只能當玩笑看了?! ?/p>
以上三件事都算是大事,能吸引人的眼球,其實質都不過是各自種種的政治考量表現出來的行動而已。有些事,則很小,看起來似乎無害,但往往堤壩毀于蟻穴,便在不知不覺之間?! ?/p>
廣東的報紙上登出中醫授徒拜師的圖片,那個學生真是五體投地,看起來真是夠尊師重道,只是,不知道學生平時可有跪拜君親父母?君親父母怎么也比師更值得跪拜吧。以如此形式尊師重道是應當的嗎?想來現今全世界,還真沒有那個國家會出現這樣的尊師重道,即使以跪拜為平常的穆斯林也不會在學校里這樣跪拜老師吧?為什么不可以用更平等,更文明的方式來舉行這樣的儀式?學生站在老師面前,送一朵花,敬一杯酒,還不足表現禮貌嗎?中醫本來已經式微,還要搞這些污七八糟的東西吸引別人的眼球,除了令人感嘆中醫食古不化外,怎么能相信這樣的人,可以擔負起振興中醫的偉大責任?怎么能相信這樣一套學習系統,可以挽救中醫的危亡?
說完中醫,再說一件事兒,就是漢服。現在有一股復興漢服的口號,也有一些小圈子人在自娛自樂,還有什么漢網。我是漢人,遙遠的故鄉在陜西,平時按朋友或者網友的說法,我是個古裝美人控。我向來不買漫畫,可是卻因為看到夏達畫的《游園驚夢》,驚嘆于這樣的古裝之美,而破天荒的買了我唯一一本的漫畫書,而在網上,我也對張旺所畫的古裝人物畫深為嘆服,總希望看到他的畫集出版,好買來收藏。由此,我曾經想過去買一些漢服來穿一穿,可是沒等這個興致來臨卻就已經消失,原因僅在于一次朋友聚會,其中一個朋友說他想給小女兒買件漢服,他覺得小女兒穿上漢服會很漂亮很可愛,可是他說這樣的興致卻因賣衣服的人一句話全部打消了,因為天熱,所以他問有沒有短袖的漢服,銷售員說以前的女子穿的都是長袖,朋友沒說什么,只是覺得現在怎么也是現代,難道就沒有改良的漢服?結果銷售人員說了一句令他瞠目結舌的話,你說那些像農民穿的那些短袖衣???我們不做的。當時朋友就感嘆,原來他以為的一種單純的民族服裝復興背后,其實還是有政治考量在里面的。現代的中國人,不愿意設計改良的漢服,在她或他的眼里,似乎農民的服裝便是不能穿的。這樣一種潛意識里,只是給老爺小姐,太太公子穿的服裝。隱隱間,已有階級意味?! ?/p>
這樣的漢服復興,一步之差,就倒回了封建主義,若是如此,即使我是漢人,即使我與漢同姓,也要堅決反對。我也希望去漢網的網友們,不要帶有這樣的思想。中國革命從中山先生始,有一百多年了,中山先生何時想過要讓中國重新走上封建社會的道路?早期的共產黨,也是最堅決最革命的黨派,難道新中國在共產黨統治了六十年之后,居然要倒退回中山先生都堅決反對,由此奮起革命的封建社會嗎?這兩件事說小不小,在小范圍內還挺有人癡迷,對于現代的中國人來說,對于信仰共產主義的人來說,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封建主義,都是要堅決反對,與之斗爭堅決推翻的。就算對于國粉來說,如果你們真的是國粉,就應該明白,國民黨的創始人,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是堅決反對這三種主義的。中國之革命,現代之中國的建立依然任重道遠,這三大主義,不論左和右,都是應該明確反對并與之斗爭的。借用中山先生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p>
最后很衷心的對喜歡上漢網,喜歡穿漢服的朋友們說一句:希望你們能設計出適合現代中國人穿的漢服,能用心的,以平等,自由的眼光看待這個新國家。過去的女子是不能穿短袖漢服,但是過去的女子也是要三從四德的,去看過客家的文化歷史嗎?客家女子,即使曬衣服都有尊卑之分,男人的衣服要在上面,女人的衣服只能放在下面。洗澡的時候,男人可以用大浴桶,女人只能用小木盆。那么你們是不是想說,這也是要復興的呢?食古不化,不應該是新中國的年輕人所做的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