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忍無可忍地打破“力拓門”,與全球礦業三巨頭談判仍無結果的情況下,中鋼協8月17日早上高調公布了2009年度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結果,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鋼企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我國企業多、貿易多,你不買他買,這種歷史應該結束,過去我們已經吃了大虧以后,只要銷往中國就是一個價。不會出現大企業一個價,小企業一個價,貿易商一個價,生產商一個價。”
這種應該結束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作為世界鐵礦石貿易大主顧,卻在鐵礦石定價上沒有話語權的奇怪而恥辱的歷史。
“力拓門”事件似乎讓看公眾看到了一線希望,但其后全球礦業三巨頭依然很牛。專業人士分析說,是國內對鐵礦石硬需求,讓中國在談判中繼續處于“弱勢”。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力拓門”事件沒有發揮預期作用,在于除奸不狠,有點適可而止、點到為止的況味。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礦業三巨頭氣焰囂張必有所恃。中鋼協希望力拓等礦業三巨頭能夠接受中國與FMG達成的價格,但三巨頭會接受嗎?美國彭博社報道說,力拓一名發言人當日表示中國與FMG的定價與他們無關,而必和必拓拒絕發表評論。但是,事情不到最后關頭,一切都是謎。
中鋼協與FMG的成果之一是,其中中國進口量較大的粉礦價格比去年長協價下降了35.02%。由于FMG粉礦品質不如三巨頭,這就為三巨頭突破下降35.02%提供了可能。但是,中鋼協在這次談判中,似乎把重點沒有放在“一城一池”上,而是希望這能夠成為一個良好的開端。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的那樣,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達成的談判結果充分反映了雙方意愿,是鐵礦石談判的新模式、新探索,商務部對此表示肯定和歡迎。
資料顯示,當前國際鐵礦石的價格談判機制始于1981年,至今已有27年歷史。2004年起,寶鋼作為中國鋼鐵業的代表,開始參與亞洲鐵礦石價格談判。但自2003年底開始,寶鋼參與的國際定價談判,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當年就接受了新日鐵公司的談判結果:價格漲幅18.6%。
所以,中國從進入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第一天起,就喪失了話語權,此后6年間狀況日益惡化,直到“力拓門”才揭開蓋頭,在國人面前曝光一個驚心動魄的惡果,中國鋼企在近乎訛詐的進口鐵礦石價格上多付出7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沉重代價。在喪失話語權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一路漲”的態勢,讓中國蒙羞。
中鋼協高調公布與FMG談判結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正面攻不上側面攻的”戰略,但同時似乎又在主動制造臺階,至于是誰從這個臺階走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誰從臺階上走下來已經變得相通不重要。啟動結束這種歷史的歷程,才應該是中鋼協的最重大的考量。
2009年8月1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