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學術宗師、中國印度學大師、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季羨林先生仙逝了,我們真誠地悼念他,但是千萬不要利用他。 可是昨日至今朝,豎耳張目,以國家主流、權威媒體為首,幾乎所有媒體,竟然異口同聲地均尊稱季羨林先生為“國學大師”。怪哉,連季先生生前三番五次都聲明自己不是“國學大師”,甚至連“國學小師”也不是。為什么偏偏要把季羨林先生從“印度學大師”變成了“國學大師”呢?
依稀記得那位先輩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少女”,可是,著作等身、學術成就卓越的印度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活著的時候,就極不情愿地被人打扮成、化妝成“國學大師”。如今,先生仙逝了,以主流媒體為首,各類媒體硬是霸強地把先生蓋棺論定在“國學大師”的歷史殿堂上了!悲哉!!!
“存在就是合理”,究其原因:
一是國家需要“國學大師”來安邦治國——尤其是“國學”中之“儒學”之“禮義廉恥”之“中庸之道”;
二是具有“國學傳統(tǒng)”的北大,當前門面凋零,極需“國學大師”來裝點門面——尤其是北大近30年來西學盛行、西方鸚鵡過剩的情況下。
三是廣大的、真誠、天真的中華文化的捍衛(wèi)者們,痛惜中華文化、民族精神之喪失,急切希望而今中國,那怕出現(xiàn)一兩個勉強沾邊的“國學大師”來聊以自慰。
四是最廣大的人云亦云者,出于對季羨林先生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不自覺盲地目跟風。
稱季羨林先生為《國學大師》實在是張冠李戴、指鹿為馬。有誰能夠舉出季羨林先生那怕一兩部足以與錢玄同、陳垣等名副其實的國學大師相提并論的國學著作來。客觀地說:他應該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文化宗師、一位梵語學、印度學大師。他的學術成就、治學精神,是值得今天浮躁的、急功近利、言必稱美國的“西化鸚鵡”們學習的。
試問:人云亦云的蕓蕓眾生中,有多少人是從季羨林先生的梵文、印度學、經學等學術領域了解季羨林的?有幾個看過他的曾經的“國學巨著”的?
我敢保證:微乎其微、鳳毛麟角!!!
其實,絕大多數(shù)了解季羨林先生的,倒是從他的完全沒有絲毫“國學因素”的文學回憶錄《牛棚雜億》知道的,他也因此“與時俱進”,而名聲大振。他也因此,卷入了政治漩渦,眾說紛紜,而不能“寧靜致遠”。 不過,盡管是文學回憶錄,“國學”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至于人”這一國學之精粹,卻自始至終貫穿在《牛棚雜憶》中,贏得某些不甘心與勞力者平等的勞心者的一致贊揚和吹捧。
安息吧!尊敬的季羨林先生——別讓對你不真誠的人打攪您!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