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半利潤歸銀行正常嗎?
來源:北京晚報
在上交所的864家上市公司中,雖然上市銀行僅有12家,但去年凈利潤卻達到整個滬市上市公司凈利潤的51%,而這12家銀行的總資產,更占據了全部上市公司的76%。
統計顯示,在境內外金融形勢的沖擊下,在滬市上市公司全年整體凈利潤同比下滑了14%的時候,銀行的凈利潤卻提高了34%。2008年,12家銀行同比多增1433億元利息凈收入。這12家銀行是: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上海證券報5月25日)
在12家銀行大賺利潤的同時,A股股民卻在大虧。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A股1386家參選上市公司總市值高低落差達到9.44萬億元,分攤到1.25億個股東賬戶相當于戶均虧損額一度高達7.55萬元。(北京商報5月25日)
12家上市銀行利潤占據滬市半壁江山,絲毫不意味著我國的金融業人才濟濟,特別能經營。人民日報5月27日一篇題為《掂掂人才金港的含“金”量》文章說,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從事金融業的人口往往達10%以上,而上海只有1%;紐約擁有77萬金融人才,香港有35萬,而上海不足20萬。上海應當是中國金融人才最多的地方。別看我們的金融人才少得可憐,我們銀行賺取的利潤卻多得驚人。這說明什么?
事實反復證明,在壟斷行業,人才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只要有了好政策,你想不賺錢都難。中國的銀行業只要靠利息賺錢,只要政策規定一個足夠賺錢的利息空間,就像政策規定汽油價格一樣,別說一年賺1000多億元利潤,想讓你賺2000億元也是彈指一揮間。
就世界范圍看,這次金融危機主要出在銀行上,全球都在反思。美國的GDP過去50%以上依賴金融業,走到了盡頭,奧巴馬上臺后采取限制銀行高管薪酬等一系列措施撥亂反正。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也難,難也要改。照過去的老樣子,活不下去了。美國的金融人才世界第一,數量最多,質量最高,惹的禍也最大。世界上從來不缺各類行業性人才,缺的是能夠管好人才、用好行業性人才的人才。倘若金融類人才私欲惡性膨脹,給社會和人類造成的災難,絕不亞于幾個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
5月20日,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期間表示,要加強對銀行的監管,“我們需要銀行為生產投資,而不是單純投機。因此銀行融資應用于制造業的生產,而非交易那些還沒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這樣才能增加工作機會。”全民炒股,并不代表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繁榮。發展資本市場,發展金融服務業,目的應當是促進生產,增加就業,人們享受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不是公司上市了,少數人借機成為億萬富翁,少數高管薪酬暴增,物價不斷上漲,就業人數下降,商品生產減少,服務水平降低。比如說,銀行上市了,老百姓去銀行開始排長隊了,那就是資本家把老百姓當成本算計了。再比如說,房地產公司上市了,抬高樓價、地價,老百姓反而買不起房了,這樣的資本市場是有問題的。(蘇文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