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炒作,以“最大的理性”堅定不移的繼續關注巴東
所謂炒作,我的理解是:罔顧事實真相,散布不實消息,用夸張、煽情的表達方式,引發媒體關注,激起社會爭議,從而達到獲取某種利益的目的。如果這個理解沒有太大問題,那么炒作巴東案的始作俑者,應該就是巴東警方。正是由于他們發布了一條明顯罔顧事實的通報——【兩個人男人追著一個小女孩要“特服”,從一間房子追到另外一間房子,然后將女孩子堵在房間里,兩次將其“推坐”在沙發上,并用一大疊錢抽打女孩的頭臉,激起女孩的自我保護動作,導致一人死亡。然后警方得出的結論居然是:女孩“故意”殺人】。女孩那里來的“故意”?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最終逃無可逃方才反抗,居然是女孩子“故意”?這也太不顧事實真相了吧?所以,客觀上來看,巴東警方的通報就是炒作,從效果上來說也確實激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當然,從主觀上來說,巴東警方未必想要這樣的“炒作”,只是事實已經如此,后悔也來不及。
早就勸說有關部門的有關人員盡快結案,釋放鄧玉嬌,避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他們還是一步一步的走進自己制造的漩渦。原因是他們心魔太重,每一次決策,初始目標都是試圖在當時的情況下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從而罔顧社會正義,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他們的每一次決策都將自己帶入更深的漩渦。就這樣一步又一步的,他們把自己逼入困境。其實,最初,他們也許只是想給黃德智他們一個交代。至于鄧玉嬌的權利,還不能入他們的“法眼”。其實,所謂的利令智昏,大都是如此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處境,不考慮別人的要求,最終的結果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顯得愚不可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當初那么多人奉勸他們,可他們還是沒有收手,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搞定”。權力讓人傲慢,但傲慢的代價有時候是很高的。同樣的,金錢也會讓人傲慢,最近一段時間引發的社會爭議,大都是因為權力和金錢的傲慢引起的。以為有權了,有錢了,就什么都能“搞定”,于是一次次的猥褻事實、褻瀆公義,一次次的“成功”,又讓他們的心魔瘋狂生長,最終以狂妄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說“道行”每增加一點點,“心魔”就會增長一大截。權力和金錢往往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的“道行”很高,于是心魔滋生,逐漸狂悖。所謂“位高學問多,權重本事大”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描述。節制心魔的辦法佛經里面有,毛澤東選集里面也有。毛選里面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兩個務必”。這里再背誦一遍:【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獲得權力和金錢的人,一定要牢記這兩個務必,胡總書記上任伊始十分強調“兩個務必”,現在六年過去了,還有多少人記得?即使記得,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即使理解,又有多少人在身體力行?真希望胡總書記再去一趟西柏坡,讓所有的人——特別是黨員干部,牢牢記住“兩個務必”,在老百姓面前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小心做事如履薄冰,奉行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管好自己的下半身。
回到標題上來。就事論事,目前是一個敏感時期,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所以虛假消息滿天飛,大有風雨欲來的態勢。但這其實只是幻象,只要釋放鄧玉嬌,這一切馬上煙消云散。制造這一切的不是網民,而是巴東以及湖北的有關部門。現在鄧玉嬌被監視居住,有些人似乎打算以一個拖字來應對網上滔滔的輿論壓力,這還是一種自作聰明的辦法,似乎在等網絡平息下去。但能平息下去嗎?反正我是不知道,也有可能人們會慢慢遺忘,但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就是人們心中的憤懣持續增長,對某些人的信任徹底消失,于是為下一次爆發積累更大的能量。如果是后一種結果,那么這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希望有些人千萬不要誤判,不要錯誤的評估自己的實力。沒有老百姓的認可,任何權力和金錢都是無效的。
剛才看到巴東新律師要求網民“保持理性”,支持他們的工作。怎樣才能支持巴東新律師的工作呢?我認為堅定不移、持續不斷的保持對他們工作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人只要不是被逼到退無可退,如同鄧玉嬌一樣,一般都是能夠保持最大理性的。但是,如果有人用錢或者權砸我的頭,扯我的腰帶,那要保持理性就很不容易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