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兩種對外援助
據有關資料,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從資金到物資到人員,都給了許多國家以無私的援助。中國究竟對外援助了多少資金,恐怕沒有人能說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即便以當時中國的能力,這個數字也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目。根據有關數據,中國從建國之初到70年代末,我國單是對越援助就高達200億美元,而這些援助,基本上屬于無償性質的。根據對外聯絡部部長耿飚透露,1964-1970年代末,我們給了阿爾巴尼亞90億元人民幣的援助。中國的對外援助的數量與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大規模的對外援助,到了80年代,已經有所減少,但根據新加坡政府資政李光耀的估計是,中國援了10億美元。
毋庸質疑,中國的對外援助,是在中國正需要人民自己勒緊了褲帶大力建設自己的國家的情況下,是中國人民自己的生活都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中國為了援助受援國家和人民,中國人民自己真的是勒緊了庫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中國的對外援助,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
對外援助,是新中國建國以后的一項基本方針。中國實行這項方針,因為這是一種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作為已經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和人民,有義務幫助那些還沒有取得勝利的國家和人民,讓他們早日獲得獨立與解放,幫助那些落后的國家更好地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因為那些得到幫助的國家和人民確實非常需要別國的幫助,因為互惠互利,互相幫助是一種國際潮流。而中國的無私援助,也確實推進了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獨立與解放事業,打擊和孤立了帝國主義勢力,從而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好評,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友誼與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席位,就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
在90年代以后,中國又開始了另外一種國際援助。這就是中國大量地購買美國的各種債券,這些年來,中國光是持有美國證券就高達9,220億美元之多,這是不是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的全部,沒有人能夠知道。
這是不是援助呢,可能有爭議。但是從結果看,它似乎是沒有什么可爭議的。中國購買的3763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已經是極有可能完全徹底的的打了水漂的。中國購買的其它的美國債券,也是不同程度的在大量宿水。這不是援助又是什么呢?
購買債券是要面臨風險的,這是基本常識,何況購買的還是美國的債券。精碎們當然可以說,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從購買美國債券從效果看,是鐵定在幫助援助美國人。讓人不解的是,中國在明明知道購買債券是有風險的情況下(政府也在證券市場時時提醒民眾,入市是有風險的),還要用國家和人民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財富,去毫無顧忌地購買的美國債券,而且,更為出奇的是,明明是在已經虧損的一塌糊涂的情況下,中國還要一再的追加購買。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這種援助,不是富國對于窮國的援助,而是窮國對于富國的援助。中國(當然也是窮國)對于窮國的援助,富國對于窮國的援助,應該說是一種人道,是一種正義,而窮國對于富國的援助,就該是自賤,就該是下作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