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想
利見
把清明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是近年的事,這頗有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淵源的味道,比“情人節”、“圣誕節”悄然在追洋族中流行要正當得多,親切得多。也許正因為如此,在京城大街小巷賣得最火的某報,清明節當天和第二天,都用了大量篇幅報道了人們祭奠親人的一些莊重的畫面和生動的文字新聞,甚至還有《清明家書·寫給逝去的親人》專版,說什么“一封家書,一份懷念”,就如同親人還活在“天堂”一般,就如同真有“天堂”一般。然而,筆者讀來并未引起我的共鳴,反而感到怎么這份“黨報”竟然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名行張揚迷信之實,未免顯得太滑稽了!
更滑稽的還不止于此,“近日,福州一跑腿公司在福州一論壇上發貼,稱公司新推出了清明節代理掃墓業務。最低消費100元,磕頭50元,并可提供磕頭照片作為收費證明。”(見2009年4月5日《北京晚報》《北京論語》版《清明節是給活人過的》一文)果真逝世親人在天有眼,見給自己磕頭的竟是兒孫花錢雇來的陌生人,那,“在天之靈”將作何感想呢?如果他是一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曾經浴血奮戰或加磚添瓦的人,看到自己為之奮斗所取得的消滅了剝削制度的紅色江山,雇傭勞動這個早已被馬克思鞭撻得體無完膚的資產階級榨取工人剩余價值的手段,又死灰復燃,并大行其道,竟然取代了兒孫對先輩傾訴真情的祭拜,從而使祭拜墮落到由一個陌生人僅僅因為錢而進行的假腥腥的表演,這表演式的祭拜難道不是對先輩的否定?!難道不是對真情的否定?!
在清明這祭奠逝去親人的節日里,一份“黨報”在大篇幅的報道中,卻少見緬懷先烈的文字,只在不顯眼的位置有一小字標題《左權女兒抗戰館憶父親》,好像八年抗戰、三年抗美援朝和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漫長歲月只有左權一位先烈!對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只字未提,是那里沒有值得祭奠的嗎?還是有何隱情?
從網上看,毛主席紀念堂在清明三天假日里,只4月4日上午開放半天,其它時間都放假。在緬懷逝去親人的節日里,瞻仰領袖遺容竟然受阻,難道不是咄咄怪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