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無知,要么是無恥
一家之言網友說:“要是廢除高考,就是回到當年的工農兵大學生時代,絕大多數是權貴子弟和城市知青上了”。一家之言網友這樣在論壇上說話,展現了右派網友的一般方式,就是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編造事實。
貧道對是否廢除高考吃不準,但對工農兵大學生時期學生來源還是清楚的。按照一家之言的說法,工農兵大學生“絕大多數”來自干部子弟和城市知青,也就是農民子弟很少。這種分類方法本來很奇怪,大概是因為一家之言是農村孩子,只要想起城里人就咬牙切齒,不管他們是工人還是官員或者知識分子。其實,工農兵學員時期,來自一線體力勞動者家庭的子弟是最高時期,包括農民子弟,也是最高時期。
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共產黨非常注意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工農政權本來要做的。早在1952年,教育部規定了中等學校工農子女入學的比例,老解放區爭取達到60%至70%,新區爭取達到30%至50%。1953年的高校招生辦法規定,在成績達到錄取標準時優先錄取工人、農民、革命干部等。據1954年的統計,全國小學中工農成分學生已占82%,中學生中占60%以上高校學生中工農子弟的比例,1952年為20.5%,1958年高校新生中的工農子女已占55.28%,1965年達71.2%。也就是說,在文革前,雖然也有高考制度,但這個時期注意到照顧工農子弟錄取比例,控制了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子弟,相應壓制了擁有比較好資源的干部、知識分子子弟。雖然看起來不公平,卻是一種實際的公平,因為當時的工農占人口比例高達90%。
工農兵學員時期學生主要是推薦的,這個時期工農子弟比例進一步提高。比如1994年北大的工農子弟比例是74,2%,其中工人子弟為33.5%,農民子弟達到40.7%。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1977年恢復高考,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實現了,但工農,尤其是農民受大學教育的水平下降了。到1998年,北大和清華工農子弟下降到18.5%和20.7%。1999年一實行高收費制度,這個比例繼續下降到16.3%和17.6%。也就是說農民子弟在“不考試就能上學”時期,到高考時期,再到收費時期,占比例從40.7%先后下降到20.7%和17.6%,先后下降49.1%和56.8%。
高考恢復后農民子弟和工人子弟在大學比例逐年下降有很多資料。北京8所高校對1980年入學新生家庭背景的抽樣調查顯示,父親職業為農民的占20.2%,工人占25.0%,干部占15.5%,專業技術人員占39.3%。1982年,胡建華等對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學院在校生的調查顯示,父親為農民的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22.7%,包括工人在內的“體力勞動者”的子女共占40%。據北京招生辦統計,1990年北京共錄取新生17248人,其中干部、軍人、職員的子女占78%,工農子女占21%。
高考制度能給農民帶來多大公平,也有很多資料。據《中國教育報》自己測算,2001年農村孩子最后上大學的幾率是15%,城市孩子是40%,也就是說雙方孩子上大學幾率為1比2.67。
至于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結果,恐怕一家之言自己心里也有數。考試公平并不意味著教育公平,圍繞考試公平做文章,結果一定是1比2.67甚至更懸殊。
貧道這個帖子并不想探討更深的東西,只是給大家指出:一家之言號稱農民子弟,卻從來沒站在農民利益上說話。他寧可編造謊言也不愿意考慮農民的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