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才是人口學大師
貧道給清涼油講了講人口問題,這本就是貧道以前批判“錯批一個人,增加幾億人”荒唐說法的帖子里摘下來的一段,沒想到清涼油又把這個材料那出來顯擺。不注明這不是“原創首發”還不說,還把這些爛臟東西不挑不揀地端了上來,真不知道右派的學問都是怎么做的!
摘文中說:“在1953年上半年實施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同年11月1日得出了普查結果:截止1953年6月1日午夜,我國人口為6億。僅僅4年時間,全國就增加了1億多人口。”
這樣的材料可信嗎?拿出來就用?根據中國人口信息網資料,1949年年末中國人口是54167萬人,1953年年末人口是58796人。4年增加了4629萬人。清涼油說了兩個錯誤,第一,1953年年末人口不是“六億多”,其次,并沒有什么“僅僅四年時間,全國就增加了一億多人口。”
而且清涼油就不會自己算算賬嗎?說1953年年末是六億多,就算60100萬,那么1949年就是50000萬。4年增加10100萬。年均增加多少呢?年均增加4.7%。知道那幾年出生率是多少嗎?是3.7%,3.78%,3.7%,3.7%。每年出生率是3.7%,人口增長4.7%。且不說死亡人數了,這1%究竟是從哪里變出來的,清涼油和這篇資料都沒交代。如果考慮實際死亡率,修正出生率,那么這些年平均出生率應該達到7.1%。育齡婦女大約占人口23%,也就是這4年15歲到45歲的婦女,每個人平均生了1.23個孩子。你見過這樣生孩子是事情嗎?還是回家問問再來說話。
其實,這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是1.9%、2.0%、2.0%、2.4%。
清涼油以后抄材料,自己先想想可信不可信。
然后再說說這個馬寅初究竟能干什么。馬寅初無非是按人口年增長2%算了筆帳,他并不懂人口演變的基本規律,以及變化的條件。那最近幾年的數字推算一下,簡單得很嘛。就這也叫學問?
貧道在上一個帖子中已經簡單告訴清涼油先生人口增長的關聯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馬寅初的人口論里有沒有?沒有,因為這些說法都是70年代后西方人口學家研究出來的。
1949年到1953年為什么人口增長快?簡單的很:出生率保持在3.7%,而死亡率從1949年的2.0%,逐年下降為1.8%、1.7%、1.7%、1.4%。也就是說,死亡率降低了,增長率就高了。
降低死亡率顯然是共產黨要干的事情,可死亡率越來越低,出生率不降,人口增長率不會越來越高嗎?馬寅初想過沒有呢?顯然也沒有,他還是按2%增長率算的。
但是毛澤東知道(他也學沒說,但是他是這樣做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無非兩個思路。一個是宣傳加強制,一個是降低嬰幼兒死亡率,提高農村青年婦女教育水平。
宣傳好辦,但效果一定很差。宣傳再多,說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但生兩個只有1個是男嬰機會。而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是30%,也就是就從概率說,一家要保持傳宗接代,起碼生2.6個才保險。而誰信概率呢?而且戰爭剛結束,就算長成的男子,難道一家一個就保險?那叫獨子。老人們想起來就發慌的。在30%嬰幼兒死亡率情況下,不生到5個基本不保險。一家一戶單干的農民,聽聽廣播他們就信了?而且廣播還沒普及呢。
強制?靠什么?給每個婦女發個帶鎖的鐵褲頭?鑰匙村長拿著?要知道,當時連避孕套都不會生產,能做縣級醫院還不會做人流。當時最有可能性的強制措施,就是把生下的小孩在尿盆里撳死!
馬寅初就是個舊社會來的老頭,沒啥現代知識。如果有,他就不會這么算!
剩下的就是提高HDI了。毛澤東為什么說用“革命加生產”就能解決吃飯問題?因為他英明!專家們十幾年后才研究出來的理論,他心里門清!
首先是“抓革命”。清涼油和馬寅初都會覺得,計劃生育與“抓革命”有什么關系?不是胡鬧嗎?這你們就不懂了。所謂抓革命,就是在農村建立新型社會體制——集體經濟。政府根本沒有財力把整個農村的初等教育包下來,也沒有財力讓這么大農村醫療衛生都搞上去。必須在農村創造出一個有財力辦教育,辦衛生的組織,這就是人民公社。這不抓革命,不搞社會主義改造行嗎?于是,毛澤東當時就想,你馬寅初不行,書呆子一個,我也不說什么,看我怎么做就行了。于是他馬上推行合作化,接著搞了人民公社。于是中國初中升學率迅速從解放初期的10%到60年代就提高到70%。而同期印度只有35%。沒有大隊辦小學和初中,公社辦初中和高中,怎么會這么快讓農村青年婦女都受初中教育?
抓革命還包括鏟除剝削階級。生產力提高不是一會兒就辦到的,總要幾十年時間。但是,如果貧富分化嚴重,那么大量窮人一定多生。只有消除貧富分化,才能在同樣人均收入情況下,窮人收入多一些。
抓生產也很重要,這一方面是迅速提高生產力,實現工業化,一方面是加快農村醫療衛生建設,建立現代化的縣醫院和公社衛生院。于是,中國嬰幼兒死亡率很快降到60年代的5%左右。
毛澤東沒發表什么《新人口論》這類應景著作,毛澤東做了件實在事情。
下面是毛澤東時期人口死亡率:
1949:2.00%
1954:1.32%
1959:1.46%(自然災害期)
1964:1.15%
1969:0.80%
1974:0.73%
1978:0.63%
由于嬰幼兒死亡率從30%下降到5%,因此25%本來必死無疑的孩子都活了下來,這造成從解放初到1970年始終保持在3.3-3.6%之間。當60年代嬰幼兒死亡率長期保持比較低情況下,以及農村婦女初中升學率持續高漲情況下,終于在1970年出現轉折。以下是出生率:
(前面是出生率,后面是增長率)
1964:3.91% 、、2.76%
1966:3.51% 、、2.62%
1968:3.56% 、、2.74%
1970:3.34% 、、2.58%
1972:2.98% 、、2.22%
1974:2.48% 、、1.75%
1976:1.99% 、、1.27%
1978:1.83% 、、1.16%
也就是說,中國終于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出生率下降了一半多,人口增長率下降一半多。要知道,城市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在1979年。早在此之前,毛澤東已經把事情解決了,做完了,剩下你們就享福吧。就這么簡單道理,這么明白的事實,馬寅初能想出來嗎?還寫什么爛臟書,丟人現眼嘛。
估計多數人都以為是計劃生育政策讓中國人口增長下降了,看完以上數據,你就知道不是那么簡單。無非是把毛澤東的功勞竊為己有。貧道也奇怪,毛澤東從來也沒給誰掙過什么人口學大師的稱號,他認為自己能當個“教師”就行了,干嘛還把人家的成果說成自己的以后,回頭再腌臜人家?不地道嘛,很不地道嘛!
計劃生育政策能起作用?人口學家研究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強制性或者誘導性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實際生育率有影響,無論是降低還是提高,都沒作用。看看中國計劃生育情況。
首先,改革開放后人口死亡率從來沒有達到過改革前水平,都是在上升。其次,婦女生育率沒有保持下降趨勢,而是上升趨勢。第三,如果按照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的趨勢,本來人口增長率應該更低。
(前面為出生率,后面為增長率)
1979:1.78%、、、1.16%
1981:2.09%、、、1.46%
1983:2.02%、、、1.33%
1985:2.10%、、、1.43%
1987:2.33%、、、1.66%
1989:2.16%、、、1.50%
1991:1.97%、、、1.30%
1993:1.81%、、、1.15%
1995:1.72%、、、1.06%
也就是說,就是胡耀邦在罵毛澤東,表揚馬寅初的時候,中國出生率比毛澤東創造的最好指標高出25-30%。沒保住毛澤東的成果就算了,干嘛還罵人家?罵也就罵了,干嘛把成績歸于自己?一直到十幾年后的90年代初,才恢復到毛澤東時期的水平。而且還是靠死亡率比當年高出7%實現的。要是比死人,恐怕也不算水平!
貧道本不想再說了,因為頭一個帖子都說清楚了,但清涼油非要貧道把真實情況說出來。沒辦法,只有說了。貧道數字來自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研究機構——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網站——中國人口信息網。如果有興趣,可查:
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388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