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危害:中國戰爭力的削弱(五—九)
——義戰宗:元龍治國論(五—九)
文/地藏王菩薩 08.11.5
(一至四章已發,請參看博客http://sbrb1234567.blog.163.com/)
五、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六、“八榮八恥”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七、中國軟實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八、胡/錦/濤同志的浩然之氣
九、和諧社會的危機
十——待續
五、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大象無形,仁者無敵。儒學不談利,卻是“以義生利,義利同生”;同樣,儒學不談力(談勇,子曰:仁者必有勇),卻是“以義生力,義力同生”——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詩曰:
孔子教六藝,包含射和御,
文武兩條腿,缺一不能立。——節選自《金錫杖》
仁義與武力圓融一味,才是儒家的正宗。《禮記》大義:“天下無事則用之于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于戰勝,用之于戰勝則無敵,用之于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禮義、武力、道德,在儒家這里和諧共存——盛德!
儒家尚和,《論語 •學而》:“禮之用,和為貴。” 意思是“社會秩序的作用,貴在使社會和諧。”《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儒家以和為貴,和衷共濟、和以處眾、政通人和。那么,儒家尚和蘊含的深層文化底蘊是什么?
即,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奧義是什么?
這便是元龍在幾年前看到倡導和諧社會時的第一直覺——增強國家戰爭力。也是幾年來,主流輿論對“和諧社會”的認識盲區。
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只有和諧,才能團結;只有團結,才能萬眾一心;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增強國家戰爭力;只有增強國家戰爭力,才能落實胡溫政府所主張的“秉持公道、申張正義”,制止霸權主義,進而維護世界和平,協和萬邦,促成“和諧世界”。
再看“八榮八恥”,其文化奧義同樣是增強國家戰爭力。
六、“八榮八恥”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人文尚恥,增強國家戰爭力;人文無恥,削弱國家戰爭力。
1、無恥者,必滅之道,萬劫難復。
惡莫大于無恥。尚恥,是不趨從壞人壞事, “不從枉,羞為非”;詩曰:“人而無恥,何不舛死?”管仲的國之四維:“禮義廉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管仲欲警后世,憤然曰:“一維絕則國傾,二維絕則國危,三維絕則國覆,四維絕則國滅。”尚恥文化的戰略意義,管仲在2500年前就給出了答案——無恥者,必滅之道,萬劫難復!
2、“八榮八恥”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儒家尚恥,“羞惡之心”是孟子提倡的“四端”之一,儒家推崇“禮義廉恥”,被法家奉為“國之四維”,法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之一便是“明禮義,知廉恥”。同時,禮義廉恥又與兵家韜略相統一“凡治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為什么中國人要學“八榮八恥”?答曰“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即,“八榮八恥”的文化奧義,增強國家戰爭力。
3、雪恥!儒家的“大復仇(意為:崇尚復仇)”精神,包含對邪惡的警戒
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孔子主張“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圣佛所見略同。
古語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儒家尚恥,并主張雪恥。
儒家的“大復仇” 精神,即是追求歷史公平公正的體現,又是一種“警戒邪惡”的體現。《春秋》有“九世復仇之義”,《春秋公羊傳》:“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先君之恥,猶今君之恥也”,由報仇雪恥,窺見真實的儒學,不僅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一面,更有大復仇的壯烈傳統、大雪恥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歷史豪情。孔子教導:“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孟子主張:“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當代,中國1共1產1黨也倡導:“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民心所向。
元龍“義戰宗”對儒家“大復仇”精神的幾個觀點:其一,支持尚恥、雪恥精神;其二,“大復仇”的要義,必須以追求歷史公平公正為原則,雪恥要對等,不應過度;其三,尚恥、雪恥,應與道德修持相統一,明辨是非、警戒邪惡,懲罰邪惡;其四,先以教化為主,暴力復仇是在對方惡性不改、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而采取的措施,我說過,戰有三種,好戰、不戰、慎戰,義戰宗主張“慎戰”,不主張窮兵黷武,但,該用武力時,則堅決用武力解決;其五、殖民主義面對國際紛爭,通常是以無恥當包容,以窩囊當理性;其六、人文尚恥,增強國家戰爭力;人文無恥,削弱國家戰爭力。
七、以尚恥角度看,中國軟實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國際競爭,在于加強本國實力,削弱敵國實力,而削弱敵國的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麻痹敵國人民的羞恥心,從而削弱敵國的軟實力、削弱敵國的戰爭力。同時,防止本國人民被敵國的糟粕文化所麻痹,一旦懈怠,便會淪為“溫水中的青蛙”。
以下所列,便是從尚恥角度,透析中國的軟實力是如何被削弱的:
1)西方兜售給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其倡導“理性人”“自私人”,公然標榜自私有理,不以自私為恥,反以自私為榮,這種學術教育,流毒多年,麻痹中國人的羞恥心,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2)拜金主義、“笑貧不笑娼”的人文環境,流毒甚廣,麻痹了國民羞恥心、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3)為秦檜翻案、為李鴻章翻案、為汪精衛翻案等等,為歷史上一些明顯的奸賊翻案的學術輿論,混淆了黑白、混淆了是非,麻痹了人民羞恥心,削弱了中國軟實力,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4)外交談判、商務談判,不以妥協為恥,反以妥協有理,公然出版妥協有理的書籍,并在書店公然銷售,麻痹了國民羞恥心、削弱了國家戰爭力。
5)外資控股中國產業加劇,中國的民族產業被削弱,殖民主義勢力不以為恥,反以這是融入全球化為榮,給國民的感覺是厚臉皮、不知羞恥,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6)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為西方代言的洋奴風,恬不知恥,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7)《色戒》把秋瑾式的抗日烈士歪曲成張愛玲式的漢奸之妻、《大國崛起》公然美化侵略軍,在號召人民向八國聯軍學習的同時,麻痹了人民羞恥心,削弱了中國戰爭力。
8)黃色書籍、黃色網站、“換妻自由”的李銀河之流、日本向中國傳播的母子亂倫小說及AV……黃毒兇猛,麻痹中國人的羞恥心,削弱中國戰爭力。
9)相關部門違反憲法,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0)別有用心的人詆毀毛/主/席,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1)某教授作《喪家狗,我讀論語》,玷污莊嚴,而不知羞恥;丑化歷史上英雄人物,而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2)洋奴甘做“美國鸚鵡”,做西方的代言,而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3)體育無國界,但體育家有自己的祖國,教練率領外國隊擊敗自己祖國,而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相關管理部門存弊端,導致本國的優秀教練去執教外國來擊敗本國,人才流失而(相關部門及主流媒體)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3)報紙、網站等媒體,收了西方巨額廣告費,而不得不在言論上替西方“著想”,不以為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4)專家學者等,收受西方學術基金,而寫出偏向西方的學術論文(全球化、普世價值),而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15)某些官員腐敗,而不知羞恥,淪為削弱國家戰爭力的一分子。
……
義戰宗觀點:人文尚恥,增強國家戰爭力;人文無恥,削弱國家戰爭力。
八、胡/錦/濤同志的浩然之氣
五六七章,分析了“和諧社會”“八榮八恥”的文化奧義,都是增強國家戰爭力。胡溫政府提出“和諧社會”、“八榮八恥”最初有沒有考慮到“增強國家戰爭力”這一目的,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近幾年,從臺獨份子躁動,到日本右翼猖獗,再到美國操縱歐洲策劃西藏事件,天下紛爭,再起風云,回顧胡總書記近幾年的部分言論,充滿浩然之氣:
2005年,胡/錦/濤同志提出:“提高打贏能力的教育,真正搞清楚為什么要準備打仗、準備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仗這個重大問題。”
2006年3月11日,胡/錦/濤同志提出:“努力提高我軍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
2007年8月1日,胡/錦/濤同志提出:“全面加強部隊建設,抓緊做好軍事斗爭準備,確保能夠有效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2007年9月10日,胡/錦/濤同志要求:“毫不放松地抓好軍事斗爭準備。”
2007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2007年10月,胡/錦/濤同志提出:“ 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
2008 年 3 月 10 日 , 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堅持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龍頭帶動軍隊現代化建設整體發展。”
2008年4月9日,胡/錦/濤同志強調,要毫不松懈地推進軍事斗爭準備。
促使我不再懈怠,作《致命危害,中國戰爭力的削弱(連載)》的原因之一是,2008年9月19日,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
然而,胡錦濤同志是否想到了,當人民群眾真正評判發展成效、真正提出發展建議時,那些標榜“開放”的改革派們,有沒有遵從您的指示,對那些評判改革的人民群眾的意見,給予立錐之地、不限制發表、轉載呢?
九、和諧社會的危機
致和諧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偽和諧,即,壓制正義,對邪惡妥協而達到表面的和諧,另一種是真和諧,即,壓制邪惡,發揚正義而達到真正的和諧。
掃帚不到,灰塵也不會自己跑掉。“和諧社會”“八榮八恥”雖然具有增強國家戰爭力的奧義,但是,如果不圍繞“增強國家戰爭力”這個核心去運轉,則不但難以發揮其正義的力量,反而容易被殖民主義勢力引入歧途。
試分析,缺乏與具備“增強國家戰爭力”為核心的“和諧社會”,分別會導致什么結果?
其一、“偽和諧”:缺乏“增強國家戰爭力”為核心的“和諧社會”,為特權者服務,制訂殖民政策使國家淪為殖民地,壓制民眾不要反抗、扣以“民粹主義”帽子而禁止民間批評的意見,夏桀商紂秦朝暴政等,都是這種方式求“和諧”——他們最終亡了國。其二、“真和諧”:具備“增強國家戰爭力”為核心的“和諧社會”,為人民服務,秉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敢于鏟除各種腐敗現象收攬民心而求“和諧”。即“伐國賊,懲漢奸”從而“攬民心,致和諧”。唐宗毛公等,是以這種方式求和諧——他們建立了的強大的中華。
走“偽和諧”的路,逼人民“道路以目”而達“和諧”,會使民心思變,上下離心離德,容易導致殖民主義勢力從中漁利,削弱中國戰爭力;走“真和諧”的路,以凝聚民心為目的達“和諧”,“伐國賊,懲漢奸”從而“攬民心,致和諧”,則會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增強國家凝聚力,從而增強國家戰爭力。
義戰宗:統眾德以凝聚,攝群邪歸正義。請關注后文。
地藏王菩薩 08年11月5日隨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