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朋友閑談,聽他講回鄉見聞:
其一:他一喬姓同學,在法院上班,做的還是離婚調解,可以說是知法懂法吧!卻有兩個老婆,三個孩子。
其二:他們街上原來一地痞,小個不高,還是個禿頂,近年來倒油發了家,娶了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姐妹,一人給蓋了一幢小樓,一三五住姐姐家,二四六住妹妹家,周日自由活動。那對姐妹倒也爭氣,一人給他生了一個男孩。
其三:某高檔小區,住滿了漂亮的女人。周一到周五晚上,停車位爆滿,幾乎全是公車,周六周日卻沒人,很是奇怪,一問方知此乃二奶小區,周六周日當家的到大奶處去了。
--- ---
談笑者自是風生水起,聽者也紛紛是艷羨不已,筆者身在席間卻心酸至極。
自從49年解放以來,人民政府廢除了一夫多妻制,女人不再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附屬品,和男人有了相同地位。“姨太太”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新中國的女人們有尊嚴的投身在祖國的建設中,涌現了一大批讓人敬仰的女模范,她們是靠辛勤勞動獲得榮耀的。
男人們不再以娶多少個老婆而引已自豪,為了祖國流血流汗才是最大的光榮。還記得《誰是最可愛的人》嗎?還記得“鐵人王進喜”嗎?還記得雷鋒嗎?他們才是真正的榮耀!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匪壕劣紳們也紛紛被改造,最知名的就是傅儀了,惡俗陋習淹沒在人民的唾棄之中。
那雖然是一個貧窮的年代,可那才是知榮知恥的年代啊!
如今,在這個所謂的法制社會,當包二奶、二奶小區、女大學生賣淫、雛妓等這些令人咋舌的事情都不再成為新聞時;當“人民的公仆”一個人都能有幾百個情婦時(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徐其耀、湖北天門市委書記張二江 --- --- 我真“佩服”他們的身體);當“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2005年1月18日,《京華時報》報道:昨晨,一流浪男子被發現死在南二環北京市接濟管理服務中心的大門旁;《新華網》:2005年1月28日上午,格爾木市火車站,一名流浪產婦,單薄的身軀緊緊抱著生下不久的嬰兒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懷中的女嬰已經凍僵;湖南張衡生事件;同仁醫院見死不救事件 --- --- ),我感受不到了丁點的社會的進步,吃飽穿好了有什么用?臭皮囊而已!開寶馬奔馳的一定是好人嗎?雙手沾滿了被剝削者的鮮血!
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語:“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后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后地區是一個義務。” (1986年3月28日)
一部分是富起來了(我們不妨把他們叫作既得利益人群),可他們絕不再想著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而是設置種種障礙,讓其他人富不起來(中國的房地產、開好車的山西煤老板都是典型的例子),進而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優勢,進而對原本屬于全民的各種資源進行掠奪,例如土地、礦產、勞動,例如女人、尊嚴。
剝削者在想盡辦法改變人們的榮辱觀,以便讓他們所做的一切丑惡行徑變得合理合法,想一下:“企業家(私營業主)入黨”、“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超輕判決、取消“非法同居”罪等等,真正的受益者是誰?他們在一味的倡導的“一切向錢看”、“笑貧不笑娼”究竟在為誰開脫?
久而久之,當“恥辱變成榮耀”,二奶三奶也開始“和睦相處,親如姐妹”,女人們拿著賣身的錢“盛氣凌人”的消費,她是那么的“高傲”,“高傲”的已經讓人忘記那錢上的骯臟!
不擇手段富起來的男人們,則紛紛以養了多少個女人為榮,有了多少個子女為耀(何鴻燊怕是最好的偶像了,可人家是澳門的),普通男人則對這種實質上的恥辱充滿了向往:“等咱有了錢,咱就--- ---, 一--- --- 就--- --- 倆,一個--- --- ,一個--- --- ”,再差點的男人則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背地里口水止不定流了多少了。
當“恥辱變成榮耀”,我的“新中國”,你在哪里?
2006-5-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