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者身份訪問臺灣的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竟被街上的由臺南市議員所帶領的綠營民眾推倒在地,眼鏡也落地,一些人甚至痛踩在張銘清的車上,大聲辱罵。
東森電視臺的畫面上,頭發花白的張銘清在沒有任何警察保護的情況下,被一群面色兇惡的民眾追擠,左躲右閃地在逃避,突然一個人猛推張銘清,張銘清仰面摔倒在地上……一個黑衣人跳上張銘清座車的車頂瘋狂地踩跺,旁邊的口號是“中國滾出去”……民進黨重量級立委葉宜津在“立法院”公然叫囂,“對敵人不必客氣”……
東森電視臺的旁白說,昨天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身份,在臺南藝術大學演講,遭到數百臺獨分子的抗議,現場演講遭到兩名臺獨分子的鬧場,因此取消了以后所有的公開行程,只能困坐在旅館中。今天張銘清只能進行一個私人的行程,參觀臺南孔廟,卻遭受如此恐怖的暴打!
這是赤裸裸的暴力行徑,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目前兩岸又處于友好交流中,竟然出現這種惡劣行徑,這充分說明臺灣的所謂民主,是泰國式的劣等暴力民主。那些自詡為民主的人,這樣暴力就是所謂的民主嗎?這樣的待客之道就是你們的民主價值嗎?如果對不合己見的人就動以暴力,這與匪徒有何區別?帶頭的市議員竟然說張銘清是自己倒地的,敢做不敢當,更是小人行為。這樣的小人活躍在臺灣的政壇,真是恥辱。口口聲聲民主,張口閉口自由,這樣的民主自由是暴政,是對剝奪別人的自由甚至是生命。
現在全世界都視共產獨裁專制為敵,這時候重要的已經不是去參加那個合唱,而該把理性用于對人人趨之若鶩的民主的批判。西式民主真的那么美妙嗎?納粹不就是通過民主的選舉手段上臺執政并且發展成為血腥的獨裁體制的嗎?蘇格拉底不是以民主的名義被處死的嗎?
一般群眾怎么可能對高層領袖應具備的信仰、才能、素質、思想方法、修養、知識水平等有正確估價?他們往往把判斷重點放在形象﹑談吐﹑人品怎樣,是否有桃色經歷……即使是這些方面,他們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只是道聽途說和被傳播媒介擺布罷了。
民主社會發展出競選體制讓選民了解候選人。但大范圍競選必須利用昂貴的傳播媒介。范圍越大,競選成本越高。這點決定了最后當選者屬于占有資源最多的那個集團。社會權力也就為那個集團所私有。在當今這個由傳播媒介操縱的信息時代,能發出強烈聲音的少數比沉默的多數受到更多的注意,而當他們的意志通過無孔不入的媒介轉化成時髦,就輕而易舉地控制了多數。
而且大范圍選舉的選民不可能得知上層還處在理論﹑綱領和計劃中的錯誤,也沒有相應的水平進行正確判斷。只有當錯誤成為現實,造成了每個人都感覺到的損害之后,選民才能為時過晚地進行約束。大范圍選舉又只能定期舉行,在當選者任期之內,幾乎難以受到有效的約束。即使允許隨時選舉,大范圍選舉也將延誤很長時間之后才能有結果,
反過來,一般群眾直接選舉高層領導人也會造成許多出于局限,無知或短視的約束,迫使領導人迎合社會而不是領導社會。這種例子在當前西方民主制社會不勝枚舉。本次事件,馬當局對此僅表示遺憾和譴責,用這樣的外交辭令,足以顯示馬當局對臺局勢根本毫無控制力,他只是一個剛登位就跛腳的無能之輩。馬當局之所以成為“軟腳蟹”,根源也在于必須順應選民。
香港《明報》10月20日發表《亞洲周刊》主筆南方朔撰寫的文章《從王永慶到鄭深池》指出,“明年(2009),乃是國民黨政府遷臺60周年。回顧這60年,從1972年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到他1988年死于“總統”任內,乃是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的時代。那個時代,政治主導一切,但從政者廉潔而有能力,對全球政經變化和產業未來也極具見識,他們遂能開創出“官民雙贏”的局面。
到了李登輝時代,整個臺灣社會的經濟論述,都以“反國民黨壟斷”為主軸,而完全不能客觀面對昔日那個“國家資本主義體系”所做的貢獻。于是,在“反壟斷”的口號下,“開放”與“民營化”遂成了主流價值,而對“國家資產”的巧取豪奪也就在這些口號的掩護下展開。李登輝時代大舉開放銀行,其結果乃是一堆劣質銀行成為少數人掏空資產的工具,它至少造成多達千億元的損失。
從2000年陳水扁當權起,他已比李登輝更上層樓。他在“二次金改”的口號下,大舉將公營行庫讓特定的民營金控并吞。于是小民營金控并吞公營大銀行這種“以小吃大”、以低價賤買,而陳水扁自己則在賤賣過程中坐收賄賂的弊端丑聞遂告出現。陳水扁8年任內最大的“貢獻”,乃是他已把臺灣的公有資產掏空。”
所有這一切,不都是在“民主化”的旗幟下制造出來的嗎?這難道不值得人們反思嗎?
在一個最強調多元的時代,趕時髦卻造就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元。連追求多元也成了一種時髦的一元。全世界從思想方法﹑價值觀念到時裝歌曲全趨于一致。在時髦的叫喊中,有幾個人真正懂得“民主”是什么呢? 槍桿子灌輸的一元還讓人心存反抗,廣告灌輸的一元卻讓人自鳴得意地以為就是自己的多元。
民主無疑比專制進步,但那不是非此即彼的理由,不能因此就不看到它的缺陷。如果掛著民主的名頭就拒絕反思,那么與專制有何區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