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通過深化改革來保證奶粉的安全呢?
宋公明
近日來,網民們對三鹿奶粉出現的問題義憤填膺,口誅筆伐,聲浪頗高。不過,問題既然出了,我們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義憤上,更重要的應當是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大頭娃娃事件是因奶粉中蛋白質嚴重不足引起的,而這次腎結石事件,據說是因為廠家為了讓蛋白質達標,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造成的。
如果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都是錢鬧的。廠家唯利是圖,竟然不顧他人死活,實在令人發指。
然而這么一說,就要牽連到市場經濟,弄不好就有可能把罪過加到市場經濟頭上了,從而給“小左”們反對市場經濟否定改革提供口實,這當然是不能容忍的。
當然,也不能說毒奶粉是改革的成果。而應當說,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這幫窮鬼們才有可能吃奶粉,否則,他們只好喝玉米糊,還是稀的。至于毒奶粉嘛,這是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改革還不夠深入,左的干擾還沒有完全清除,市場化的程度還沒有到位,等等。所以,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一定要通過繼續深化改革去解決,堅持改革不動搖。
那么,如何通過深化改革來保證奶粉的安全呢?
第一, 是立法。改革就是要依法治國,一切都要依法辦事,凡事都要先立法,然后才能有法可依。現在雖然已經有了《食品安全法》,但是顯然并不能保證奶粉的安全,而奶粉的安全又非常重要,所以完全有必要制定《奶粉安全法》。立法,是改革開放頭等重要的事。要深化改革,就必須繼續立法。
第二, 是明昕產權,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所有的奶粉生產企業,都應當私營。如果是國企,就要趕快買給私人,或者買給外國人。產權到了私人手里之后,“有恒產者有恒心”,老板“自然”就會注意產品質量和安全了。例如煤礦,買給私人之后,煤老板“自然”就會加大安全投入,礦難“自然”就會減少。當然,即使出了事故,也是私企老板的事,與政府無關了。
第三, 是加強社會第三方的認證。例如ISO質量認證,要盡快開發針奶粉生產企業的專項認證。有人說認證是騙子,這是對認證別有用心的誤解,所以要通過認證經續深化,覆蓋到各個行業,深入到每一個生產環節,才能使認證發揮作用。當然,對認證機構也要認證,誰有資格認證呢?當然是由政府主管認證機構的部門來定。
第四, 要加大監管力度。對奶粉企業發放專項生產許可證,除了QS綠色環保標志,還要加發奶粉安全專用標志。有人說這是形式主義,這是對管理的無知,形式就是管理,沒有形式,要管理機關干嘛?
第五, 要加強生產監控。奶粉生產企業都要聘請生產監理人員,實行24小時跟班作業,最好實行人盯人,每個生產人員配一名監理人員,隨時制止違章作業和非法生產。
第六, 要改變政府職能,要堅決制止各級政府對奶粉生產的干預,讓奶粉生產銷售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讓無形的手去管理,那么問題就會“自然”解決的。即使有毒奶粉出現,也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該誰賠償就讓誰賠償,該讓誰倒霉就讓誰倒霉,為企業解除負擔和后顧之憂,讓企業放手大干,政府應當對“原罪”采取最大限度的寬容和理解,保護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這樣,毒奶粉的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了。
那么,做到以上幾點,是不是就不會出毒奶粉了?當然誰也不敢打這個保票。不過,即使再出現問題,仍然可以通續繼深化改革去解決嘛。須知,問題總是會有的,所以深化改革也是無止境的。問題越多,改革也就越深入,所以要堅持改革產動搖,不斷深化改革。
改革中產生的問題,只有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問題越多,改革就越深入。明白了這一點,當個改革家也就不難了。
2008,9,1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