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狼牙山五壯士》與新版教科書
黎陽
2008.8.19.
劉翔因傷退出2008奧運會一事令人想起了一條2005年的舊聞:“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辭世 英雄故事退出學生課本”(2005年03月23日新聞晚報)(見附錄)。其中有幾句話如今看來令人百感交集,別有風味:
——“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壯士》被正式刪除。”昨天,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主編徐根榮告訴記者,除了上海市的新語文教材,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課本也刪除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內容。
——“新時期有了新的英雄”
——“把《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
——“過去戰爭時期有革命烈士,現在和平時期,有楊立偉,有桑蘭,甚至還有劉翔。這些人都是為了國家奉獻自己的典型,在新時期,他們用新的方式做著付出,這些方式很貼近生活,與孩子們的環境接近,比如劉翔,他本身就是上海人,這對孩子們理解什么是英雄主義,怎么做到英雄主義有很大幫助。”
……
今后上海教科書里“新時期的新英雄”還包括劉翔嗎?
“新時期”的“新英雄”與“舊時期”的《狼牙山五壯士》,哪個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還要繼續堅持“把《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嗎?
------------------------------------------------------------------------------
附錄: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辭世 英雄故事退出學生課本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03/23/content_2734024.htm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3月23日 17:01:11 來源:新聞晚報
3月21日晚23時,“狼牙山壯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陽169醫院與世長辭,“我早就該去找我的戰友們了,他們整整等了我70年。”這是葛振林老人在實行氣管切開手術前說的最后一句話。
五位英雄團聚了,但現實是,這個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記者昨日也了解到,《狼牙山五壯士》已被從課本中正式刪除。
“我是伴著這個故事長大的,但現在我的孩子連什么是狼牙山五壯士都不知道。”一位網友發了這樣的帖子。
曾激勵一代人成長 五壯士故事退出中小學課本
“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壯士》被正式刪除。”昨天,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主編徐根榮告訴記者,除了上海市的新語文教材,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課本也刪除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內容。
“當初選擇這篇文章是出于與時代接軌考慮的。”徐根榮談起選擇這篇文章的原因時告訴記者,在當時,教材中革命英雄主義占主要成分,“狼牙山五壯士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用盡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搏斗,一步步退到懸崖邊,到無路可退,為了不讓敵人俘虜,跳崖犧牲,這樣的故事在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共鳴。”
“在當時的課本里,反映長征的故事,比如《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飛奪瀘定橋》,反映抗日戰爭的故事,比如《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反映解放戰爭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紅巖》、《江姐》,甚至后來反映抗美援朝的《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在教材里占了主要成分,在那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從小都受到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對這些戰爭題材的故事有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師還親身經歷過,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動情,學生聽得也動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徐根榮告訴記者。
當時,老師在講完課后,就立即召開主題班會討論學習心得,學生們也都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這就符合了當時的社會需要,這些文章也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時期有了新的英雄
“同樣,把《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徐根榮告訴記者,現在社會以多元化為主,學生們需要更多更新鮮以及種類豐富的知識,過去單一以革命戰爭題材為主的文章結構就與學生們的思想脫節。
另外,《狼牙山五壯士》所反映的時代與現代社會從時間上來說也就差距,學生從小生活環境與那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文章也越來越難勾起年輕的老師們的共鳴,再用這些戰爭題材的課文教育學生,“教”與“學”的作用都不會很大。
新教材中同樣保存了,比如《飛奪瀘定橋》、還有一篇反映賀龍女兒在長征過程中出生長大的文章,而更多的則是生活化,兒童化的文章,甚至還出現了反映國外新鮮事物的文章,在教學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新的時期,革命英雄主義仍然需要,只是這種需要應該轉化形式了,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奉獻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義,過去戰爭時期有革命烈士,現在和平時期,有楊立偉,有桑蘭,甚至還有劉翔。這些人都是為了國家奉獻自己的典型,在新時期,他們用新的方式做著付出,這些方式很貼近生活,與孩子們的環境接近,比如劉翔,他本身就是上海人,這對孩子們理解什么是英雄主義,怎么做到英雄主義有很大幫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